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解析
2020-07-04王菲菲
王菲菲
【摘 要】《临安遗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根据岳飞词作《满江红》及同名中阮曲改编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筝协奏曲。自90年代初问世以来,《临安遗恨》即屡获赞誉,成了古筝表演的“常青藤”式曲目。本文立足于作者演绎该曲的艺术实践心得经验,浅谈对于这首作品的艺术处理技巧和要领,以期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演奏技巧;要领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049-02
作为一首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的现代古筝协奏曲,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创作的《临安遗恨》采用了我国传统乐曲常见的循环变奏曲式来结构全篇,同一主题在由348小节组成的乐曲中进行了多达9次变奏,相应地也完成了9次调式调性的转换(大多表现为D、G两调的互转)。在此基础上,再配合节奏、速度的张弛变幻,循环变奏的创作思维就成功地将该曲的引子、慢板、快板、柔板、中板、华彩及尾声这七个循序展开的结构单位联结成了一个兼具对比、统一特性的有机整体,充分展现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巧。
一、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曲情解读
在《临安遗恨》的上述七个结构部分中,引子部分运用激昂的音调,诠释了身陷囹圄的英雄岳飞对国运的忧虑、对亲人的牵念、对奸佞的愤慨以及无奈的感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接下来的慢板部分呈现了该曲的主题,表现沉静下来的岳飞开始回顾一生的戎马岁月,在留恋生命的同时也透露出了对于强加在自己头上的莫须有罪名的深深疑惑;之后的第三部分便转入了洋溢着英雄气质的快板段落,在对乐曲主题进行变奏的同时,也表现了岳飞对自己一生沙场争战的肯定以及对共同浴血的袍泽兄弟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第四部分又一次转回了柔板,凭借对主题的变奏,暗示了岳飞仿佛是在回忆从军前母亲在自己脊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字时的情景,在对家人情意绵长的思念中也流露出了对人生不公遭际的倾诉;此后第五部分的中板段落继续展开对乐曲主题的变奏,仿佛是在抒写岳飞对于未来“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热烈场景的畅想,抒发了豪迈壮烈的情怀;在经过前面各个部分的铺垫之后,第六部分转入了华彩段落,凭借对于主题的华彩性变奏将乐曲的情感推到了高潮,表现了岳飞从幻想中回到身陷囹圄的现实,面对主昏臣佞的黑暗时局所迸发出的那种既无奈、悲愤而又不失于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最后的尾声再一次呈现了主题,运用了与此前调式转换有所差异的G宫—C宫调式互转手法,为乐曲平添了一种哀婉绵长的气质,也寄予了后人对岳飞的追思仰慕之情。
二、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部分
乐曲引子部分一开篇,就凭借钢琴声部密集的柱式和弦平行进行,渲染了激昂、悲愤的情绪。而在这里,古筝也采用大撮技法弹奏一系列包含八度音程的柱式和弦,来与钢琴声部形成呼应。此外还采用摇指和刮奏技法来象征性地模拟表现英雄深重的忧思。在这里,演奏的重点在于彰显古筝亮丽的音色,促使其同低沉的钢琴伴奏声部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从而凸显英雄岳飞的激昂、愤慨之情。所以,无论是大撮、摇指还是刮奏,都必须采取具有爆发力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为每一列和弦(包括分解和弦)的进行塑造出如同戏曲演唱咬字一般的“音头”。
(二)主题呈现的慢板部分
引子之后的慢板部分呈现了乐曲的主题。在一个跨越两个八度的和声音程之后,乐曲主题在高声部以绵密的旋律形态展开。由于主题意在表现岳飞对于往昔戎马生涯峥嵘岁月的回顾以及对人生的留恋,所以对这一部分的处理應采取适中的演奏力度来塑造平实质朴的音色。尤其要注意在右手演奏时左手合理地融入吟、揉、按、颤等作韵技法,以此来彰显一种悠长的韵味感。所以,这一部分主题的弹奏应与舒缓的乐曲速度相配合,表现出平实、悠远的意味,进而同后续各部分对主题的变奏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快板部分
慢板结束后,乐曲突然进入了每分钟168拍的快板段落。在这一部分,古筝声部采取了大量密集的点指技法,塑造了八度双音的一系列分解和平进行式,巧妙地模拟了沙场争战的阵阵马蹄声,使听众仿佛看到了郾城之战紧要关头岳元帅跃马弛突敌阵、矢无虚发的雄姿。所以,对这一部分点指技法的恰当运用和处理,是演奏的关键所在。根据笔者的艺术实践,在演奏中应保持采用较强的力度以中锋入弦,弹奏出掷地有声且具有颗粒性的“音点儿”,进而将其连缀成线性的旋律。从而塑造“线中有点、点线相谐”的铿锵效果,来模拟宋金两军交锋的紧张、激烈氛围,并以此来集中表现岳飞的英雄气概。
(四)柔板部分
快板结束后,钢琴声部以四个空灵的八度双音引导古筝声部进入了柔板部分。在这一部分,古筝声部运用张弛变幻的速度和疏密有间的旋律,模拟刻画出了身陷囹圄的岳飞思绪穿越时光,如放映电影般回顾在戎马倥偬之余和亲人相处的温馨时光,同时寄寓了对不公遭遇的深沉控诉。所以,在这一柔板部分,演奏者需要特别注重合理运用左手的吟、揉、按、颤、滑、泛音等技法来营造一种清亮深沉且略显朦胧的音响效果,以此来凸显主人公的“回忆感”,并为柔板平添一种悠远韵味。这就要求,在左手运用各种作韵技法的同时,右手的弹奏力度应视情况而稍稍弱化。这样通过左、右手的有机配合,才能更为生动地刻画主人公在回忆中百感交集的情绪状态。
(五)中板部分
乐曲的中板部分采用相对密集的旋律和跌宕的节奏,抒发了一种欢腾踊跃的氛围感,意在表现主人公对于收复中原之际,老百姓夹道相迎这一热烈场面的遐想。对于这一部分,应注重合理地调节长摇、刮奏等技法的力度与速度,促使乐音前后相续,如同锦丝串珠般连接成流畅的旋律线,以便更好地彰显那份欢腾雀跃之感。而对于该部分结尾第305小节开始一系列的摇指和刮奏,则应稍微减缓演奏速度,从而有效地映衬后续的华彩段落。
(六)华彩段落
从乐曲第312小节开始,钢琴声部一系列柱式和弦及和声音程的平行进行所造就的沉实效果,将古筝声部引入了由相对密集的和声音程及分解和弦组成的全新乐段。在这里,弹奏平行进行和声音程所用的小撮技法以及弹奏密集分解和弦所用的短摇技法,配合强有力的扫弦,将乐曲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也发出了因悲愤而壮怀激烈的最强音。对于这一部分,在演奏时特别需要注意调整演奏姿势,放松身体,促使身体内部的力量沿着肩、臂、腕顺利传达至指端,透达指甲,以饱满的力度展开一系列的小撮、短摇和扫弦,以期表现出震撼的爆发性和充沛的激情,来到位地诠释那种壮怀激烈的绝响。对于该段结尾处的摇指,则应注意采取力度忽强忽弱的演奏策略来充分展现乐曲内在的张力。具体流程时,先强奏而后转为突弱,进而由极弱突变为极强,借助摇指音量的大起大落来模拟刻画主人公情绪的剧烈起伏,从而将作品情感推至最高潮。
(七)尾声部分
最后的尾声部分通过再现主题,凭借古筝声部奏出的宽广的主旋律,刻画了英雄岳飞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为后人追思英烈提供了依据。所以,在这一部分右手的弹奏应注重采取中锋入弦,以便营造古朴自然的音效;而左手部分则应注重灵活地融入吟、揉、按、滑等技法,在细节处刻画出一种英雄已逝、精神长存的喟叹感,从而到位地体现作曲家的意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临安遗恨》这首古筝协奏曲的演绎,其首要的前提条件在于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通过反复读谱来解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能胸有成竹地构建适宜的演绎策略,并据此为指导来灵活地调用各种演奏技法,掌控好演奏时指甲入弦角度、力度、速度等各项技法要素的变化,才能贴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乐曲各个部分的演奏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音乐表情,从而到位地诠释出作品的情感内涵。
参考文献:
[1]周玲玲.论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在筝曲创作史上的意义[J].美与时代, 2019(10) .
[2]蒋焘羽.试论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艺术价值和演奏技巧[J].戏剧之家,2019(25).
[3]王晓红,王琦.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音乐结构分析[J].黄河之声,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