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盐灶头画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07-04姜燕萍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非遗

姜燕萍

摘要:作为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灶头画是具有美化和美育功能的一种视觉艺术。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育功能和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海盐灶头画不仅反映了海盐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表达了海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祈愿。本文就海鹽灶头画的特色、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遗   灶头画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170-04

灶头画属于民间绘画艺术范畴,明清时期广泛盛行于江浙沪一带,有些地方称做灶花、灶壁画等。这种绘画形式的特殊之处在于以民间柴火灶头为载体,且创作主体大多数由泥水工匠担任,因材施艺现场绘制而成。2011年,包括海盐灶头画在内的嘉兴灶头画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盐灶头画具有色彩斑斓、画面匀称、布局合理、主题突出、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等艺术特点,是海盐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海盐灶头画数通元镇最为典型,截止目前,海盐县境内的嘉兴灶头画代表性传承人都在通元。

一、海盐灶头画的特征

海盐灶头画是一种民俗现象,是历史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灶头画作为民间民俗美术中的一个品种,它不单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俗事象,具有较高的历史民俗文化价值。

在传统习俗中,砌灶头和画灶头画有许多讲究,绘制的位置主要分布在灶脚、灶身、灶心、灶门墙、灶顶等地方。海盐灶头画特征由灶头的结构规模形式而定,灶头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从规格上讲,灶头有三眼灶、两眼灶、单眼灶、老虎灶;从结构形式讲,有花篮式、大方脚式、小方脚式、套筒式,每个结构都是一种特定的灶头画载体,每一载体按要求画上一定的图案。其绘画主要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其祈吉、信仰、实用、审美成一统,主题明显突出:如在灶筒上画上水浪,以示水可克火,压火于灶内,在灶脚上画上几只花篮,以示花来花香,生活有着落,在灶脚上画上鲤鱼跳龙门,以示子孙飞黄腾达,在烟囱下端和烟箱结合处垂直画芝麻花,以示生活节节高,在灶心上画上如关云长、赵子龙、薛仁贵、岳飞等人们崇拜的英雄肖像等。海盐灶头画体现独特的农耕文化特点,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注重整体视觉,画面细致生动、题材多样,线条饱满完美、构图合理,色彩鲜丽、造型生动,寓意深远、意境至高,反映本地农村信仰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灶头画的作画特征也独具一格,据通元镇嘉兴灶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祥松介绍,他的作画一般采用水彩画、水粉画、广告色颜料,使用的基本色有五种:红、蓝、黄、白、黑(黑色基本上由墨汁和锅底灰代替),而且极少使用调和色,有的仅将原色淡化。由于画灶头画都在砌灶的当天或者第二天完成,画面载体处于水泡的状态下,这就要求灶头画有自己的色彩特性,一是不用调和色,二是在颜料中加兑酒精和烧酒。也许是酒精的挥发性和渗透性使在石灰纸筋面上所绘的灶头画既鲜艳夺目又经久不褪色,从而使灶头画的实用性和观赏性更为突出,灶头画也每天陪伴着农民渡过一个个美好而快乐的日子。

二、海盐灶头画保护与传承的迫切性

有人就有家,有家就有灶头,有灶头就会有灶头画。民以食为天,灶头在江南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几乎等同于家庭。兄弟或父子分家,第一要务就是请人打灶头。一户农村居民的住宅中,厅堂书房不一定都有,但厨房灶间必不省,就是在现在生活器具的不断更新和灶具发生质的变化情况下,农村每家每户仍然保留着柴灶,而且越来越好,依附于灶头的灶头画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对灶神的信仰,祈吉、纳福在人们意识中根深蒂固;二是灶头与灶头画的装饰美的功能愈来愈突出;三是把灶头当作一户人家的象征的传统观念极其普遍。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画灶头画的人已越来越少,新砌的灶头上均已用拼装花纹瓷砖所代替,但瓷砖上的图案画面始终没有脱去灶头画固有的民俗传承特征,这足以证明灶头画是历史民俗文化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灶头画是江南地区的特色文化,它包含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它传承着古老的文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作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一种精神形态。但随着时代变迁,因高科技手段和商品化的介入,画灶头的艺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灶头画慢慢消失,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终结、一种文化的灭绝、一种传统的消亡。原始灶头画萎缩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传承和利用好灶头画这一历史民俗文化遗产是当务之急。

三、海盐灶头画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灶头画艺人后继乏人

以最具嘉兴灶头画特色的通元镇为例,据最近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全镇14个行政村讫今共有泥工师傅35名,参与砌灶画画的有17名,从2016年至2019年4年中共砌灶126座,平均每年度为31.5座,平均每人每年度起灶画画为1.85座。这个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就连在江浙沪三省稍有名气的省级灶画传承人代表赵祥松3年共砌灶数仅有9座,平均年度为2.25座,且2019年已经没有砌灶。再从灶画传承人的年龄结构看,虽然近年来海盐灶头画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真正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多数年纪较大,最大的77岁(长山河村赵祥松),最小的也已经50岁,平均年龄为57.3岁。年轻一代缺少对灶头画的传承兴趣,很少愿意学习传统的灶头画技艺,致使现在灶头画技艺后继无人。自通元镇长山河村赵家第九代灶画传人赵祥松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相继又有顾亚文、袁文炳被评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生波被评为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总体人员较少,参与兴趣不高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二)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集聚点的兴建,城市化的农村生活方式使得煤气灶取代了灶头,灶头画逐渐消失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些农户虽然保留了传统的灶头,但是印有各式花样图案的瓷砖渐渐取代色彩斑斓的灶头画,这一民间美术失去了原貌,灶头画已游走在消逝的边缘。

综上结论:海盐灶头画的传承人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原有的灶画传承人的年纪正在慢慢变大,以砌灶为业的生存状态正在衰亡,灶画传承人面临断档的危险正在加剧。

四、海盐灶头画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重视及支持

任何保护措施都离不开财力保障。建立“海盐灶头画”项目资金保障制度是对以上所有措施能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在资金保障中主要用于以下几块:一是对海盐灶画传承人的保护和相关人员的奖励;二是对开展活动的经费落实;三是用于培养和培训传承人及其它方面的支出;四是保障活态和静态档案品类的资金。

对此,海盐县和通元镇政府部门亦高度重视,将灶画的传承与发扬放在重要位置,在财政资金吃紧的情况下,依然在通元镇海伦庄园和丰义村开辟非遗灶画展示基地。基地中展示了多座赵祥松和赵生波师傅亲自打造的灶头,2011年,在这里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我为灶画添一笔”活动;2014年11月启动的通元镇费家浜美丽乡村建设工程、2015新竣工的育才村文化礼堂,都特地邀请了赵祥松师傅在此地新砌灶头并作灶头画予以展示。通元镇政府更是在近几年投入大量经费,将灶头画作为重要的保护和扶持项目,在全镇范围内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灶头画的价值。2019年,依托灶头画成功获评“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浙江省非遗旅游景区(非遗主题小镇)”荣誉称號。灶头画传人是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灶头画保护工作的关键,海盐县文化部门积极协助传承人开展传艺教学,培养传承人才,使灶头画更加繁荣发展。

(二)全民普及传承

开展“灶头画比赛”“非遗进校园”活动,将灶头画的知识不仅在成人中宣传,还要在学校相关的课程中体现,传承人进学校授课,令孩子从小培养对灶头画的兴趣。近几年,海盐县在通元镇开展了首次“通元镇新兴杯灶头画比赛活动”,全镇共有8名灶画传承人和8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活动,活动采用墙体为平面,16名参赛人员作灶画于通元广电大楼的围墙外边,这16幅灶画还保留了近一年多时间供人们观赏。在望海街道青莲寺村开展“迎新春全县灶头画比赛活动”,各镇(街道)选2名代表选送参加比赛。2018年,海盐县文化局在通元镇海伦庄园举办首届“薪火相传 师徒结对”系列灶画活动,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生波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祥松为师,村级文化专管员崔惠佳拜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生波为师,并开展了海盐县第二次全县性灶头画培训班,来自社会各界的100多名市民参与此项活动,引起了各界媒体的报道。实践证明,开展活动能提供传承人的作画载体,激发作画热情,提高灶画技艺和水平,对培养灶画传承人起到一定效果。另外也通过评奖来激励传承人及学生们的作画兴趣,结合文化遗产日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普及灶头画保护知识。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等开展灶头画的整理、研究、宣传、展示和学术交流活动,为灶头画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海盐灶头画传承与发展的深化

(一)拓展展示途径

鼓励有灶头画传承人的行政村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兴建灶头画展览展示厅,邀请传承人现场讲解演示灶头画,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灶头画的魅力。

目前,海盐县的每个行政村都组建了文艺表演团队,将灶头画中的图案等元素用舞蹈或者歌曲进行呈现,把灶头作为舞蹈道具等形式,将灶头画传承下去。

注重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开发灶头画的衍生品,可以做成小型模具或者将灶头画画在纸扇、手帕、丝巾等工艺品上进行展示,吸引现代青年一族的眼光,对它产生兴趣,从而认识了解灶头画。

(二)建立档案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完整、完好地保存,这就亟待建立好活态和静态档案管理制度。“海盐灶头画”也可以建个馆类的存续空间,专门收集和展示每一位传承人的画作。活态档案当然指各级文化部门掌握传承人状况的管理,建立全县灶画传承人的数量、技艺级别、年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等活性资料,而静态档案就是对作品的管理和留存保管。

通过开展调查本县域内灶头画的分布情况、传承人情况、相关保护情况等,全面了解掌握灶头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收集记录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等,建立完整的档案数据库。

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将自己的作品归类整理,突出自己的作画个性,文化部门为传承人搭建平台,帮助其出版专门的灶画书籍,更好地保存资料和推广作品。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由立体实物转为平面画卷鉴赏,更具艺术性;二是由单体局部转为分门别类图文集成,更显丰富性;三是创作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较大改变而灶头画艺术精髓则一以贯之,因而凸显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性。

(三)建立培训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是口口相传,谓以名师出高徒。目前,在众多传承人中,技艺差距很大,风格更是不同。尝试开办不同类别和级别的培训班,让高级别传承人授课,传承人之间多交流,培养对象临摹等形式来提高传承人技艺水平。将代表性传承的培训与高校联合举办,更好地拓宽他们的思路。

对灶头画的保护与发展,除了之前开展的师徒结对、专题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文化部门可考虑安排灶头画传承人和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两员”(文化下派员、文化专管员)队伍开展保护传承培训活动。

(四)加强文旅融合

“非遗让旅游更有内涵、旅游让非遗更有生机”,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将灶头画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的旅游紧紧相依,共同发展,是放在我们文旅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充分挖掘灶头画作为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美化和美育功能。充分应用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特征,有人物传说、植物花卉、鸟兽虫鱼、吉祥图案、祝颂文字等,包罗万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育功能和较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充分表现有写实也有写意,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充分凸显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红火热闹的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通过制作图片展示、开发文创产品、设置旅游路线、提供灶头美食等一系列方法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灶头画、走进灶头画、读懂灶头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富饶的海盐孕育了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也滋养着海盐的民间艺术,海盐灶头画历经漫长的历史,已成为海盐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因此,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进一步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使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高红文,陈清文.嘉兴灶头画保护与传承研究[J].兰台世界,2014,(02).

[2]朴基成.嘉兴灶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及传承与保护[J].现代经济信息,2014,(09).

[3]厉坚芳,徐如松.嘉兴地区民间灶头画的思考[N].嘉兴日报,2005年.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非遗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