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意识形态全程化教育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0-07-04邱白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全程化教育培养意识形态

邱白

【摘 要】 要充分认识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严峻性,开展校园意识形态全程化教育:要抢占宣传主旋律阵地,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坚守校园文化教育,落实德育答辩严把毕业生的思想关口;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全程化;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明确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凸显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新时代下,我们党自身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随着高职教育的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也就逐渐成为各种敌对势力争夺青年、争夺阵地、争夺人心的主战场,从而使高校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式更加多样和隐蔽。面临着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和激烈的复杂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意识到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可小觑的重要问题,明确了校园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巩固党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严峻性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国内思想潮流的多元化,传统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更多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难再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使我们认识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的迫切性和严峻性。

1、外部严峻的国际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来源的渠道多样化,再加之国内外各种社会问题的叠加和各种思想文化频繁的交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敌对势力就会利用科技信息化的优势,将负面意识形态透过互联网等渠道推送到各个信息的源头上,从而歪曲和损害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高职院校是各种社会思潮蔓延与影响的重要场所,在高校学习生活的“00后” “网络新人类”更加容易接受到此类信息,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信仰与“三观”还处于形成和完善阶段对这些多元社会思潮缺乏辨别力,由此带来的对意识形态安全新冲击是不容忽视,也对于我们高职院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增加了难度。

2、内部转型特征的凸显

目前,我国自身社会内部正在积极地发生变革和调整,世情、国情、党情都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即主流意识形态也在新时期下不断得到发展,社会生活形式多样化特征的凸显导致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现阶段进入信息大数据时代,促使我国的社会形势处于“以往高压背景下得到释放而出现的弊端也慢慢凸显”的状态,又一次将青年人推到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也就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意识引导的工作难度。

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高校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培养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大多是理论灌输教育,从教学方式看依然还是采取“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课堂,尽管现在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绝大部分的课件仍然还是存在“纯文字”的现象,单调不够灵活也就不利于学生接受,就更谈不上引导、教育和感化。在新媒体的时代下,新的教育形式和载体也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接受这一工作上的挑战,积极创新教育和培养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并在校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以达到巩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目的。

二、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意识形态全程化教育的途径

作为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做好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建立一套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来保证其完成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

1、抢占宣传主旋律阵地,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新时代下,高校的青年学生已经是“95后”乃至“00后”,对他们,不再是简单说服教育就能完成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因此由学院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的入党启蒙教育作为开入学教育,帮助新生打开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导的专业之门,从而使一进校门的学生就能正确地树立和确认自己大学的目标。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仅要涵盖了党的最新理论的党团课学习,还对当前形势政策进行专题讲座并有专门针对特殊事情及时间节点的主题教育、经验交流和座谈会。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开展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活动,如“感恩三月,与榜样同行”、“清明寄哀思”和“九九重陽节,情暖老教师”等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从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使意识形态的感召力遍布课堂内外。

2、坚守校园文化教育,落实德育答辩严把毕业生的思想关口

为了削弱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高职院校在完成校园文化工作的开展中,一方面要在督促学生完成思想政治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要求辅导员老师定期上红色主题班会,邀请老党员讲党课、与党员学生谈理想和聊感触,建立贯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精准精细的系列培养活动,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满足高职生在校三年期间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并持续执行毕业生的德育答辩评价体系,德育答辩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素质方面的综合考核,是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思想的展示和总结,也是在校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思想考核评价环节。通过德育答辩的开展能够加强对毕业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全面考核,严格规定答辩不合格者不予毕业,才能切实把好了毕业生最后一个思想关卡,为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和推进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之重前所未有,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学生群体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类应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行之有效的开展有高职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力争培养和增强青年学生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还应该切实有效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学科思政”等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育人”本质要求和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抓住“课程思政”的改革核心,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和教师育人职责,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双渠道之中,从而完成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培育高素质的基础性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工作目标,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 郑彩恋.新时代意识形态视阈下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径[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2-16.

[2] 张磊.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247、279.

[3] 陈成文.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60.

[4] 吴倩倩.从意识形态特征探究高职学生价值观培育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6.114-118.

[5] 袁莉.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德育研究,2018.10.45-46.

[6] 陈为化.关于当前我国高职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研究[J].新西部,2018.02.157-158.

【作者简介】

邱 白(198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全程化教育培养意识形态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