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0-07-04杜俊良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辅导员高校

杜俊良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是高校面临的难题。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进行高校学生日常工作应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6-0014-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201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830万,较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531.1万十年间增加了3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激增,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毕业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就业难”问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学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着高校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方面[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的第一线,对高校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责。本文试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产生一定启发。

一 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制度不够完善、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指导队伍。许多高校没有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制度和相应机构,无法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全程指导,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无法达到社会要求;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大多为高校普通行政人员,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

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要从顶层设计方面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不能单纯地紧盯毕业生就业率,要从学生的日常教育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学校的学生就业创业相关制度,特别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鼓励和宣传制度,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学生就业形势趋向于多样化,如何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向需要高校加强学校就业队伍建设,引进专门的就业创业人才,明确就业队伍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建设。

第二,就业创业课程流于形式,甚至一些高校的就业创业课程形同虚设,教师授课毫无针对性和创新性,无法起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让学生对就业环境有所了解,對就业方向有所启发的作用。就业创业教育理论匮乏、课程单一,授课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高校需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包括教育形式的创新和理论创新[2]。加强对学生就业环境的研究,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创新。

第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较为单一,就业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创业想法后,学校没有相应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扶持仅仅停留在学生毕业季时搜集并发布相应的就业信息,召开双选会等。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特别是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发力度和形式。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意愿进行筛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多措并举的进行帮助和扶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在学生的日常培养中不能只重视理论培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社会及家庭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就业理论研究滞后,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理论指导以及就业创业相关的帮助和支持。目前,社会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在理论上和实际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帮扶。

社会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理论研究,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制度,更好地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对于毕业一段时间后仍未就业的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帮扶。

第二,用人单位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每到毕业季,就业难的问题备受关注,但不少企业却在抱怨招工难的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困境表明当前社会就业机制不够合理,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大量找不到工作。另外,就数据表明,近年来90后大学生离职率不断增高。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员工没有合理的上升空间和上升途径。

用人单位应和社会、高校一起打造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优化招聘流程,加强与高校的直接合作。另外,关注新入职大学生的工作环境及需求,优化用人机制,为新入职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晋升途径。

第三,多数家庭对就业缺乏科学认识,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进行的指导和帮助极其有限。60后、70后的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学生就业创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近年来交通发展迅速,造成大量大学生读书、就业与父母不在一座城市,父母对于学生就业创业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社会层面应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让学生家长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有所了解。另外,家长应加强与在外就读大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合理帮助。

(三)大学生在自身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一,就业观念存在偏颇。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想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对就业形势过分乐观,对就业环境、薪资待遇等条件期待过高。直接导致理想的就业单位学生不符合入职条件,可以入职的单位学生又不愿意办理入职手续。甚至许多学生就业后发现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与理想中的存在差距,大量离职。

学生应端正就业观念,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教学认真参加,在毕业前主动了解并熟悉将要面临的就业环境,对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有客观合理的认识。毕业时要先就业再择业,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较往届毕业生具有一定优势。

第二,缺乏就业主动性甚至逃避就业。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丰裕,许多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毕业后闲置在家。甚至一些学生由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逃避就业。近年来,专升本热、考研热现象越发凸显,该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专升本、考研。这些学生对学术研究并没有应有的了解,继续深造后既浪费了社会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就业创业难题也没有根本性的改观。

大学生应加强生涯规划思考,主动参与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需要每一名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创造的,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才能造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良好局面[3]。

二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创業工作的优势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第一线,身兼着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和学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了解。因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协助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全程性指导[4]。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对所带学生都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和帮助。

三 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能力的途径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提升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素养。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加强就业创业指导理论研究,提升自身就业创业指导素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较以往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紧跟形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

第二,坚持对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全程化,培养学生正确择业观。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只对毕业班学生进行,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从学生入学开始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市场环境等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

第三,善于使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动互联已经在大学生中普及,智能手机、电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标配。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第四,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和考察。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不同的,作为辅导员要对自己所带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在开展学生就业工作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与对口企业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

第五,追踪学生就业情况,善于总结学生就业经验。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有的放矢。对于就业学生要持续关注,对于优秀校友,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将成功的经验传递给其他学生。

参考文献:

[1]张希玲.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7(6):101-03.

[2]须春君.辅导员工作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345”指导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6,6(11):27-31.

[3]范继业,张静.培育双创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0-21.

[4]程耀忠.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构建、实施与成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90-191.

(责任编辑: 姜海晶)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辅导员高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