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0-07-04王顶丹
王顶丹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全面的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该模式在我国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小学英语 翻转课堂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118-01
一、翻转课堂模式
1.翻转课堂模式的理念和形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性创新,也是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从我国信息化开始发展的阶段,先进地区就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其理念就是通过更广泛的教学资源,让教学模式多元化,同时融入科技元素,从而提升学习效率的过程。翻转课堂重点在于其中“翻转”,传统教学模式我们通常称为“灌输式学习”,而翻转课堂通过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创新传统方式,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目前比较先进的体现形式是通过网络在线教学,学生提前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知识点的学习,然后通过课程互动性学习,深入探讨和理解知识点,从而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2.翻转课堂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实很多人还存在较大的认识盲区,真实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全面应用的前提。在对其认识上,主要的误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线视频教学代替面授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通过视频教学取代了面授教学,其实不然,视频教学只是其中改变的一部分,而增加互动时间和提升互动探究能力是这种教育模式创新的主要特点。其次是代替面授教学的误区。在这种创新下,其实是把老师的角色进行了一个转换,让老师成为了学生的指引者,觀看教学视频相当于把课堂教学知识点提前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和理解,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探讨研究练习,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的不只是老师的角色,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融入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网络教育观点。部分人士认为翻转课堂转变成了网络在线教育模式,因为大多数的在线培训都是通过网络课程完成的。网络教育培训的特点就是不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情况,其实网络教育只是给学生和老师多了一种交流载体,完全实现知识掌握还需要课堂的探讨来实现。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并不是简单的融入科技手段,而是通过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1.设计基础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优势,通过先学后教,充分整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小学生综合素质。先学后教的过程是通过学生首先自己学习老师提供的现代教学资源,总结归纳重要知识点,对不懂和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记录,然后再在课堂上通过探讨学习和让老师进一步讲授,使小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全面完整的理解学习并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
2.预期目标及实践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该教学模式学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并为其积攒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开阔眼界,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别国文化的先进思想,丰富自己的经历,从而对英语学习和外国文化产生兴趣,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课程目标:掌握基础英语能力,能够把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应用到自己平常的交流当中,比如一些问候语,感谢道歉方式,在一些对话当中能够自如表达和角色扮演,简单的演讲锻炼等等。
实践过程:
课前学习:主动探索,预习学习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需要小学生知道课前的学习内容,视频影像等资源。
(2)学习视频影像:通常视频影像资源以学习重点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需要学习的重要词汇、语法、句型并尽量做到掌握,使其能够在课堂做交流分享。
(3)筛选合适的可用资源:语言学习是需要环境的,在此我们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些语言环境,比如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音乐等,增加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学习任务的监督和帮助:老师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学习帮助,以便更好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学习:交流互动,通过课堂指导全面理解吸收学习要点,构建学习框架。
(1)统计课前问题:划分小组并统计课前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简单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交于老师深入解决。
(2)完成课堂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困惑提供课堂环境解决问题,加强拓展和学习。
(3)分享交流:通过交流学习,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通过经验交流创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结束语
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意义,同时通过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让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动力,学习是师生共同进步的最好方式。
参考文献:
[1]卜茹.给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