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2020-07-04荆海
荆海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写作文难的现实,通过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为范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挑选具有示范性的课文进行作文写作分析,本文就农村学校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阅读和写作,从而提高语文科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课文 观察 迁移 模仿 体验
多年来,中考作文所占的分值比较大。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在作文书写方面亦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对于农村学校中的学生而言,没有较多的词汇积累,不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写作上热情不高。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从课文中找示范性的课文进行写作分析,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
一.教学结合,指导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会出现脱离实际生活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生活体验较少,常常出现“流水账作文”,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一现象,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如,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以《我们的学校》或《校园一角》为题写作文,讲明要求后,我并不是急于叫学生动笔,而是先让学生看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导学生去阅读朱自清描写春草的那一段,留意文章中作者凭借细腻的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行动描写的字词。在对春草形态的描写中,朱自清选择以“钻”以及“偷偷的”等字、词进行阐述,同时,又用“嫩嫩的”体现出其带给人的感觉,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春草的特征。再加上叠音词、口语词的使用,使得全段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最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样是进行景物的描写,朱自清所描写的春景为什么会生动异常、吸人眼球?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在写作中以生活为主,在对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创作出了这一优秀作品。所以,作文教学环节,应不断向学生渗透贴近生活进行写作的理念。只有对生活的有所了解、感悟,并将其良好的引入到文章中,描写真人真事,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最打动人心的语句,形成的文章也会有自己的灵魂,提笔也会思如泉涌,将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写作源泉,不会再出现生拼硬凑、“流水账”式的文章。
二.学习课文,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农村学生相对生活面较为狭小,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滞后,见识少,在写作方面,词汇积累少,表达能力低,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接触到较多的写作材料,在写作文时产生抗拒心理。基于以上情况,可以说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点。如想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毫无思路等情况的发生,要对学生强调日常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活动。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作文指导主要工夫就在写作前,而且主要在阅读上。”作文的重点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阅读的重点是最大程度上进行知识的吸收,为写作文时的造句、描写提供素材。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下,写作时会不假思索的写出想表达的内容,此外,通过阅读,会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在阅读中逐渐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为自己写作积累经验。韩语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以为耕,文以为获”主要表达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不断阅读下,耕耘知识,通过写作,展现收获的结果。如,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教学时,第二自然段从形态、色彩、声音、动作等多角度、多方位的描写百草园的春、夏、秋的美景盎然有趣,是个充满情趣的儿童乐园。要求学生对课后的练习进行仿写,其中陈树敏同学是这样写的:不必说家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人们的友善;也不必说交通的方便、发达,人们间的团结互助,单是一阵阵爽朗的欢笑声,就知道人们生活多么幸福、自由、快乐。虽然不是十分神似,但也有几分接近。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在实际写作中,将它变成可利用的素材。
三.运用課本,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创作的前提是要进行观察,其次,才是观看他人的作品,从中可以得出,创作要以观察为基础,在实际观察中,获取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人类会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到新的知识与技能,模仿自身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方面,会使学习难度降低,另一方面,也会去的较好的学习效果。适用于初学写作的学生,因此,可通过对优秀文章的借鉴、模仿,对学生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进行培养。在模仿初期会比较机械,也要对学生做出鼓励,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来抄去有提高”,在历史上也不乏文学家模仿他人作品创作的情况,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是化用李白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如,在讲《故乡》一课时,课文中对闰土的形象做出了阐述:“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学习完毕,为学生布置仿写任务,其中有一位同学仿写得生动、形象、具体:“红红是我的同桌,她不胖却长着一张婴儿肥的小圆脸,与人说话时总是将原本亮晶晶的眼睛眯起来,平时头上总喜欢带着一个紫色的发卡,扎着的小辫子在她走路时总会晃来晃去,如果跑起来,让人担心会被甩掉,真像一只调皮的兔子。”可见,模仿是为创新做准备,要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内容,因此,要注意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结合课文,观察社会,体验生活
写作在课堂,功夫在课文。课堂教学,往往为学生提供的是统一的同质文化,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面有一定的限制,也是作文深度不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实现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良好接轨,使写作与实际生活相贴近,如社会中存在的热点新闻等,将其引进所写文章中,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你用心观察,就有新的发现,独到的感受。如在2020年新春之际,湖北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新冠肺炎具有很强的人传人病理性,国家和政府要求百姓减少外出,宅在家里。一些不明真相百姓听信谣言: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股抢购双黄连风潮,而一些农村出现抢购大米、即食面的现象就更令人可笑了;同时出现“大蒜和冰糖一起煮水喝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的谣言。我让学生写一篇以《谣言止于智者——我有辟谣“神器”》为内容的文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先让学生去各种渠道了解自己周围参与抢购人的心理和谣言的背后,然后查找有关新冠肺炎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要做一名智者,不信谣、不传谣,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密切关注政府各部分发布的正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要具有独立辨析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让自己成为谣言制造与传播链条上的传播者。
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觉得抢购双黄连风波和大蒜和冰糖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肺炎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当谣言四起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自然,并对这场“战疫”的根源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何等重要,同时对疾病的预防也有了新的认识。以上作文过程有观察、有分析、有调查、有理解,学生全程参与,当然容易写。所以,我们平常的作文训练要扩大范围,多关心时政和新闻,多写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多进行一些调查,写一些针砭时弊的短论。注意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确定话题,让学生讨论,打破独尊记叙文的传统,淡化文体,实行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五.学课文,“悟”写法,促写作
通过阅读领悟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可捕捉和深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可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可以领悟文章的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进行导语设计,具体为:“现如今,电视、电影已广泛被人们所喜爱,面对喜剧时,我们会笑的合不上嘴,欣赏悲剧时,我们也会随之而悲伤,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悲剧小说,不过明明是悲剧,却有笑声相伴,悲中有笑、笑里生悲,这是一种怎样的体现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寻找答案”既然教材作为范文,就有它作为范文的价值,值得借鉴、吸纳的地方。教师的任务在于正确地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从课文中发现写作的一些技巧和表现方法,如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学习仿写人物描写、神态描写、排比等。特别要提醒学生读课本要有所选择,要设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摘抄习惯,为作文创作提供素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实际的作文教学环节,应将学生兴趣的激发作为重点,在兴趣的驱使下,使学生热爱写作,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写作学习中,使之写作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别开生面的阅读与写作》.张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2.《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詹丹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3.《走进新课程》[M].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4.《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周立群,庞车养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作者單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冯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