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推进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20-07-04蔡玉霞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烟台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要注重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筑公共文化管理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注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与问题;对策;烟台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法律规章的出台进一步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主要对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问题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烟台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强化阵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烟台市把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投入逐年加大,市镇村公共文化阵地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建设,连续多年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完善免費开放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两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文化馆常年开设课程;图书馆设有图书外借室、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读区等功能厅室,举办各类讲座、活动等。图书馆开通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极大方便了读者自助续借和查询服务。
3、彰显文化魅力,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一是地方品牌特色日益凸显。烟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原则,先后打造出苹果艺术节、邻居节、群众文化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每年举办全民读书活动、广场舞大赛、民俗文化展演,充分调动了城乡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二是全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每年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慰问演出,图书馆每年送图书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全面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每年广泛组织各种汇演、文艺比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常态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几年烟台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受财力所限,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还待提高,补助政策、配套资金落实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欠账。二是镇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到位。由于部分镇村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后续管理,导致一部分基层文化场所存在利用率不高、设施闲置浪费等现象。三是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均衡。烟台市地域比较广,乡镇和行政村数量多,镇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为突出。四是专业文化人才普遍缺乏。一方面,烟台市公共文化部门急需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镇、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现象,直接影响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大力推进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注重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
(1)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要再认识,牢固树立“文化是灵魂,是软实力”的理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大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对文化的战略定位要再认识,牢固树立“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灵魂。要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不但是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一致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3)对文化的发展规律要再认识,牢固树立“政府、社会、市场”联动推进的理念。文化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公共文化应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手段,采用多方联动的方式,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2、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筑公共文化管理保障体系
(1)发挥好政府统筹全局和宏观指导作用。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将文化建设与惠民工程、扶贫工作、岗位责任考核等挂钩,加强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文化建设既重数量、又重质量,既突出重点、又兼顾覆盖。同时,将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城市建设融为一体,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烟台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形象和对外影响力。
(2)优化公共文化财政投入结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一是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中,并合理划分市镇村三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力争逐年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优化调整资金使用结构,重点向经济薄弱镇村倾斜,确保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衡化发展。二是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要本着“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社会力量来投资公共文化事业,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相结合的文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助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3)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整合烟台市公共文化资源的方式和途径,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其中,文化、财政、发改、住建、教体、工会、妇联、团委、老龄委、残联等部门是紧密协作单位,可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落实目标任务,扩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高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继续抓好城区“四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城区“四馆”不仅是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要集中力量将城区“四馆”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四馆”真正发挥出保障文化权益、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公共文明、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
(2)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要顺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有机结合,使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从单一的阵地服务转变为“阵地服务+数字服务+流动服务”。文化馆、图书馆要配备流动服务车,在各镇、村及企业、学校、养老院、部队等普遍设立流动服务点,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3)加强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党委、政府要把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的奖励、激励机制,按照“创作前引导、创作中扶持、创作后奖励”的方式给于补贴,充分调动和激发创作热情。
4、注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1)抓好专业队伍管理。实施紧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不断增强专业文化人才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重视发现和培养社会文化人才,鼓励和扶持在各类文化比赛活动中涌现出的文化人才和积极分子参与文化活动。完善奖励机制,定期表彰奖励成就卓越的文化工作者,确保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健康有序发展。
(2)盘活闲置文化人才资源。文化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组织地返聘部分单位退休人员或聘任外单位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艺术人才,到相关单位从事文化专业工作,建立起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文化人才隊伍的整体实力。
(3)建立灵活的人才引入机制。借鉴其他县市区的经验做法,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文化馆和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人手不足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急需的专业文化人才,缓解公共文化部门专业人才短缺的局面,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研究制定文化单位人才培养和管理意见,文化部门可参与到每年事业单位招考过程中,通过采用行业准入制,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确保招考的人才在岗位上真正发挥作用。
(4)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努力在烟台市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数据库。加强文化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组织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黄海珍.试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9).
[2] 曹涛,李涛.关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十一五期间为例[J].中国市场,2011(2).
【作者简介】
蔡玉霞(1968—)女,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与文化发展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