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情境创设要指向学科素养

2020-07-04张茂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情境学科素养创设

张茂勇

摘 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素养目标”,情境创设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创设要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关键词:学习情境 创设 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1]创设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广泛和深度是学习情境的显著特点。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不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或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情境成了摆设。

在契诃夫《美人》教学中,一位教师将学习情境设计为:今年恰逢澳门回归20周年,

寒假里我们班全体同学赴澳门游学。为传播中国文化,请以56个民族为底色,创作一段体现华夏儿女在追梦路上奋斗的视频。

在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教学中,一位教师将情境设计为湖北黄冈市重修了王禹偁的“竹楼”,将对外开放。假如你是讲解员,请完成以下任务:撰写王禹偁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根据上下文、偏旁部首知识为游客讲解一些词的含义;挑选文中的一个片段朗诵给游客;为竹楼起个名字,制成匾额,说出理由。

笔者以为,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认真思考三个问题:本节课要达成的“素养目标”是什么?情境指向的是核心素养的哪个维度?情境是否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如果对这三个问题没有清晰的思考,就可能为“情境”而情境,把语文课变成了非语文教学。第一位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和本文的学习没有任何关联,而这一设计可能会把语文课变成视频制作课;第二位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貌似让学生身临其境,实则不能把学生引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中去,至少对作者的情感和追求的境界没有涉及。

契诃夫的小说注重通过生活的一个横截面以传达生活背后丰厚的意蕴内涵。初读《美人》,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散文。契诃夫创作的另一个风格是围绕人物勾勒生活背景。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他的短篇小说才能更深广地反映现实。在学习《美人》时,学生会过多关注两位美人的美及其他人的情绪而忽略了生活背景。如果这样,就无法深入挖掘小说深刻的意蕴了。

在《美人》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境:文中,“我”分别在少年、青年时代看到了两位美人并产生了“一种虽愉快却痛苦的忧伤”的感受。今天,我们又能从少年时代、青年时代的“我”和“我”周边的人身上看到什么?我们读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分别找出相关片段,认真阅读并写出评注。

如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到小说开头环境描写和“打谷场正中安着一根柱子,有十二匹马拴在一起,形成一个很长的半径,绕着那根柱子奔跑”所揭示的沉重、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逐步挖掘小说的意蕴:对美和生命的感受,是不分彼此、人所共有的,真正扼杀美的,不是这些普通人,而是那背后隐藏着的沉重、封闭、落后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我”和周边人对美的忧伤有着极大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也是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民族普遍的遭遇和共同的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契诃夫后期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他往往抓住的是一个偶然事件,一丝风、一个音响以及主人公对这瞬间的特别敏感的情绪。但在契诃夫创作中的这瞬间和阶段时间里,我们既看到了那些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和流露出的情绪,又看到了人们在其短促一生的、永恒的历史的绵延和承继的时间;看到了通过对阶段或瞬间的描繪所暗示出来的永恒的情势。”[2]

《黄冈竹楼记》寓情于景,轻快自然,既抒写了作者随遇而安、贬谪不惧的心态,又含蓄地表现了愤懑不平之情。如果将学习情境设计为“做讲解员”,那么学习任务也要在指向学科素养的前提下围绕“讲解”进行设计:

1.王禹偁为何到黄州?又为何在此建一座“竹楼”?

黄冈,也即黄州,唐宋时期,是不得意官员恰当的外放之地。特别是北宋时期,左迁此地的有不少名士。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作者仕途,明白写作背景(文章最后一段):“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在传统文化中,竹是文人喻理明志的寄托。从第二段开头看,作者说了两点:“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即这是块荒地,并且与月波楼相通。但从后文看实际上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因素:其一是居高临下,足以阅尽黄州的山光水色,“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其二是客观环境的破残和荒凉,恰恰适应了作者惆怅和落寞的思想感情,这两点作者没有明说,但细读后文,就能体会出来。

2.作者在竹楼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有哪些情趣?写出小楼怎样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夏天听雨,冬天赏雪,于寻常处感受竹楼的美妙,仿佛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正因为竹楼带来的悠闲自在,作者才有了弹琴、下棋、吟诗的各种乐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描写的主要是各种声音,不仅烘托了小楼独有的风景和情致,而且反衬了前面所说的总的感受,衬托出小楼清幽寂静和天地广远。

3.作者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清幽寂静的境界呢?

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确:作者对坎坷曲折的仕途感到疲倦,对污浊喧闹的官场感到无奈,试图在寂静旷远的环境里解除自身的烦恼。“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表面上作者写在政治挫折面前的淡漠态度,实际上写他守正不阿的傲岸性格。他并不因为被贬而自怨自艾,也不会因此而随波逐流。

有创意的、新颖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知识、规律的魅力。学习情境一定要指向学科素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2

[2]李嘉宝.走出传统的契诃夫[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4):110.

猜你喜欢

学习情境学科素养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