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表达从“知”到“行”
2020-07-04聂静
聂静
《搭船的鸟》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聚焦在“表达”上,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紧扣“观察”这一语文要素,让学生通过阅读,先学习观察方法,再迁移到片段训练,练习表达。
一、品读“外形”,静态观察需细致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观察了“雨”“船夫”“翠鸟”等事物,是个留心观察事物的人。上课伊始,笔者出示翠鸟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通过看图,尝试对翠鸟的外形进行描述,回答基本是“美丽”“彩色”“嘴巴长长的”之类的单个词组。于是,笔者出示如下自学任务單:
出示学习单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读描述“外形”部分的段落,并完成任务单,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这只小鸟的。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借助任务单中的结构图,很快发现作者对小鸟的各个部分都进行了细致观察——先说对小鸟的整体印象,再说小鸟哪些地方美丽,作者的观察、表达是有顺序的。通过品读作者的观察表达,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发现原来观察需要细致,而且要有顺序,有的学生通过自学“外形”部分,甚至提出了任务单上没有的“比鹦鹉还漂亮”这一特点,从而发现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
二、朗读“捕鱼”,动态观察需仔细
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对小鸟捕鱼这一动态描写的细致和准确。针对这个教学难点,笔者首先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鸟捕鱼的速度。然后,笔者引出话题:“小鸟停在哪里?我们静静观察,觉得这是一只美丽的小鸟,看了它捕鱼后,你觉得它还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学生惊异于小鸟的速度,认为这是一只捕鱼敏捷、快速的小鸟。“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现敏捷和迅速的?”笔者继续问,此处,课文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范例。笔者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勾画表示时间快的“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词语,以及小鸟抓鱼动作的“冲、飞、衔、站、吞”词语,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准确。
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读好、读到位,才能在朗读想象中把文字还原为观察的画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观察。最后,师生通过共学突破教学难点:作者是怎样观察小鸟捕鱼的?读一读第4自然段,联系文中表示时间快的词以及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谈谈。通过小组共学,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讨作者是怎样做到仔细观察、表达准确的。第一,“抓动词”明白观察要快速敏捷,才可能表达准确;第二,“联系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白观察要持续连贯,很多画面稍纵即逝;第三,“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无意识观察和作者敏捷、连贯的观察做比较,明白生动准确的表达需要有意识的观察。
这项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动态观察不同于静态观察,动作发生都在一瞬间;接下来朗读“捕鱼”段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在小组共学探究中明白动态观察也是有方法的,从而形成有意识地观察的方法与素养,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运用“迁移”,学习观察需实践
在教学中,笔者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出示下面两种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用填空的形式帮学生搭建静态观察表达支架,让学生练习静态观察表达。
在展示交流时,通过生生互评,巩固所学的静态观察表达方法。随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看《大象吃树叶》视频,并写一段话描述大象是怎样吃树叶的,练习动态观察表达。
《搭船的鸟》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逐步形成细致观察的习惯。而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有序地进行表达正是语文要素落实的体现,是精读课文在习作单元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作者单位: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