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2020-07-04张双双
张双双
【内容摘要】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生物老师只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并在教学中勇于探索创新,才能增强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改目标。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效果 提高 策略
生物新课标实施以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思想束缚,努力探究全新的教学途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用机智活泼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活泼好动,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死板的语言进行说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采用机智、生动、幽默的语言实施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提高课堂导入的趣味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语言的风趣性和幽默性,让枯燥乏味的课堂不再沉闷,真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教学语言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在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激素调节”这一部分时,其中对于“人体的内分泌腺及激素”不感兴趣,很多学生的兴致低下,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某部电视剧中“太监长胡子”的情节引入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错误:太监都是受过宫刑的,那到底什么是宫刑?这是一种怎样的刑罚?受到宫刑的人会出现哪些现象?由此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甚至还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说:“看着这位写剧本的作家不懂得基本的生物知识,也许还会闹出太监生孩子的笑话呢!”学生听后哄堂大笑,每一个人的兴致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理调整教材顺序,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初中生物教材主要依据生物体的结构特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编排的,所以第一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植物》,而在北方地区正值秋末冬初,很多植物已经停止生长和枯萎,学生采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我们一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实施教学,那么大部分实验都难以进行。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根据季节变换与天气情况合理调整编排顺序,例如,将《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两个实验安排到《种子》之后进行;将《观察花的基本结构》《光合作用产生氧、吸收二氧化碳》等实验安排到前面进行教学;由于早春的气温较低,不利于《动物》知识的学习,所以可以将《观察蚯蚓》《观察蜗牛》《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实验调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进行。这样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是更有利于学生操作与观察实验。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作为生物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班级范围内成立不同的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对校园环境中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分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学期刚开始阶段,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内的学生特点,为不同兴趣小组的成员提供良好的探究平台;然后将教材知识分为若干部分,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小组分配如下:单子叶植物小组、双子叶植物小组、藻类植物小组、环节动物小组、鸟类动物小组等等;成立小组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校园中找到相对应的植物和动物,并认真观察这种植物或动物的属性与基本特征,并要求学生在长期观察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总结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动植物的认知,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搜集相应的素材和资料,加深学生对于该生物领域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四、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增强生物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此外,多媒体视频技术可以将生活中的真实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将自然科学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这个途径向学生展示出来,增强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例如,课堂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飞行的鸟、游泳的鱼、爬行的乌龟、行走的大象、奔跑的猎豹、吃竹子的熊猫和嚎叫的狼,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动物的行为拥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或生物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构建概念网络结构,构建完善知识体系
生物概念是人们结合自身对生物和生理现象特征与本质的认知而给出的结论,科学而正确的生物概念不但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获得更多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生物概念教学,应积极分析和探究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更好的渗透生物概念,教师应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前置知识基础之上时,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障碍,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做好教学铺垫工作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呼吸作用”时,其中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而刚上初中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却没有太多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呼吸作用”相关概念之前,应针对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补充,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在梳理概念时,教师应将分散的概念进行系统化处理,构建清晰完整的概念网络,并通过对比分析相似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DNA、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教师一般采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从属关系图: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而基因是DNA中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生物体层次结构和分类”等知识的教学,比如在學习“生态系统”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根据“生物个体共同构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群落构成生态系统”这一线索,将各个生态系统按照各自概念所涉及的外延大小进行设计,通过直观清晰的图示,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遵循生物教学规律,认真领会课改理念要求,结合初中所教班级学生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美珍、郑鸿霜、张化芬.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金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