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0-07-04余婷婷
余婷婷
摘 要:基于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按照“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理解”“文本感悟内化”三方面呈现“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设计主问题链,为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搭建脚手架,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主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
一、开展主问题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什么是“主问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主问题它是一种基于文本研读的概括性、关键性、关联性提问。这种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打破了用“是”或“不是”或用简单词语来回答的传统思维方式,回答这种提问需要多视角、全方位地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和探讨。[1]
首先,鉴于新课标指引下,阅读教学是“通向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设计关键性、有层次的主问题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本的阅读和探究过程中,改变繁琐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很有必要。[2]
其次,将目光聚焦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递四个方面。“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应当创设合适的主问题情境,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最后,“主问题”属于一种“精炼”的关键性提问。阅读教学过程中以主问题为主线,学生能够主动深入文本进行思考探究、品味理解,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3]
二、主问题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建构
主问题导向下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主问题来贯穿阅读期待、阅读思考和阅读评价,通过主问题这一“支架”,学生在阅读内容整体把握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形成探究性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首先,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获得是阅读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标。主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目的是通过“主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建构和阅读体验,使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多重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主动与同伴、老师一起进行文本语言的感悟、文本意境的品味,实现个体知识的建构。
其次,主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在个体知识建构过程中是个性化阅读体验和阅读意义的获得。因此,学生需借助主问题能够全方位、多视角阅读,能够全面、自由表达。主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本“写什么”“怎样写”,还要从“怎么样(how)”来解读文本的价值取向。
最后,主问题导向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这种阅读行为的形成由主问题情境支撑。主题问题情境按照“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理解”“文本感悟内化”三方面呈现“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样(how)”问题链。问题链是“阶梯式”的,前一问题的提出为后一问题的探索作铺垫,后一个问题的探索需要在前一问题的解决上才能开展。这样为学生阅读建构搭建“脚手架”。
三、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實行以主问题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通过具体事物进行认知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个性化阅读体验的获得,以及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
1.围绕“是什么(what)”体现阅读教学的“适度”和“温度”
根据学生的年级阶段和认知特点,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紧扣文本把握好听、说、读、写、思的“度”,做到适时适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因此,问题导向的小学阅读教学在“课题揭示”后,结合课题和文本内容,围绕“是什么(what)”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为后面的阅读思考和阅读评价做“铺垫”。语文名师张祖庆执教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结合课题和文本内容,围绕“是什么(what)”设计了“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问题情境。此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和期待,还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内容对“祖父的园子”进行整体感知和把握,为接下来的深入品读、领会文章主旨奠定基础。
2.围绕“为什么(why)”开拓小学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主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基础上,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本信息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本材料的内在关系,把握文本内容的主旨。而小学生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主问题导向的小学阅读教学在文本整体感知(“是什么(what”)的基础上,结合文本主旨或主题,围绕“为什么(why)”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阅读,从而获得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可能。《祖父的园子》一课如何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怀念?张祖庆老师在执教时,围绕“为什么(why)”创设了“萧红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祖父园子里的这些事物?”这一问题情境。在这一问题情境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作者角度、社会背景角度、个人体验角度去探讨文本的主旨,进行个性化阅读体验。
3.围绕“怎么样(how)”追求小学阅读教学的“高度”和“效度”
阅读意义的获得是通过学生的主动阅读行为来实现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本质是获得阅读意义的习得。即有效阅读教学既注重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方面的阅读体验,又注重将学生获得的阅读意义外化为阅读评价。因此,主问题导向的小学阅读教学,在学生知道文本“写了什么”,了解文本“为什这样写”的基础上,围绕“怎么样(how)”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生个性化表达“媒介”,将文本的思想主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阅读主体。以《祖父的园子》为例,学生在了解“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知道“萧红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祖父园子里的这些事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围绕“怎么样(how)”创设“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进行个性化表达,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完成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大学出版社,2005.
[2]严先元.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