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
2020-07-04曹志新
曹志新
【摘要】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具有语言的特点和语文的工具性与实用性。阅读和写作一直作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之间看似分开,实则存在很大的联系。既对学生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本文立足于此,浅谈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结合,全面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写作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85-01
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此时期的语文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来说,阅读和写作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
1.立足于教材,适当拓展和延伸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新课标的语文教材中对传统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优化,精选的都是代表性强、内容精美的文章,对学生阅读写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首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文本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练笔。可以是对文章中某个问题的看法;可以是对文章中某个人物特点的分析;还可以是一篇文章的缩写、扩写和续写等等。充分立足于教材,进行教材内的扩展和延伸,将学生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以读促写。
2.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既可以为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丰富学生文学视野,让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各个领域的知识。在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分类,以主题阅读的形式,进行多文本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日常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在写作中内化和运用,从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3.重视阅读期待,激发写作动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就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为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迅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推荐一些感兴趣的阅读素材,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写作习惯,例如在阅读中批注、思考等等,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二、以写带读,提高阅读体验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学生大都对教师的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比较抵触,学生缺乏写作动力,而相对于日常的日记、周记、随笔等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后者。所以在初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写带读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体验。
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练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将阅读素材进行内化和吸收,从而拓展阅读广度。第二,教师布置针对性的练笔计划,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写,写作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多读书、多笔记、多练笔,以写带读的形式提高学生阅读广度和阅读体验。第三,注重读写形式的多样化,写作练习并不是只有完整的长篇作文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写作效果,而是在日常的随笔中点滴积累和训练中提升的。所以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写作偏好,针对性练习和训练,并强化学生在写作中的词汇运用、修辞手法使用等,为学生的文章增光添色,提高读写效率。
三、读写结合,提升读写能力
在传统初中語文读写教学中,教师大都将读写分开教学,使学生无法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阅读的素材无法进行有效内化和吸收,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从下手。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就要引导学生将各种阅读素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知识,灵活运用。所以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教学目标和文章内容重点,让学生可以在明确写作目标和重点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和内化吸收,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完善的读写评价,既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化,同时还要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性和综合性。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所以在读写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常练习,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两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作用,利用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和读写结合的方式将两者充分结合,促进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艳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