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2020-07-04黄建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立德新冠

黄建

2019年末,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波及全国。此次疫情使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高校也不可避免的深受影响。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职工在体悟伟大的抗“疫”精神的同时,更应通过立德树人,积极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为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守好思想教育的工作阵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高校培育的人才关系着国家未来,为保证人才质量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应当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价值熏陶,力求人的全面成长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人才管理培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教育工作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核心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强调了师德师风建设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1]。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不仅仅要学问高深,更要品德高尚。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其次才是其学问。”伯顿·克拉克说过:“企业以赢利代表成功,高校便以赢得声誉获取成功。”“声誉一旦建立,它就是一所大学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对鲜少遇见此类情况的高校教职工来说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恐惧、焦虑的情绪扰乱了人们的价值观,动摇着人们的信心,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与谣言,哄抢生活物资、地域歧视等现象不绝于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很多高校教职工也不可避免的深受影响,思想状况发生了负向的变化,师德师风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小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冲锋精神、担当意识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会上涌现出了大量的“逆行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抛家舍业,冲锋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始终将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人是“抗疫”英雄,是社会和国家正能量的传播者、践行者,为社会与个人树立了坚定的信念——疫情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却缺乏冲锋的精神,没有第一时间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安抚、开导,没有积极的为学生传播抗击疫情的正能量,而是以一种与自己无关的心态利用疫情的时间去处理个人私事。更有部分高校教师将自己的悲观情绪不负责的传播给学生,从而误导学生,不利于稳定疫情地区学生的情绪、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高校教师理应肩负着国家责任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特别是疫情期间需要勇于担当,带领学生们为积极抗疫做力所能及的事,传播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念。

2.忽视培养人才的使命感

高校无论在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培养人才的使命,回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成立,无数教师无畏日寇的猖狂,无惧抗日环境的恶劣,以浩然正气,坚持培育人才的使命,保护中国的的文脉。而在新冠疫情面前,很多高校教师忽视了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将疫情当成了理所应当的假期,中断了对学生的课程与知识的传授,认为学校没有安排自己讲授课业知识,便可以暂缓对学生学习进程的监督,没有对学生学习形成有效的督促,导致了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学习进度慢,甚至荒废学习。“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培养人才是科技进步、国家兴盛的重要举措,新冠疫情虽然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培养人才不能间断,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仅是传授他们业务上的知识,更应该持续的重视其思想上的培育,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才才是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3.缺乏主动创新意识

疫情发生以来,为了有效的控制疫情的发展,国家与地方都实行了封城来减少人口流动以遏制疫情的扩散。这样就导致了高校无法正常开学,线下教学工作无法进行开展。教育部统筹整合社会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线上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停课不停学,通过线上的形式一样使得学习不间断,育人不停滞。面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教师缺乏主动的创新意识,不能快速的适应线上教学。在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平台时,不主动寻找适合自己教学模式的平台,导致自己线上教学质量低下,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完全被动式地进行线上教学,对线上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积极准备新的课件,甚至还沿用以前线下教学的旧课件,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以至于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误的认识,习惯性的将线上教学当做是休闲娱乐课,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低。

二、新冠疫情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探究

1.强化“立德树人”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文化水平,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高效建设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明确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教师应该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帮助其克服疫情所带来的的负面情绪,培养他们积极战胜疫情的精神,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学生学习生活的贴心人,道德素质的引路人,全心全意的为社会和国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2.提高教师队伍的担当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

新冠疫情发生后,那些冲锋在一线的逆行者们充分展示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需要的担当与勇气,他们为全体中国人民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发挥自身道德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播这种奉献精神的前提是教师应首先具有担当意识。担当是勇于挑重担,敢于负重责,敢于担当是坚决落实中央抗疫精神,不怕困难、不怕艰苦。教师需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勇于担当,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主动培养优秀的品格和不惧困难的精神,带领与团结学生们战胜困难,培养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意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而努力[2]。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责任意识教育不可或缺。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成长的重要方式。师生交流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交流,还包含了情感、思想与人格方面的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可以授业解惑,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志气。师生交流不仅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也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教学水平,增加学术研究的灵感。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不仅要做学习上的导师,更应该做生活上的引路人,做一颗学生困惑迷茫时的启明星,时刻引导着学生正确的前行。

三、新冠疫情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探讨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铺天盖地而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焦虑、恐慌和精致利己主義盛行,很多教师容易受到外界舆论的干扰,从而导致自身行为失范,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办好我们自己的大学,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高校作为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座象牙塔,教师不仅仅负担着传授知识的作用,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在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不至于被负面情绪迷失,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有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爱国热情,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教师思想理论上的头脑清醒。信仰什么样的理论,学习什么样的理论,实践什么样的理论,这是搞好师风师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加强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有问题意识和情感意识,并将自己所学化作新冠疫情中促进师风师德建设的实践,以自身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2.强化人文素养的传递

高校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园丁,更是培养国家未来之才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摇篮,“立德树人”这一育人宗旨也需要通过教师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来体现。师德师风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的政治态度、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爱护学生的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奋斗的学习态度等。高校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与业务知识,更要将人文素养的教学深刻融入教育环节中。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感人事迹,如何将这些自强不息、勇于探索、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这就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拥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同时,也要饱含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情绪。为了避免视频网络课程造成的师生之间互动匮乏,教师在利用教学平台的同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将积极乐观的精神、充满信心的态度以及共克时艰的勇气传递给学生。

3.完善有关体制机制

激励机制能够带动人学习的激情,推动其前行的步伐,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合理的师德师风激励机制,能够提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的主动性。建立师德师风激励机制,通过举办疫情期间师德师风评选活动推选出典型,对于创新教学方式、弘扬优秀师德师风的表现突出者应当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教师感受到优秀的师风师德所能带来的自我认可与社会肯定。同时,还可以对那些在疫情期间自私逃避、不作为的教师实行严格的惩戒制度。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机制,降低其职称晋升、绩效考核、进修培训等机会。此外,还要建立有社会大众监督、学生实时反馈、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考察三方面监督体系,由外部到内部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监督。通过举报、调查等方式,及时、准确、客观的掌握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为要彻查到底、严格处理,并对社会、学生进行公开,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关乎高校的发展,更关系国家的未来。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我们要高度重视、时刻警惕,不断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出健康的教育环境,培育出有担当、有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开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8-01-31.

[2]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

[3] 胡怀敏,李前程等.高校师风师德建设现状探析[J].科教导刊,2010.(01)

[4] 梁冰倩.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20 (04)

猜你喜欢

师德师立德新冠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