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及实现路径
2020-07-04郑飞薛洁
郑飞?薛洁
【摘 要】 本文以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主张营造校园工匠文化,开展专业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匠精神;实现路径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因此,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对职业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认真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职业精神。
当前,因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汽修专业在普通高职院校广泛开办并普遍招生良好,但遗憾的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更侧重于技能训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普遍较少,尤其是行业标准式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要求更低,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能培养出合格的工人,却培养不出合格的工匠。
一、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4S店需要“工匠精神”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汽修相关企业更看重员工“工匠精神”的当下,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无法胜任新的工作要求。4S店全称为汽车销售服务4S店(Automobile Sales Servicshop 4S),是一种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作为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对口就业单位,4S店的基本需求更能体现行业就业前景。近年,随着国内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具备一定“工匠精神”的汽修类专业人才呈现出断层式紧缺现象。通过对本地几大合资品牌4S店走访调研,归纳总结出当前4S店更看重的员工职业素养,结果见下图1。
从结果分析图中能够看出,4S店在招聘员工时,往往更看重员工的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就是当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核。对于现在的4S店而言,更需要的是在工作中严谨负责的“工匠”,而并不是仅仅会修车的工人。因此,作为汽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尽早树立以负责、敬业为核心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完美契合行业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2、学校需要“工匠精神”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当下,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从过去的“技能培养”为主向现在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伴随着相关行业标准的提升和就业门槛的提高,这种改变显得更为迫切。
“工匠精神”作为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新理念,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重新明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使其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具体而言,“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大大激发高职院校从内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育人教学技能,让高职院校从培养“学生的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的素质”,再到提升创新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此外,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大高职院校近年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的急剧增幅也需要“工匠精神”为偌大的职业群体保驾护航,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更高要求的学生。
3、个人需要“工匠精神”拓展职业生涯前景
通过对本地区高职院校汽修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这个名词不太了解,对其内涵和意义更是知之甚少。作为一种国家近年大力提倡的职业精神,这种表现显然与新时代的发展相违背。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比较了解“工匠精神”的学生当中,仅仅是出于心理上的认同,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又占了大多数,这与高职学生长期以来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培养具体行业专门人才的特殊性,本应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的“宽进严出”制度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这就造成高职学生长期以来懒散、不求上进的“差生”思维,在高职院校开展学术理论讲授本就较少,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对学生多讲技能,甚至只讲技能。长此以往,培养的学生成了操作熟练的流水线工人,却与倡导“敬业、创新”的工匠渐行渐远。这些迷失在自我认知障碍和职业生涯苦海中的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均不可避免地会沦为炮灰,这就需要从自我的角度高度重视“工匠精神”培养。
二、工匠精神实现的路径探索
1、营造校园工匠文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和普通高等学校没有多大差别,都是突出的“高、精、尖”的内容,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的校园工匠文化极度缺失,使高职院校的职业身份被逐渐淡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师生的正确价值判断。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大力普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首先,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各个宣传平台的日播内容里,如校园广播站、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在学生普及不重视“工匠”等职业身份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其知道何为“工匠”,如何成为“工匠”,从而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在其心中根植“工匠”的种子。其次,要以思政、就业指导等课程为抓手,孜孜不倦的为其灌输“国家重视工匠,社会尊重工匠”的正确就业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努力方向,学生的职业生涯才会准确而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课教师要发挥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积极探索合适的就业模式,引导学生自愿践行“工匠精神”。
2、开展专业课 程改革,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鑒于汽修专业的特点,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考核标准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大而全”的知识,却最终导致学生忽视了对每个实训项目操作能力的掌握,以《汽车底盘》课程为例,大多数学生对底盘四大系统如数家珍,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独立的对汽车进行四轮定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开展一系列课程改革,有效发挥课堂的作用,通过教学环节积极传授“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