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组织创新型活动探索

2020-07-04庚天琦李霞姜大巍安妮孙建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互联网+互联网

庚天琦 李霞 姜大巍 安妮 孙建平

【摘 要】 文章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党组织创新性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创新性活动的对策:利用“网红资源”构建学生思政工作新体系;建立党务“微”平台,完善党建体系;推进学生党建管理数字化。

【关键词】 “互联网+”;学生党支部;创新型活动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党中央对新时期下改进和增强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举措。[1]采取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技术支撑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建设,全面贯彻执行相关党建要求,使工作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科学化;努力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增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党建宣传、思政教育、党员管理等各个环节;着力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校园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是每一位党建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历史使命。

一、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尚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有关于党建相关活动的开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党建活动内容枯燥单一。[2]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是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程序化严重,没有展现出学生党组织的青春活力和改革创新。如:在实际党组织活动开展中,大部分都是基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和宣传,基于对领导人以及会议相关精神的解读,形式主义风味严重,使学生党员群体产生逆反抵触情绪。二是内容形式单一化,[3]大多数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形式都是通过野游聚会等,联络感情有余,但教育意义不足,失去了党组织活动的存在意义。

目前,高校學生多为“90后”“00后”,思维活跃,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而高校的相关学生党组织建设则面临着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当前的学生党建工作体制存在着许多与新时代大学生特点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

1、党建管理体系效率不高

收缴党费是学生党组织体系中重要事务性工作之一。[4-5]而对于党费的管理很多时候尚存在党费收缴不及时的现象。一是对于学生党员来讲,每月需上缴的党费面额较小,大多数学生党组织采取半年或一年集中收缴一次,没有履行党务规定中的按月缴纳,二是党费管理系统不健全。缺少完善先进党费收缴平台以及及时有效的收缴提示,导致党费管理工作不能高效推进,变成一笔糊涂账。三是党费支出情况不够透明,缺少完善的平台对党费支出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公示,传统的线下模式更新速度过慢,影响效率。

2、支部组织生活僵化单一

目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履行党员义务,按期开展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着活动记录不健全,组织生活参与率和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统计困难等难题,而削弱了学生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6]身处时代潮流最前端的学生群体,他们可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开展形式,尝试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当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组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党组织生活形式和实践体验形式,有利于从根源上加强对于他们世界观的培养,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3、思政教育手段模式滞后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模式的跟进已逐步代替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的宣传媒介,成为了新时代宣传领域的新宠儿。[7-9]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途径和生活习惯。微电影、微党课、电子书籍、微课程等新学习形式遍地开花、层出不穷。所有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结合大学生党组织实际,勇于创新,灵活运用,把思政理论知识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化教育于无形,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宣传教育工作。

4、发展党员工作流程疏于管理

高校组织部对于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一向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对于即将加入党组织的同学缺乏全面的系统考核标准,往往唯成绩论,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对于处于考察期的积极分子同学也缺乏系统全面的考核标准,难以量化学生成长经历。二是发展党员流程不明晰。很多高校没有及时的将发展党员流程和培养目标等基本知识普及给学生,致使学生不清楚每个发展党员环节应如何努力准备,也常常不清楚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三是对于已转正的党员疏于定期的管理教育,高校党委常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却忽略了对于正式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难免存在部分老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涣散,思想意识滑坡等不良现象。四是学生党组织工作方式僵化守旧。当前学生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往往墨守成规,形式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潮流,往往背离了新时代学生思想状态,难以适应新时达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线上电子媒介在高校学生中取得青睐,已经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特别是近年来风靡一时的微信、微视频、微博等被冠以“微”字特点的新媒体形式,已经悄然变成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时代大力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调研“互联网+”时代医学生党支部活动情况。

本文分别从党员学生上网现状、学生党组织“互联网+”相关形式使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互联网+”开展党组织工作的评价情况三方面开展调研工作,有的放矢的把握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现状,本研究利用调查问卷以及交流访谈两种形式分别就学生党建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学生党员展开调研。其中面向学生群体主要以发放填写调查问卷为主,而面向党建工作者如高校辅导员老师等则主要以一对一深入访谈为主。

本次调研主要以哈尔滨某医科院校学生为主,相关调查问卷共填写发放400份,回收400份,其中包含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达96%。一对一深入访谈者为15名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学生辅导员为主。

1、学生党员上网现状

受访学生党员上网率达100%,所有同学在上大学前就熟练掌握电脑使用等相关技能,对于新媒体事物接受度高,兴趣较强。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新媒体相关内容,受调研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每天至少上网时间2小时,有的甚至长达近5-8小时。有73%的学生党员使用手机参与上网互动的时间远超过使用电脑,网上浏览内容也大多以购物、微信、网络新闻等为主。可见,“互联网+”元素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正在演化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2、学生党组织“互联网+”相关形式使用情况

被调研的医学高校有健全的党建网站和组织部网站,党建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内容多样、资料丰富,基本可承担信息公开、党务管理、学习交流等基本职能,为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但各基层学生党支部则没有如此健全的网络平台可供交流分享,对于支部的网络建设现在还没有被足够重视。

3、学生对“互联网+”开展党组织工作的评价情况

本次调研中发现,该学院学生支部活动的开展形式还是主要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等形式宣传党组织思想和相关指示精神,69.2%的学生认为目前党组织活动形式僵化单一,模式死板,参与意愿不大;只有5.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党组织活动形式尚可,比较符合当前政治学习的相关要求和指示。针对活动效果,5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在参加过党组织活动后,对自己的思想意识教育作用不大,往往只是被动地参加和接受一些客观的政治理念;27.3%的同学表示党支部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完全没有影响和感染到自己;3.2%的学生党员则有时会拒绝一些不愿参加的党支部活动,认为只要不是强制要去参加,自己便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16%的同学认为传统的党支部活动形式对自己影响很大,这些同学们通过党支部成员分组讨论、开展組织生活会等方式,学习到了新鲜正面的政治理论知识,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学生党员在调查中一致表示“互联网+”一定会并且已经对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起到了很大助益。96.2%的学生表示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党建活动形式新颖,顺应时代潮流,可操作性强,受欢迎程度高,会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开展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抓手。不到5%的学生还是认为固守传统的组织形式更为有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三、“互联网+” 开展创新型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方式探索

1、利用“网红资源”构建学生思政工作新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要充分依托“网红资源”。所谓“网红资源”即是指新网络媒体上的红色教育资源和正能量文学等力求在学生党支部中引导学生思想。[11]如:观看网络上的十九大开幕式视频资源,使在场学生深受鼓舞,遵从党的感召,成为新时期下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观看红色纪录片《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学习匠人精神,感受祖国的巨变与腾飞。同时,学生党员还可借助红色革命先辈奋斗历程、侵华历史剧等利用线上媒体平台开展学习;以道德的准绳约束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富有使命感,有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宣传。

2、建立党务“微”平台,完善党建体系

努力打造“互联网+”课堂新模式。这种形式推陈出新,打破以往集中式培训的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往传统形式枯燥单一,学生参与学习兴趣不高。在“互联网+”课堂新模式下,同学们通过建立开放式线上课堂,定期将政策精神,时事政治以及焦点新闻等上传至网络课堂当中,在学生中定期征集“微党课”作品以教促学,将政策内容搞活搞热,打动人心。[12]

3、推进学生党建管理数字化

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创新型组织活动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探讨领域。进行“互联网党务系统”构建,不仅可以使党务工作形式得到创新性提高,更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13]探索到一条可以改善传统党务工作模式僵化的有效经验和良好途径,是高校党支部工作与现今社会的有效衔接和良好融合。

要着力打造系统性数字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平台,如“党员学生网络学校”、“网上党费收缴系统”、“网上组织生活会”等。数字化党务系统可以更加及时高效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有效教育党员学生、引导党员学生积极参与到党支部活动中来,一改传统模式下单项灌输、形式枯燥的弊端,使学生党组织生活丰富多彩,意义深刻,有良好的互动性、高效性、及时性,有效提高学生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效果和自觉性。

四、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者应紧追时代潮流,顺应时代特点,努力探索将高校学生党组织工作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探索出改革创新的新方法,实现对学生党组织工作更规范、更高效的精细管理,使信息更公开、管理更规范、学习更高效,着力解决学生党组织中各种疑难问题,积极落实学生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努力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梁新堂, XintangLiang. “微”媒介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5.25(1)29-31.

[2]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创新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电脑医院”为例[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9.661(2)73-74.

[3] 魏源. 浅探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 山西青年, 2016(21).

[4][7] 胡蝶. “互联网+”时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9(10).

[5] 谢晓庆, 邱雨蔚. 智慧党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索——以宜昌市基层党组织“智慧党建”工作模式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v.40;No.191(3)36-39.

[6] 李继鹏. “互联网+”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J]. 新长征:党建版, 2017.

[8] 李莎莎.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党建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J]. 学理论, 2018(7).

[9][10] 佟怡. 新形势下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76-78.

[11] 杨霞.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党建PMLC模式探究[J]. 学理论, 2018.783(09)156-157.

[12] 李莎莎. 加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党建工作[J]. 青春岁月, 2017(13).

[13] 郑洋.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战略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8.35(5)153-158.

【作者简介】

庚天琦(1991.05—)女,汉族,山东平度人,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政方向.

孙建平,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