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无伴奏合唱中的训练技巧

2020-07-04李润

戏剧之家 2020年18期

李润

【摘 要】合唱作为一种常见的音乐表演形式,是音乐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多声部组合演唱,对人声的专业要求较高。无伴奏合唱是合唱表演的独特形式,由于没有伴奏音乐帮助合唱表演者找准旋律与音准,因此,演唱难度较大,人声较为纯粹、自然。这种依靠独立人声进行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更注重表演的完整性、协调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音准训练、发声技巧训练以及演唱的统一性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无伴奏合唱的教学训练问题出发,通过有伴奏与无伴奏合唱的对比,对提升学生合唱表演效果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准控制;音律训练;呼吸统一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8-0037-02

合唱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具备群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及完整性的特征,通过丰富的音色、多层次的音乐表现、广阔的音域及集体性的表演形式,赋予音乐更深刻的情感寄托。无伴奏合唱不借助音乐伴奏,人声更纯粹,音乐中的情感变化更明显。无伴奏合唱来源于宗教音乐的发展,对演唱者的审美取向、鉴赏能力、表现力、音准控制、演唱技巧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表演难度更高。

一、无伴奏与有伴奏合唱的异同点及相关的教学训练问题

(一)无伴奏合唱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开展无伴奏合唱教学课程过程中,影响教学训练效果的因素包括个人声部特征、节奏配合、演唱技巧等,需要教师针对无伴奏形式的合唱表演特点进行专业训练。现阶段,无伴奏合唱的主要教学问题包括:

1.不注重特殊男低音的教学训练

在无伴奏合唱表演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特殊男低音配合进行合唱。加入特殊男低音的目的在于强化和声基础,提升音响的厚度。在有伴奏的情况下,乐器使用方便,一般不会采用特殊男低音。可见,特殊男低音在无伴奏合唱表演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无伴奏合唱在进行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特殊男低音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保证合唱演出的协调性与表现力。但是,在实际合唱演奏的训练过程中,男低音的训练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时有所忽视,更注重表演的协调性,从而影响了实际的表演效果。

2.声部缺乏针对性训练

有伴奏的训练与演出过程中,声部的性能、演唱者的表现力可以通过音乐节奏统一起来。同样,在无伴奏合唱的教学训练课程中,也需要对声部进行协调性、专业性训练,避免声部配合不合理,影响演出效果。现阶段,由于无伴奏合唱的特殊表演形式,不同人声的声部配合技术性要求较高。无伴奏合唱表演无法借助乐器来达到辅助的效果,因而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声部的表演性能。声部配合的问题会影响到合唱旋律线条的表现力,影响合唱情感,是音乐教学的难点之一。

(二)无伴奏与有伴奏合唱的对比分析

1.二者的差异性特点

有伴奏的合唱依托于乐器的辅助,艺术表现形式更具张力,情感刻画更深入,容易带动观赏者的情感、思想共鸣。如通过音色、曲调、音域层面的差异化表现,调动观众的观赏热情。同时,在部分音乐表演中,伴奏属于整个合唱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伴奏合唱却不是这样的,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伴奏合唱的创作者在谱曲的过程中,基于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人声特点等进行创作,因此,演唱的旋律具有清晰的层次性,曲调完整、表现形式丰富;二是无伴奏合唱缺乏乐器的辅助,需要演唱者能够准确找准曲调,保持合唱的协调性。此外,只依靠人声配合进行演奏,除了技术要求,还需要考虑外界的干扰因素,控制音量、节拍、音色与力度等,以确保演出的完整性。

2.二者的共同点

二者同样属于合唱形式,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具体表现为:首先,都是将人声作为艺术表现核心控制点,在有伴奏演出中,伴奏发挥的是辅助、衬托作用,处于次要地位;其次,两者在声部训练、声法运用原则上没有较大差别,其中无伴奏合唱更偏重清澈化、纯粹化、自然化的表现原则,有伴奏合唱更注重整体性与合唱的表现力,但从整体角度来看,二者都要求协调性;第三,无伴奏实质上也存在某种伴奏辅助,但并不是依托于乐器,而是依托多声部人声,当包括和声声部以及复调声部在内的旋律被贯穿到整个合唱中,并以几个声部表演的时候,不同人声声部会承担辅助责任,对主旋律声部的表现情感进行烘托,与有伴奏合唱的乐器辅助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人声与乐器发声的音质特点不同,即便器乐伴奏非常优美,也仅仅只是对人声表达的良好补充以及渲染,进而实现人声的有限延续。

二、提升无伴奏合唱教学训练实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结合无伴奏合唱的特点,提升音准训练的针对性

1.对呼吸进行控制

首先,需要保证音准变化表现的协调性。吸气深浅与音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演唱者在进行换气的过程中,不能太快,如果吸气过快,在演唱一些短小或者是速度较快的乐句的时候,就会对音樂灵活性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声音过于死板,对音准产生影响,出现不协调问题。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换气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气口、指挥提示等指导,让学生保持气息一致。如果学生换气节奏不协调或是没做好气息准备工作,对音准的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合唱作为一项群体性的表演形式,一旦其中某一演唱者出现气息问题,极有可能对整体音准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呼吸控制的教学训练,保证合唱训练的整体效果。

2.加强音阶、音程的训练

在讲解、训练学生合唱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钢琴演奏进行音阶、音程的技巧训练。在练习音阶的过程中,音阶的上升、下降与钢琴音调配合,然后进行清唱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找准音调。音程训练则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音程所带来的不同声音。

3.对变化音进行强化训练

在音乐课堂上,变化音的学习属于难度教大的内容,因此,学生应加强对变化音技巧的练习。从练习时间上来看,不仅要做到排练期间多练习,在排练期外也要多练习多巩固。具体来讲,对变化音进行强化练习不是单纯进行高强度训练,而是需要教师以合唱音准的控制为目标,进行标准化训练,纠正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音错误。尤其是音准不准确的学生,应该参考其他学生,找准自己声部的同时,了解其他声部的音准,一旦发现自身发声有问题,应该及时停止,在纠正后重新开始训练,以提升合唱训练的整体性与专业性。

4.提升学生抗干扰水平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调整合唱的训练方法,在提升学生无伴奏合唱综合水平的基础上,注重抗干扰能力的锻炼。部分学生单独演唱时可以准确找到音调,但在合唱过程中,音准却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声音训练期间,增强学生抗干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要求队员唱一个和弦,之后再在钢琴上弹奏非和弦,最后要求队员准确寻找原和弦,提升学生在合唱演出过程中不借助乐器找准音调的能力。

(二)合理规划音律训练教学

1.找准无伴奏合唱音律变化特点

目前,在无伴奏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纯律进行演唱训练。但是,如果曲中存在转调或者是离调的情况,则就不能够继续选择纯律了,而是应该最大限度靠近十二平均律。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纯律结构与十二平均律的组成及结构存在差异性,如果进行转调、离调训练时选择纯律方式进行演唱,很难表现出原调、新调间的发声区别,导致转调、离调不协调,影响无伴奏合唱整体效果。

2.尽量避免使用五度相生律

在进行转调、离调训练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五度相生律。具体原因在于五度相生律与纯律、十二平均律在元素、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半音大小也有所不同。如果在演唱训练的过程中,选择五度相生律作为主要演唱方法,有时会出现音高失控的情况,找不准合唱旋律,最终影响到人们在调性色彩以及和声上的审美。运用十二平均律进行演唱,会使八度内所存在的十二个半音做到等距离。因此,在转调、离调训练时,使用与十二平均律接近的方式进行演唱,可以有效避免因为音分差异而导致的失控现象,保证合唱演奏的协调性与流畅性,更深刻地表现无伴奏合唱的旋律美。

3.注重纯五度音程的训练

现阶段,无伴奏合唱的教学练习不以纯律为主体,同时,与十二平均律的学习也存在差异。教师应围绕纯五度音程的表现特点进行实践教学,当连续向上方以及下方进行多次推演之后,则所构成的音高序列将会在转位之后构成不同音阶。这种音律的大三度、小三度在协调性方面有所欠缺,但纯五度、大二度音程的整体性与协和度较高,因此更自然、完整、和谐。

(三)按照统一性原则,对声音与音色进行训练

在进行音色、声音的配套性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首先,学生的声音训练应该强调统一化,尽量缩小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演唱状态、站立位置、形态姿势、声音共鸣、演唱方式、咬字吐音等进行协调,保证歌唱状态的整体协调,为声音的贯通奠定基础,从而全面提升合唱训练的效率;其次,注重呼吸的统一化控制,实质上,统一呼吸和循环呼吸之间并不存在较大矛盾,具体来说,统一呼吸主要是指在呼吸方法上要实现统一化。值得注意的是,呼吸的统一化训练不是要求学生做到在同一时间进行换气,而是需要结合循环呼吸特征,统一呼吸方法。

除此之外,进行无伴奏合唱教学训练的学生应该掌握状态呼吸的技巧,学习叹气呼吸,控制现实呼吸与状态呼吸保持一致。在实际呼吸时,对呼吸的对抗程度、时间等进行控制,保持在对抗環境下的声音支点,保证合唱音准稳定。在合唱声音训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强化学生的吐字练习。演唱者的吐字发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唱表现效果、情感变化与音色、音质情况等。如果合唱队伍的学生吐字能保持一致性,则说明整个演唱吐字具有统一化;若是不一致,则就说明每个合唱者不同步,将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合唱队作品的艺术表现。

三、结语

无伴奏合唱相较于有伴奏合唱形式,没有对应的乐器、歌曲辅助,对演唱者音准、音律、发声等要求较高,突出了人声的自然性、纯粹性,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历史等方面的价值。在开展无伴奏合唱教学课程时,教师应针对无伴奏合唱的表现特点、与有伴奏合唱的异同等内容,注重学生音准、音调、音律、音质的控制情况,加强呼吸与吐字的统一性训练,提升学生的合唱表演效果,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陕燕林.混声无伴奏合唱<摇篮曲>音乐作品分析[J].明日风尚,2018,(19).

[2]张健.深情悠扬的歌声静谧空旷的意境——无伴奏合唱<牧歌>之刍议[J].北方音乐,2018,(13).

[3]付珍鲜.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J].祖国,2019,(6).

[4]李娜.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的演唱艺术和表演形式探究(三)[J].北方音乐,2018,(9).

[5]牛建平.浅谈无伴奏合唱中和声运用的初级方法[J].黄河之声,2018,523(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