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耕读”文化课堂的构建
2020-07-04芦红
芦红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更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应教育理念的变革,“耕读”教学文化逐渐走入公众视野。“耕读”文化是将生活和教育相结合,教与学相互统一,把学和用落实在课堂之中。教师应在知识传授中立足文本,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方向,将“耕读”文化与日常生活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耕读”教学 文化课堂
一、教和学,学与思
教师要充分注重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文本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结合文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统一教和学,学和思。立足于课本,引导学生带着探究性的问题进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通过主题设疑,将重难点穿插到课堂知识导学之中。鼓励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探讨,将学和思充分结合,在探究中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学《祝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祥林嫂的三起三落,作者通过三次变化运用反复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悲剧。教师提出“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三次人物塑造中感受人物变化的潜在诱因和悲剧根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创设情境
抽象化的教学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真实的情景设置,通过课本立足于情境,将情境教学和生活实际进行重现。在学习过程中,还原真实的情景再现,感受到文本知识背后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本的深刻理解。通过课本知识,深耕背后的情感表达,感受课文之中的生活感悟和思想表达。
例如教学《雨巷》一课,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到课堂,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文本环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堂的诵读,扮演,对话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中的虚实交替,情景合一,感受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传递出的深刻情感意蕴,结合生活,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做深入的赏析和学习。
三、学习迁移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动,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交错,将新知识和以往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拓展培养,不断丰富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知识迁移、联想回忆,建立起荷花的基本意象,经过粗读,和以往的文本意象做对比。随后细读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的情景意象的表现方式,精读品味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行文手法。通过《荷塘月色》的学习,实现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迁移和课本联动。在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对比手法,理解同一意象的多种表现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知识视野,通过文本内容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深刻解读。
四、生活化导学
生活化导学是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之中,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感悟来理解文本思想。语文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导学是将抽象化的内容知识转变成丰富的生活环境,学生通過生活联想文本知识,理解作者内容的情感,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共鸣。
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引导,令学生回忆和父母之间的点滴日常,组织学生将和父母日常相处的温情时刻进行互动分享,感受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日常交流中隐藏的感情。通过和生活相互结合的导学,将文本知识抽象化的概念和生活日常相互印证,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升华了思想情感。
五、以读引行
在语文教学中,读懂、理解是教学的基础目标,在学习中要做到的是学和用的结合,教师通过以读引行,在读懂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实践和运用技能培养。通过诵读,学生理解作者背后的情感意蕴和行文手法。随后让学生进行生活化情景的描写,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将文本知识运用在写作中,教师据此做出相应的评价,保证在写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比如在赏析《故都的秋》一文时,通过讲解以情驭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渐进写法,让学生将文本知识和自身写作进行比较,认识到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深对读写实践能力的提高。
六、互动交流
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和不同见解,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搭建起探究讨论的交流机制,在互动交流中感受不一样的思路和看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群体之间的辩论,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得到了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可以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思维视野,在思维导学中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以学引思,以读引行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的思辨和实践能力培养,深耕文本的同时,在探究和讨论中进行互相进步,“耕读”文化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学习探究,构建“耕读”文化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 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阅读与鉴赏”目标解读(一)》,《语文建设》2003年第11期。
[3] 王志椒《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之研究》,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4] 方智范《高中语文必修课“表达与交流”目标解读》,《语文建设》200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