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探析
2020-07-04陈丽莹
陈丽莹
【摘要】以目前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方面来分析,主体性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接下来本文将就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目前高校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高校实行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析。
【关键词】高效数学 教学模式 改进方法
【基金项目】1.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MDYB18007;2.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2017MS(LH)0106;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NGJGH2018085。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42-02
高校教学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目前发展的潮流,时代的不断改进,也在促使着高效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比较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状况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主体性教学模式。所以要想充分发挥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效果,刺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就必须具体对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探析。在充分了解其教学模式的概念及意义后,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利用主体性教学模式从各方面对高校数学的教学进行改进。
一、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1.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
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突出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性,保证学生能够拥有对自我行为进行适当的自由支配,自我负责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师生互动性质的教学,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的培养其独立思考性以及创新性等能力。古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素质教育是以教授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体验学习中捕捉到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是高效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2.推行高校数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高校数学教授过程中,推行这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对其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潜在能力。另外这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各方面的促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校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学生各方面素质差距过大
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出现了扩招的现象。这批扩招的生源一部分是考生通过合格的高考成绩进入的,而另一部分由于学生的高考成绩不足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是通过缴纳高额的学费而进入高校的。这两类学生从学习成绩方面来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大影响了高校数学的教学课程的安排,对高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这种学生性质不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高校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必须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否则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数学的教学质量。
2.许多高校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缺乏实际性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高校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规定时,缺乏实际操作性,所以,这种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给高校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难题。所以从实际情况方面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主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更要让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且保证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
三、利用主体性教学模式改进高校数学教学的方法
1.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其独立自主性
利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对高校数学进行教学过程中,对高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高校的数学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激发起学生对于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要善于发现问题。
2.高校在数学方面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在高校数学教学方面要想实行主体性教学模式首先就必须要对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变化。从学生思想方面来说,高校的数学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但是要注意以引导为主,要注意防止出现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灌输的行为。在目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等一些高科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育,让学生逐渐熟悉,习惯独立思考。
结束语
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属于现代化的引导式教育,符合目前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潮流。这种素质教育是推进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实现高校刺激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目标。高校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对学生自身素质自我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各种人才。所以,高效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技术以及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秀艳.高校数学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