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三笔字”课程教学研究
2020-07-04姬力昭
姬力昭
摘要:“三笔字”即毛笔字、粉笔字和钢笔字,是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该课程是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必修课。写好“三笔字”是小学各科任课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随着教育部对小学生汉字书写要求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三笔字”课程教学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该门课程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从中有较大收益。然而,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小学教育专业中,“三笔字”课程教学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本人教学研究,提出“三笔字”课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对策,以促进“三笔字”课程教学质量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三笔字”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204-02
“三笔字”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经过毛笔书法、钢笔书法和粉笔板书系统地学习与实践,从中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从而改善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并能运用在未来所从事的小学教育工作中。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写一手好的三笔字,不仅是能提升教学效果,树立教师形象,带动、影响学生写好字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理念,提高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举措。小学生正处于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能给学生以规范、美的书写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三笔字”课程及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
近几年,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快速推进,教育部也不断颁布和下发关于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的相关文件,如2013年1月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2017年8月又印发了《书法教育总体目标及内容最新方案》,对汉字的书写规范、中小学开设的书法课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笔字”课程教学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三笔字”课程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人将对该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成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三笔字”课程教学现状
1.课时设置少,教学内容多
我国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小学教育專业基本上都开设了“三笔字”课程,但是该课程“地位”相对本专业其他课程地位并不高。很多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三笔字”课程开设是每周两节课,课时多集中在64—72节。学分为1—2个学分。课时少,学分小,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状况。而且,在我国多数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三笔字”课程的教学一般为一学年。课程设置为毛笔书法占总课时量的一半,钢笔、粉笔教学占总课时量的一半;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为毛笔、钢笔、粉笔的楷书、行书、草书,甚至包括书法史、书法赏析理论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这一矛盾影响着“三笔字”课程的教学。
2.教学不成体系,教学效果不明显
许多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三笔字”课程教学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教学上没有形成体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分开授课,互相没有连接。教材的选取也存在问题。“三笔字”课程,毛笔书法从颜体或柳体入门,字帖一般都选用唐代书法楷书名家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的《神策军纪圣德碑》《玄秘塔碑》。这些范本确实是经典之作,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个性鲜明,法度森严,高度完善,却未必适合“三笔字”教学。这种毛笔字教学与后面的硬笔和粉笔字学习脱节,教学上不成体系,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教学效果不理想。
3.课程考核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高校“三笔字”课程考核多为集中式一次性考核,即课堂的结课考核。不论“三笔字”课程放在大学的哪个学期,集中考核结束,学习也就结束了。这样的考核方式与三笔字课程自身特点不相符合,导致学生学习收获不大,从而影响授课质量。
4.课堂学生人数多,授课质量难保证
绝大多数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开设“三笔字”课程时,不了解“三笔字”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课堂上学生一般在40人以上,甚至上大课,人数过百。这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相矛盾,使授课质量无法保证。
二、小学教育专业“三笔字”课程教学的问题成因
1.教师对“三笔字”课程认识不到位
首先,因为教师对该课程认识不到位,在日常教学中,并未对小学教育专业的“三笔字”课程与师范专业开设的“三笔字”课程进行区分,导致在该课程课时和学分设置与师范专业的相同,即课时少,学分小。其次,由于认识的不到位,忽视该专业“三笔字”课程的重要性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三笔字”课程与师范专业开设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没有主次之分。内容多涉及毛笔楷书、行书、草书,钢笔和粉笔的楷书、行书、书法理论等,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不能深入。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专业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选择合适的教材,搭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会有效的提高“三笔字”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大部分高校,尤其是非师范类的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却面临着“三笔字”课程师资素质不高等问题。有些担任该课程的教师甚至不是书法专业出身,教师的书法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欠佳,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搭建起毛笔、钢笔、粉笔字三者教学体系。
3.课程考核与“三笔字”教学特点相背离
把“三笔字”课程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采用相似的集中考核方式,显然是没有抓住“三笔字”课程自身特点。书法学习的特殊性证明,练字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要改变多年以来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样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并不能有效保障“三笔字”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该课程需要长期的教学指导与练习,与集中的一次性考核相互矛盾,从而使考核流于形式,并不能为教学质量把好关。
4.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不足,是导致“三笔字”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课堂学生人数过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缺少教师,所以在编班上课人数上就会多。二是因教学场地不足,在开设该课程时,为了排课需求,不少学校上合班课,课堂上经常出现人数过百的情况。
三、小学教育专业“三笔字”问题解决对策
1.增加课时,突出重点
首先,要认识到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三笔字”课程的重要性。在现有的64—72学时和2个学分的基础上,把学时和学分再翻一番。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充分的时间,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其次,梳理各专业开设的“三笔字”课程教学内容,把课程重点放在硬笔楷书教学上,因为楷书教学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执教意义更大。毛笔、行、草书的学习,可放到次要位置。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最后,固定课程开设时间,把“三笔字”课程设置在大学第一学期,这样便为该课程长期学习赢得了时间。同时可以在课外建立“三笔字”专业的书法社团,把课程延伸到大学的三至四年里。通过社团平台,老师可以与学生相互指导与交流,为课堂教学作有益补充。
2.搭建“三笔字”课程体系
首先,要引进专业的高质量的授课教师,加强“三笔字”课程教学。其次,可以外派现任教师多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等,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最后,可以聘请专家团队與授课教师多方研究、论证搭建起“三笔字”课程的体系。这样教师就能在授课中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毛笔楷书学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钢笔和粉笔可以学习卢中南、田英章等的硬笔,这样先在风格上保持基本的一致,学生就能较好地进行毛笔向硬笔的过渡,找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实际的应用和学习。
3.建立长期科学的考核体制
建立长期科学的“三笔字”考核体制,特别是硬笔楷书考核体制。把期末课程考核,与日常过程考核相结合。在过程考核中,把考核期限延长至三或四年,并分阶段考核。这样更符合书法学习的自身规律,为学习效果提供有力保证。
4.保障资源,开展小班教学
第一,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根据专业招生人数,配备相应的专业师资,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效果。第二,根据“三笔字”课程的自身特点,建设专业的三笔字课程教室,实行小班制教学,班级上课人数不超过30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才有时间精力对学生的问题给于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三笔字”课程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良好的书写技能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针对现阶段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三笔字”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以及造成的问题原因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更好地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小学教师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宁,李璇,邓平.浅析我国基础教育“三笔字”教学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J].知识文库,2018(3):33-35.
[2]余大珍.刍议中师基本功“三笔字”的训练[J].青海教育,2001.
[3]张蓓蓓.高校师范类入学新生“三笔字”书写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5.
[4]吕卫寰.略论大学“三笔字”教学[J].大众文艺,2016.
[5]万应均.师范生“三笔字”课程设置与过关考核方案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