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及内涵探析
2020-07-04刘宴铭李桂红
刘宴铭?李桂红
【摘 要】 本文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形成基础,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容,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涵:习近平劳动观历史使命的最终承载方式为伟大梦想的实现;习近平劳动观所面临的长期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劳动观所蕴含的应然之意是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的劳动观所落实到实践主题是推进伟大事业。
【关键词】 习近平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者
一、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形成基础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作用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所有活动都基于劳动的观念。马克思的劳动本质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解放论三部分将劳动的本质完美的进行了总结。列宁利用马克思劳动观基本原理对俄国各方面发展和各政党做出了对比与研究,为后来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主张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相结合,并将教育结合劳动列为了一个基本原则。邓小平提出了鼓励劳动致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劳动思想,立足于改革开发大潮之中。江泽民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力还有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劳动观;胡锦涛曾十分重视辛勤劳动,提出了以辛勤劳动为荣、实现体面劳动、还有营造劳动光荣、和谐劳动的关系。
2、中国传统文化正作用的熏陶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博采众长,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一些深刻的经验,同时也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启发。习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借用《国语·鲁语》的“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说明了劳动的作用。《尚书 周书》中的经典一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伟大的志向如何能够获取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习近平自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且喜爱有加,多次在安邦治国为民谋福中用名言抒发治国理想。在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近平在“五一”讲话中就引用了《左传 宣公十二年》里面的典故,“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总书记关于在劳动方面发表的论述中,利用古语的各种依据,很确定的表明了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重要依据就是中国五千年上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体现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手拈来与重视程度。
3、习近平自身的实践经历与国内劳动生产形势
习近平从小就受到良好劳动观的熏陶,并且曾有过多次实践劳动经历,所以一直到现在都尊重并热爱着劳动人民,并鼓励新时代青年劳动观的养成。习近平在16岁的时候就在陕北农村延川县梁家河村当知青,总共整整七年光阴。在这段时间他曾面临“五关”的考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观。当时知青下乡每个人都有工分,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回忆说,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拿着跟我们一样的工分,虽然觉得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我们”没本事。说是如此,但当时的劳动量要是拿到现在几乎是“90”、“00”后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风里雨里都在牲口圈里铡草,窑洞里铡草,夏天担麦子最多挑200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综上可看到,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劳动中练就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间,他也始终坚持良好的不忘初心的劳动习惯,在行政、写方案、考察等各种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广大劳动群众当中去体察民情,并且不辞劳苦访贫扶贫,为广大劳动群众去排忧解难。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习近平虽然工作劳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效率和强度却越来越大。据统计,习近平在一年时间里参加的重要会议和讲话等活动就有110余次,足迹不仅遍布诸多省市,而且数次踏出国门遍布几大洲。
当前我国的劳动形势总体向好,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创新驱动发展。由于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等方面创新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提高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新青年的创新劳动能力,这也是提高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新时代的新青年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比重,所以培养新青年的创新劳动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基本国情不会变。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的现实背景也反映出了我国的劳动形势总体趋向,基于目前的生产形势稳中求进。习近平自身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当前国内劳动形势也为构建习近平劳动观起到了作用。
二、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如下四点:
1、崇尚劳动、弘扬劳模精神、尊重劳动者
如前文所述,習近平在青年时期就特别崇尚劳动,进行了大量的劳动实践探索,并累积了大量的经验。不论是在农村基层一线作为基础劳动者埋头苦干,还是在县城、省市、中央各地的领导者甚至成为领导人时期,习近平都是保持自身一股子劳动人民的气质与魄力,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与此同时,劳动也需要极强的精神信念作为支撑。习近平同志不仅崇尚劳动,而且对劳模精神的信念非常强,并多次提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劳动具有很高的评价:“劳动是最光荣的、最崇高的、最伟大也是最美丽的,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的劳动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劳模精神应在全社会得到大力弘扬。”
2、关爱劳动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集体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立场。对于吃苦耐劳踏踏实实的劳动者,我们应切实怀有热情与尊敬之情。习近平曾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动群众要有关心与爱护之情,一定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坚决要扫除不利于劳动群众就业创业的政策实施。据此可以看出,总书记对于先进工作者和劳动者的关心之情。在几年前,在劳动关系上曾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个别企业及工地上工程款项方面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再就是对于企业非在职员工的劳动关系保障及下岗职工的安置过程欠妥当等。为此,习近平在劳动人民权益维护上面,做出了相对性的阐述,他指出:“当前,由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各种原因,一些企业和职工遇到种种困难。但是,越是如此,越要发挥劳动群众主人公的作用,越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实好”。
3、重视劳动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向上向前发展的生力军,其部分是在工会阶级群众组织起来的,在劳动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劳动人民与上层领导阶级间筑构了一个桥梁与纽带的关系。习近平重视劳动教育,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在2014年,习近平在全国职教重点课题工作大会上曾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在着力塑造高素质劳动者上作出很多指示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重视创新劳动
创新劳动的表现形式在于:思维、知识、技术的革新,就是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新劳动应该对于知识分子要明确其要求,厘定其责任。知识分子要敬业和创业,应该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作为大众创业的前卫者。创新有个人创新与集体创新的分类,如果知识分子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创新就不能称为知识分子。创新只有坚持“两个面向”,才会有生命力。习近平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我们应要敢想敢做,抢占国际创新制高点需要创新意识的增加,走创新之路。
三、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涵
习近平劳动观的新时代内涵,不仅丰富了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还会让伟大梦想实现,让伟大斗争进行,让伟大工程建设和伟大事业推进。
1、习近平劳动观历史使命的最终承载方式为伟大梦想的实现
伟大梦想依托于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之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同时伟大梦想的实现也是拼出来的,把这个梦想具体化就是通过劳动最终实现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也这样认为,劳动这把“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锁钥”是造福劳动人民,发挥劳模作用的重要一环。自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诸多场合中对劳动者做出高度肯定与评价,鼓励并发扬新时代劳动者精神是作为实现伟大梦想,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之一。
2、习近平劳动观所面临的长期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
如果实现伟大梦想是我们终极目标的话,那么前提也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世界、走向实践、走向未来的主要手段。马克思所指的斗争是全世界联合无产者的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观如何能够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大家不断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精神加以重视,崇尚劳动,积极引导和发动群众力量投身于劳动大潮中。回想当年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使用缴日或国产战备去对抗全美式武装战备的国民党中获得了胜利,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人民群众的帮助。“小米加步枪”的老一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一起共同战胜了代表官僚阶级的国民党大军。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着普通劳苦大众,爱民懂民,总基调的奠定践行并培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风俗。在最近几年,我国的不良风气及西方消极价值取向依然在少数人群中存在,所以我们也要坚定不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防止错误思想的侵蚀,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进行伟大斗争为实现祖国母亲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真实动力。
3、习近平劳动观所蕴含的应然之意是建设伟大工程
从严治党在我党内作为强化治国理政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自十八以来,“党的领导力”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极其重要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的同时更要坚定劳动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熟发展的今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反腐斗争趋于完成情况已经得到不断的巩固。对党始终要严格要求不断加强党建经验和拓展党建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与党的建设也曾有过重要论述,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劳模”,不虚伪,干实活,办实事,不图功与名,对得起自己的职位。习近平劳动观也将学习和弘扬劳动模范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新时代伟大工程建设,为“中国梦”这个伟大梦想的实现奠定政治基础。
4、习近平的劳动观所落实到实践主题是推进伟大事业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党和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换来伟大事业的实践成果,充分证明了我们所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在四十年来的伟大实践中,劳动人民在不断探索,不断夯实基础,不断的改革创新中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正不断向我们的目标奋勇前进。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以新视角、新思维的辩证眼光去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新时代的四个自信:制度、理论、道路、文化建设作为统领新时代四大自信实践性的话语权,随着主题实践的深入发展壮大。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开拓劳动创新途径,鼓励劳动创新精神,改革创新劳动的方式,在不断的劳动创新中推进伟大事业。如今,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区别于以往物质生活的生产劳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将会在整个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实现伟大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的所在是一定要不余遗力发挥知识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及新型劳动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人类生存与发展根本上靠的是劳动,最终的劳动实践归结于伟大事业推进,其作为推进四个伟大中的重要一环,习近平充分的肯定了创造性劳动和创新劳动对于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性。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涵,将会是焕发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力量源泉,最终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将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jhsjk.peopl.cn/article/26921006.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208.
[6]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9.
[7] “劳模”习近平[EB/OL].http://newschinacom.cn-51064342htm.
[8] 珍惜荣誉 努力学习 继续拼搏 再创佳绩 激励广大劳动群眾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N].人民日报,2018-05-01.
【作者简介】
刘宴铭(1995—)男,辽宁大连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桂红(1972—)女,辽宁抚顺人,硕士,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