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获得浅析

2020-07-04郝晓燕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新疆

郝晓燕

强国的基础在于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而教育人才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准确树立、加强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民族优秀人才,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民族团结。

本文以N大学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持理念、具体开展、举措成效为例,对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更有效开展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如何更满足民族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自我需求;如何更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1国家认同

学者陈会昌提出国家认同是对“本国群体身份的知悉与接纳”,它包含认知、评价和情感三个成分[1] 。

学者佐斌认为国家认同感是人民对自己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是一个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的结构系统[2]。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中提出,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 [3]。

《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中认为,国家认同实质上是是一个民族自觉归属于国家,形成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国族)利益的主体意识[4]。

本文借鉴四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国民意识,包括两部分:认知上,作为公民对国家成员身份知悉和接受,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包括认同中国历史、政治与文化、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等;情感上,有主体意识和国家归属感,主要体现为爱国观念,包括维护中国主权、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利益、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等。

2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认同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5],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素养。

高中时期,很多学生面临着应试的压力,意识形态大部分只是被动灌输、接受内容,并初步形成与建立。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的任务。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够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

新时代的高校,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传统的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

2.2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内因上,大学生有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即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6],这就离不开以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的前提。因而,高校生需要思政教育,被关注并满足,以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外因上,新时期的高校学生 ,感觉敏锐,思想丰富多样、自由开放,意识形态尚不完全稳定;面对信息爆炸,如何正确思考和判断选择,易受到影响和产生变化。因而了解其思想动向、掌握其思想变化,進行及时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建立、强化正确的意识形态,一直是学校长期的重点工作、育人目标和培养手段。

2.3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少年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政府实施教育及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和引领的结果,其中通过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是尤为重要的[7]。

学者陈会昌探讨了青少年爱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规律与特点,以及与思维发展的关系[8]18。在研究中证明了,爱国道德观念发展和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的论断[9]18。还发现,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发展,除了与他们的思维发展有关,还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社会制约性[10]18。

在《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中,问卷调查发现,国家认同总的年龄发展趋势上,认同感从高到低,分别是大二、初二、高二、小五;自我归类维度上,20岁相比较11岁、14岁、17岁,自我认知上是最高的,呈现出年龄越大越觉得国家身份与自身有关的趋势[11]。还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的民族身份不影响国家认同感总的得分[12]。民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呈现出,随着年龄增大同时增加的正相关性趋势,为本文提供了继续分析的条件。

2.4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感

民族学生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和社会属性(包括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汉语水平、学习类型、宗教文化、政治历史、风俗习惯等)。

除了年龄因素,民族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双重属性,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如何在此基础上正确导向,深化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维护政治稳定、保障国家统一的前提,更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必经之路。

学校作为培养、塑造人的主要地方,面向民族学生教育,在传播党政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主流思想文化、塑造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民族学生基本思想观念的重要形成过程,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所以,学校是民族学生认识自我、民族、国家、社会,建立价值观、产生政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因而,学校的思政课程设置、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会对民族学生关于国家认同的形成、坚定产生重要影响[13]。

对于民族青少年来说,随着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政治的接触和了解,就越能明确认识、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历史,有助于将其看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而表现出积极的民族共同体认同感,更为积极的国家认同感。

内地高校新疆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发展落后的生源地区,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差;学业基础较同龄其他学生弱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小团体意识较强,主动参与学校文化活动、融入校园生活的比例和频率不高;就业意向以选择回家乡工作为主。基本受到过3-6年不等的双语教育、汉语教育,具有一定的普通话水平,大比例的内高班、新疆班、单列计划的民族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基础。

内地高校新疆民族学生,在道德品格和政治素养上,表现为能基本能拥护国家民族政策,认同学校教育管理。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对国家认同感的坚定和强化上,例如民族学生对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方面知识的不足,对政治制度、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系统解读不深不透;对当代异化思潮的掌握不精不准;对社会责任感、政治意识与政治担当的思考不够;爱党、爱国、爱校精神树立与传承的信念有待加强。

内地高校对新疆民族学生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直探索如何引导民族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与精神,有政治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去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听党话跟党走,最终促进学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内地高校对新疆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通常存在于:

① 对民族风俗习惯、宗教行为、宗教服饰等问题,易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没有明确对策。

② 对反分裂、反恐怖、反渗透的复杂性、严峻性特征,“双泛”思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③ 易把民族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对待,重在教学、生活层面的管理、服务;轻于思想、精神层面的引导、培养;缺少对心理变化的察觉、重视、应对。

④ 在思政教育上目标、要求、措施不明确,易造成管理者对学生教育的把控尺度不到位。

加强并重视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能兼备的民族优秀人才,对民族教育发展、民族团结稳定、国家政治统一都意义重大。

3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3.1 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为此,国家一直坚持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通过实施特殊扶持政策,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 [14]。主要包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水平、高考照顾政策、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摆在内地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紧绕总目标,开展新疆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培养民族学生综合素质。N大学从新疆的战略地位、特殊性,面临问题的紧迫性出发,来认识和做好新疆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配合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落实中央部署要求。N大学现有新疆民族学生中,约 87.8%的学生,来自内高班、新疆班、单列计划;其余近 12.2%的学生,均不同程度享受过高考照顾政策。

3.2 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措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3.2.1 明确新疆民族学生培养目标

(1)第一层次—坚守一个底线

N大学坚持以培养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稳定的合格公民为己任,以守住这个底线为目的培养新疆民族学生,坚决阻止民族学生在校受教育期间参加民族分裂和恐怖活动,成为炮灰。

(2)第二层次—培养合格的人才

让大多数民族学生在经过4-5年的本科学习后,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合格人才;并大力挖掘、培养优秀的民族学生,成为跨民族的人才。

3.2.2 新疆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做到“爱、严、细”

N大学对新疆民族学生工作,定位核心任务是育人,要求思政工作者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做到“爱、严、细”,并通过“爱字当心、严字当头、细字把关”,及时发现问题,落实跟进解决。

(1)爱-爱字当心。用真心、真情、真爱对待民族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朋友、家人,呵护与关心,给予信任和尊重,发现、发挥长处,激励、提高自信心,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和民族团结。还注重培养民族学生骨干和思想先进积极分子,安排承担适当的社会工作锻炼能力,吸纳发展表现优秀者到党组织中。

(2)严-严字当头。面对培养教育好民族学生的目的,要意识到责任重大,端正态度,严肃对待;不因对民族学生不会管而放弃努力,敷衍应付;不因不敢管而不进则退,逃避忽视;不因不愿管而失去责任担当,推诿拖延。

(3)细-细字把关。一是注重对民族学生各类信息的准确掌握、及时更新;二是注意分类开展工作。

3.3 做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护航--安全稳定

(1)三个“严禁”:禁止学生成立宗教团体和举办宗教活动;禁止学生参加非法宗教活动、穿戴宗教服饰;禁止学生传播非法宗教宣传品、出版物和网络信息。

(2)五个“密切关注”:密切关注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密切关注民族学生学籍异动情况;密切关注重要时间节点;密切关注民族学生集体活动;密切关注网络舆情。

3.4 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4.1 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阵地作用

让民族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三股势力”对教育领域渗透的现状;“三股势力”对教育领域渗透的手段、方式;“双泛思想”的危害和对教育领域的渗透。

日常的思政工作中,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新疆“三史”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感恩教育、民族融合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去极端化”和反宗教渗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对新疆籍民族學生的意识形态引导,坚定政治立场。

②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作用

通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例如主题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民族宗教知识竞赛、宗教工作专项整改、主题党日活动、观看教育片等,让民族学生学习党的精神和国家政治、民族、宗教政策,坚定并加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自信心,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国家会更强大,人民生活会更幸福。

③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宣传优秀民族学生、民族毕业生、民族学生党员等事迹,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民族学生更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党和政府在其成长、成才路上的付出和扶持,进而怀有感恩之心和爱党、爱国、爱校之情。

3.4.2 N大学新疆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通过这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新疆民族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强、坚定。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上,民族学生能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暧昧,立场不动摇,旗帜鲜明地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在政治素质和意识形态上,民族学生能做到把领悟政策精神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相结合,立志学好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努力做对社会、对党、对祖国有用的人。

4结语

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青年,是新时期高校的根本任务与总目标。高校规划好、开展好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对培养民族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的青年人才至关重要,有助于民族学生文化素质、道德品格、政治素养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在心理和情感上增强国家认同感,在行为上自觉做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3.

[2]佐斌.论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2):33

[3]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03):7

[4]贾志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136

[5]赵晓燕.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研究[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5

[6] 刘培峰.高校学生组织成员需求现状研究[J].文教资料,2017,(30):127

[7] 常宝宁.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8

[8]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8

[9]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8

[10]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18

[11]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45-47

[12] 陈晶.11至20岁青少年的国家认同及其发展[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41

[13] 李喆,封絢,吕国光.边境少数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实证研究——以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07:

[14] 曹志伟.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新疆为例[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1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新疆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新疆多怪
工作认同感日本人最低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