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经

2020-07-04李明臻

新丝路(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经济

李明臻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著名论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代表了资源的两种属性,如何将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有机结合,在保护环境发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探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逻辑关系入手,剖析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现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谈到环境保护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完整的表述,为我们展开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联系。“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体现自然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1]绿水青山代表了山水林田湖草、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金山银山直观的代表了经济收益。在强调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两个属性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既保证现代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又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自然资源。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发现,“两山”理念包含了两层递进关系和一个平行关系。我们要保证绿水青山,只有绿水青山持续存在,金山银山才有依附,也不能放弃金山银山所带来的发展与机遇;当我们需要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之间做选择时,首选绿水青山,因为自然资源载量庞大,再生条件苛刻,对人类生存环境有直接的影响;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并不是矛盾关系,他们相辅相成,可以相互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保护自然资源,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学者指出绿水青山理念“不仅更加突出了乡村环境资源要素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绿水青山型环境资源要素向‘金山银山式资产(为乡村社会尤其是农民带来持久的收入流)的转换。”[2]笔者非常赞同,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来说,村民有经济收入,钱包鼓了,才有更多的动力为乡村振兴出力。同時,农村环境整治行动、防治污染行动都是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提升村民生活环境,也是间接的经济利益。

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矛盾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得到了迸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却并不是随经济发展呈直线上升的。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显现。[3]

1978年—1991年,我国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产生排放收费制度,这阶段工业刚刚起步,大量工厂生产,污染范围较小,污染源少,国家出台了大量文件,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1992年—2001年,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又开始新一轮发展,人口数量攀升,居住集中,城市环境恶化,环境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环境与经济的关系逐渐失衡。

2002年—至今,中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发展,高排放量、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开始发力。在国家顶层设计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单位GDP增长的情况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污染、节能降碳的目标。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沿革来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就像一对兄弟,相伴而行,目前仍然存在以下矛盾。

1.工业发展创新力不足,环保产业少,转型困难。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业支撑,工业的绿色发展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而是涉及建立什么样的工业制造体系、什么样的产业结构等问题。传统工业“去工业化”进程缓慢,依赖于能源化工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加之,绿色发展起步晚,各项支撑相对较弱,工业转型困难,还未摆脱技术限制。当下,环境承载力已接近上限,加快工业制造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事业。

2.绿色发展技术不完备,资源利用结构单一。村民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支撑,不能进行复杂绿色发展模式的设计,如“林下养鸡”、“鱼塘养鸭”等等,简单的照搬别人的做法,往往不能取得成功。绿色农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撑,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也遇到了瓶颈,新技术引进困难。自然资源利用率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有一些资源没被利用、浪费了。资源利用结构单一,对特定的资源并不是好事,加快了资源的消耗,如果是不可再生资源,更是要及时制止。

3.农村环境仍需提升,农业污染形势严峻。近几年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经济收益得到提升,但伴随着耕地面积减小,土地过度施肥、农用薄膜不处理、水污染、垃圾成堆、畜禽养殖业垃圾腐烂、一些污染产业转移到农村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有毒物质渗入土地和地下水资源中、无法分解,环境排放量超标,对环境和村民的生活产生危害,威胁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时,农村的绿色生活方式还未普及,村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绿水青山如何转换成金山银山

1.绿色工业

促进绿色工业由点及面,形成良性循环,是绿水青山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以全国模范典型的安吉村来说,竹产业就很好的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过度。浙江安吉竹资源丰富,但竹制品研发和竹子加工技术一直是未能突破的难关,导致毛竹杂乱的生长在荒山,无人问津。后经过工艺的提升发展,产生了毛竹工艺品、竹纤维纸制品、竹筒食品等,将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如砍伐业、运输业、化工产业等等。这是横向产业与纵向产业的整合互动,是绿色工业的成功案例。

除了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绿色工业,其他工业也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对其他第二产业来说,要构建以产业生态化或生态化产业为核心的体系,传统工业要寻求转型,创新生产的方式方法,如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节能技术改造,减少碳排放量和污水排放等等。工厂的运行要遵守国家管理政策和规定,符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条例。

2.绿色经济作物

要继续深入发展绿色经济作物,走“互联网+经济作物”的现代化生态发展之路。经济作物包含的品类很多,如常见的粮食类:大麦、玉米、豆类等等,还有蔬菜、水果、绿化苗木、药材、水资源等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带领村民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化肥,减少土地污染;如何提升经济作物品质,向有机农作物靠拢;如何保护现有资源等等。提升农业工业化程度,增加农业作业效率。打破“靠天吃饭”的村民的观念,将绿水青山的自然属性向金山银山的经济属性转换,有条件的村落,甚至可以开展电商,将自己的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还有利于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有利于脱贫,遏制返贫,让村民成为绿色发展的主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除了借助于市场机制之外,仍然需要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借助环境财政政策、环境税费政策以减少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5]

3.绿色旅游

要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带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许多美丽的自然风景都深藏于绿水青山之中,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拥有这类资源的乡村应该利用好自然的馈赠,建立景区,合理规划。创业可以为村民带来直接收入,同时也提高了自然资源的价值。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但不局限于农家乐,可以开展制作手工纪念品、特色食品、民俗表演等等商业活动,扩大景区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观光农业、游憩休闲、生态教育等服务,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同时,如果村子条件艰苦,可以招商引资,并开展集体经济,采取发放工资和分红的形式为村民带来收益。产生规模经济,打造专有品牌,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4.绿色生活

“让经济化的自然在更高层面回归家园化的自然。”当绿水青山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时,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到了提升,生活环境同样也得到了提升。但我们不能止步于前,仅仅让绿水青山养育着我们,我们也要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家园与绿水青山和谐相处,我们来“反哺”绿水青山。垃圾分类在城市中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农村在环境整治行动中,也应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提升环保意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政府相关部门要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分类推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绿色生活方式间接提升了经济效益,增添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自豪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增添了人民福祉。

5.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持

人类之间不仅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与自然也是生命共同体。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有许多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自然灾害一年比一年破坏性大,这都是自然母亲为我们发出的信号。绿水青山不光指土地、水资源和植被,更是包括了环境里所有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要对物种进行保护,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水土保持,濕地保护,对沙漠进行治理,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天然屏障;对已经存在的自然景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遗址进行保护;控制减少对生态发展有消极影响的产业、企业与行为,调整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政策、制度。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促进、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梳理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J].求是,2018.18.17-19

[2]赵德余、朱勤.资源-资产转换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种理论解释[J].探索与争鸣,2019.6.101-1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R].人民日报,2006.6.6

[4]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0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要点[R].农业农村部,2020.3.5

[5]杨娟丽.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青海路径[N].青海日报,2020.3.16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