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美学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体现

2020-07-04胡松洋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术

胡松洋

摘要:中国书法与绘画同属线条艺术,是具有相同美学元素的同源艺术。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其运笔法基本一致,中国绘画与书法相互渗透,体现在书法创作是参考绘画的审美标准,这为中国绘画形神一致的美的追求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美学理论探究中国绘画中的书法元素。提出绘画中书法元素灵活运用的建议,旨在促进绘画的民族性发展。

关键词:书法元素   中国绘画   美术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029-04

中国书法艺术学习研究是传统绘画母性的根本问题,理解书法艺术是对传统绘画的基础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一脉相承,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审美价值具有一致性。所用工具材料一致,基本手段以线条为表现方式,墨法要求一致,作品章法要求一致。中国书、画产生伊始就有密切的联系,历朝书法家以书入画,书画双修,如赵孟頫,米芾,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等书画功底深厚。当代画坛很多所谓画家书法功底薄弱,一些青年画家不注重书法文化学习,影响了画作的品格。书法在绘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习中国绘画必须重视书法元素的研究。

一、中国书法元素表现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最古老,最能与现代艺术精神相通的样式之一。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创造汉字,由起初实用象形文字逐渐跨越出纯粹实用主义,逐渐演变为纯艺术形态。书体包括草、行、楷、隶、篆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是通过书写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得文字艺术色彩强烈。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以笔墨为载体,追求审美意趣。书法的笔墨运用千变万化,中国书法法度集中体现出内在形式美感。中国书法称为艺术的原因是毛笔为特殊书写工具,体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造就独特的审美艺术[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笔法丰富,有藏锋、中锋等,灵活变化,合乎法度,造就了多元化的艺术效果。字法是书法基本构成中的重要环节,结构非随意拼凑,是依照一定法则进行的创造,其中蕴含比笔法更丰富的思想内涵。书法作品创作结构非常重要,为追求艺术美感需要打破常规进行虚实艺术处理,表现书法的灵性。

墨法为书法之血脉,以浓淡不同变化表现丰富的艺术效果。墨色变化影响作品章法,对作者贯注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现有重要影响。历代书法家重视墨法的运用,用墨需讲究,过浓则噪,过淡则伤神。独字组成篇章构成章法,表现章法美要求字行呼应,富于变化,是笔法墨法的有机统一。成功的书法作品需要有严谨的笔墨操控能力,章法在书法作品中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行布白,使点画之前顾盼呼应。

二、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密切关系

中国书画艺术发展中,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密切联系。中国书法绘画是典型的姊妹艺术,甲骨文中很多符号为图案形式,汉字的象形字字节来自简单的图案,中国书画离不开线条,笔墨运用具有共同规律性。象形图画逐渐发展到线条符号,表形文字在前,中国象形文字是用线条勾画而出的,其主要艺术价值是供人观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象形字是艺术的起源,是文字演变的基础。

(一)绘画源于书法线条

中国画注重线条的性能,反映出对象具有的质感。线条是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方法,主要特点是线条具有的节奏感。线条区直疏密等变化使观众视觉感受产生变化,激发对现实生活物象形态美的联想。古今画家利用书写线条表现人物质感、空间感,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2]。

中国绘画艺术在萌芽时期以线条简明勾勒出物体的形状,战国时期帛画用线条绘制,后来历代画家名师以线条组合变化,构建完美经典的绘画艺术。顾恺之使用不同的线条方法,形成特有的画面生动形象。《画史清载》深刻准确的评价了顾恺之的画作,顾恺之开创了利用线条绘画的先河。吴道子的画线纹激壮,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其创造山水疏体结束了山水只能做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吴道子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创作的人物绘画线条遒劲,流畅委婉。可从其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图》窥见高超的绘画技巧。仙女婀娜多姿,手持香花乐器等不同仪仗器,通过高低疏密的安排。深褐色绢面上用富有韵律的线条描绘了列队进行的神仙,生动的体态将天王虬须云鬓,毛根出肉的气派表现淋漓尽致,飘飘欲飞的仙子使作品显示出天衣飞扬的艺术感染力。

吴道子对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革新,一改缺乏生动气息的均匀线条,运用书法用笔技巧绘画勾勒,形成清新自然的新线条,其笔法垂范后世,在当时对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影响。吴道子绘画作品蕴含生命灵性,震撼人的心魂,为后世赞叹尊称为画圣。

(二)线条是书画的基本元素

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宗白华《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美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首个用线条作文字图形的人是我国的书法家,如果没有线条创造不会有传统的书法艺术。書法艺术是抽象线条的表现。

书法线条无论粗涩凝重或细润华滋都显示出质感。《书谱》轻如蝉翼《笔阵图》形容画高山坠石等,说明线条的质感。人们评价颜楷线条圆浑刚劲,藏骨抱筋,线条力度大,给人浑厚、含蓄、丰盈、饱满之感。力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历代书法家为探索书法的力道,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逆起行笔回笔的用笔规律,书写出线条的力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大体上粗厚浑圆线,像粗墨瘫软线,浮滑轻飘线难以产生力感,线条具有力感会产生生命律动感。

书法家通过作品中线条干湿区直粗细变化,墨色浓淡焦灰表现平和悲伤、苦闷等情感。草书是典型的书法表现形式,《兰亭序》中可体会书法家运用线条的高妙,其美的实质相同,如苍穹日月,线条超越了单物化的线条,焕发无穷的生命力。草书的书写者多为文人,美的草书超出其文字意义,彰显独特的艺术感染力[3]。

三、中国绘画中书法元素的体现

书画同源,中国书画关系密切,书法注重气势美,韵律美,中国绘画与书法具有共同规律,带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在文人画中得到充分发掘。文人艺术强调诗书画一体,中国文人画讲求线条。中国化是线条的写意,画家要勤练书法,使书法用笔画出线条的韵味。

历史上首次提出书画融合是魏晋时期,谢赫提出六法,确定骨法用笔作为中国画评画的重要标准。中国画与书法同样重视笔力,书法元素是中国画不同于外国画的根本原因。书画的第二次融合在元代,元代将很多书法运用到绘画中,赵孟頫《秀石疏林图》题画诗强调书画同体。第三次书画融合在清代,中国书画关联度高是因为中国书画有相同的创作工具,相似的审美理念。中国书画史发展中相互影响,画家在绘画中应用多种书法笔法,书法家用绘画审美观研究作品,实现书画融会贯通,杰出的画家借鉴书法用笔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据文献记载,书法论著比绘画论著产生时间早,东汉催瑗《草书势》具有完整的书论形态,此后一些书论著作详尽的涉及到书法的源流,书法的形式美等方面。曹植在《画赞序》中提出绘画的社会价值,书圣王羲之将书法美学重心转移到情感表现。形神论成为最早的经典画论,但当时绘画缺少同期书法艺术的审美,中国画以线条造型保持审美传统,与中国书法高度发展有关。书法美学早成,从观念上影响了中国画家形式系统中与书法的结合[4]。

书法主要是线条艺术,书画笔法相通,要求有力度,书法用笔提倡多力丰筋,每根独立的线条形成是一种元素,书画的融合在魏晋时期处于非自觉阶段,唐朝时期书画融合进入自觉阶段。顾恺之的密体,曹仲达的曹衣山水线条变化尚未成熟。吴道子后线条的书法深入到绘画审美品格中,强化了线条的表现力。张彦远首次明确提出书画用笔同法。中国画用笔与书法用笔基本相同,张彦远肯定了书画用笔的密切关系。荆浩《笔法记》将书画的用笔视为一体,将笔的运用与画家精神融合视为神品的标志。

四、当代中国绘画发展中书法元素的缺失

书法用笔与中国画有多处共通,书法体现中华民族的内涵,书法中起笔落笔深谙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涵。书法水平关系着绘画作品中笔墨文化的含量。书家可通过书法呈现个性修养等。优秀的中国画家要想创作经典作品,就必须具备苦心钻研画外功力与高超技法的能力。

当今画坛有些画家急功近利,在追求艺术境界方面投入不多,更多的追求市场,媚俗成为当代中国画的诟病。书法好的画家在当今画坛屈指可数。书法的审美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当今画坛中各种画论、各种流派此起彼伏,当代中国画画风多样,主要原因是审美追求变化。中国画展中很多作品无落款,说明当代主流中提款不再处于重要地位,说明当代画家失去对书法学习的耐心,忽略了国画和书法的密切关系,令人痛惜,同时对中国画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要想使国画更好地展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就必须关注书法元素的运用,促进中国书画融合发展。

当今一些中国画家创作作品时对西方绘画作品创作要素情有独钟,不对中国画本体问题深层次研究,失去了中国画特有的内涵意蕴。20世纪,中国传统书法开始向现代化艺术转型,如今中国书法以其独特艺术魅力绽放于世界,在国外大有影响力,但中国画家对书法研习日益减少,令人唏嘘。画家在画界中笔墨僵化,原因是缺乏对中国画发展理论的认识。中国画作品审美上脱离书法规范,对中国画论中笔墨评鉴标准缺乏认识,书法是中国画的重要视觉元素,包括传统中国画家对笔墨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中国画失去了诗意,使其偏离传统文化轨道。笔墨需要创造新的意趣表,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形式语言不能彻底改变。

五、中国绘画书法元素运用的建议

中国书画是环保相生的连理树,深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国画体系独立,笔墨创造出的特殊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中国画用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技法去描绘,具有整套的审美范畴,可以让作者心灵世界充分宣泄。中国画擅长传达心灵声音,文人画使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发展,使人们从中找到精神寄托。

可由笔墨规律寻找到把握传统精神的途径,找到创新艺术的契合点,中国书画审美意识形态有完整的体系,强调正本清源体现在必须弄清其本源,不能丢掉传统文化的主体内涵,中国画运笔语言规定线条的表现力,有着广泛的自由度。中国艺术发展至今笔墨成为其中敏感的话题,一些改革传统国画者将笔墨作为关注点,古人实现理想境界的重要手段是笔墨形式,国画创作中必须重视传统笔墨的运用。

中国画和西洋画是不同的审美体系,抓住中国画根本特征是有效研习中国画的关键,学习中应以笔墨思想指导教学,中国画教学重点是围绕笔墨开展学习训练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优越,现代中国画有很大的发展,但笔墨技法水平难以赶超前辈。当代画家对笔墨技巧学习任重道远。许多书法家学习书法的同时也要研习绘画,要求有较强的书法功底,强调以书入画,对青年画家提出注重加入书法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画笔墨表现出绘画者内在的气质,在中国书法书写者身上可以体现出来。画家学习书法家对笔墨的运用有助于绘画创作。将笔墨线条融入到绘画中,能领悟到书画同源的精髓。哲学基础方面书画一脉相承,用笔在绘画中参悟了书法,实施中国画教学中应加大中国文学、美术史等课程的比重。研究经典诗词书法,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理解中感悟书法的魅力。

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质,中国书画创作必须反映典型的时代特征,中国书画要想发扬光大必须保持笔墨为中心的体系优势。明代徐渭等书画艺术家于笔墨集先贤,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近代大师齐白石、吴昌硕等坚守原本笔墨传统,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可染等曾有西画训练基础的大师坚持传统创作。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艺术家在中国书画笔墨技法表现结构上锦上添花,中国书画笔墨语言形式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語

本文分析中国绘画中书法审美艺术元素表现,通过对中国绘画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绘画书法元素缺失现象严重,体现在书法修养不高、对书法审美范式缺乏深刻认识方面,提出建议重视传统笔墨的运用,将中国画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发展。中国书画发展中,书画有共同起源,用笔技巧和审美追求有诸多相通,中国书画艺术融合不可分割,中国画发展必须将书法线条运用到创作中。还需要长期实践探索研究,才能促进中国书画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秦熠.从线到线—书法语言与绘画语言之比较[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周广胜.中国绘画中的书法元素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陈思.北宋绘画文人化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4]贺志.浅析当代艺术创作中书法元素的体现[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美术
小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
凭据是否伪造
罗浪美术作品选
美术篇
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何方是出路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封底:国外太空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