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07-04杨曼
杨曼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推广,网络媒体应用中越来越多的弊端暴露出来,基于网络媒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价值观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因网络媒体的应用而受到威胁。针对网络媒体带来的教育挑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寻找新路径,可以通过改善和优化网络媒体环境、完善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方式实现路径创新。
关键词:网络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7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1]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为此,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媒体的快捷、便利及其易操作性容易让人们产生依赖心理。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地来自网络媒体,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
1.不良信息的传播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网络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新的”“合时宜的”观念受到追捧,这其中不乏腐朽的价值观念。虽然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网络媒体环境的管理力度,但网络仍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社会成员均可在网络媒体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就导致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网络中所充斥的不良信息大肆传播,蒙蔽大学生的双眼,吞噬着大学生的真善美,侵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此外,部分大学生自制力较差,沉迷各种社交软件、游戏视频,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导致人际关系淡漠化。
2.教育者的主导地位面临新挑战
网络媒体的出现为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思路,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网络媒体大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网络媒体为思政课堂的展开提供了便利,新颖的课堂呈现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也从教育者身上转移到网络媒体上,这导致在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传统思政教育的教育信息是经由教育者的严格把控和筛选后传授给大学生,既可保证课堂的可控性,保障教育者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也有利于保障学生所受教育的科学性。而网络媒体的使用和推广无疑加大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部分教师的网络媒体素养较低,无法高效利用网络媒体,只顾将枯燥乏味的思政知识灌输给学生,影响了思政教育效果,从而使得大学生对教育者依赖度大大降低。[2]此外,许多教师过度依赖媒体,上课所需课件从网站上任意下载,不再探寻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专业素质下降。
二、网络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3]当前,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传播迅速,网络媒体、国家和高校应该提高警惕,真正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优化网络媒体环境
网络媒体有义务对社会发展进步承担责任。网络媒体若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本身应加强对自我的监控和管理。网络媒体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有许多优质的信息,但是也存在传播不良信息、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毒瘤。为此,网络媒体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查机制,对在网络中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核查,尽可能减少不良信息的存在和传播,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荼毒。此外,净化网络媒体环境还需要注重网络媒体传播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网络媒体传播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视对网络媒体队伍成员的技术培训。
2.完善有关网络媒体运行的法律法规
正确引导高校网络环境的净化与完善,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强法律对网络媒体的约束和引导。所谓法律约束,就是指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所能够产生的法律效力可以对社会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或者制约作用。网络信息冗杂,部分信息的传播甚至已经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和公正。对此,我们必须以法律为根本制度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后盾。许多大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足,在使用网络媒体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未雨绸缪,建立健全关于网络媒体环境净化的法律法规。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面对网络媒体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冲击,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用积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网络媒体素养。第一,加强对高校领导队伍的建设,高校领导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带头作用。网络技术与思政教育的传统优势进行深度融合,这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成为思政教育焕发崭新活力的增长点。因此,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把思政教育当作一个日常的核心工作,真正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思想之中。第二,高校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即使是在网络媒体充分发展的新时代,教师也要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从课堂入手,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构建起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以此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三,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媒体素养,既要加强技术培训,还要加强网络媒体的观念建设,改变对网络媒体的错误认知,最重要的是避免过度依靠网络媒体而丧失自身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4.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网络环境鱼龙混杂,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
第一,在网络媒体时代,对全部信息進行筛选和改造是一项工程量非常大的工作,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因此,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各种信息的传播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大学生要提高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深刻认识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对网络媒体中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平公正的行为及时制止。
第二,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应该驾驭在网络媒体信息之上,而不是被网络信息支配。因此,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着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大学生要具有网络安全意识,在使用网络媒体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其次,大学生要具有使用网络媒体的能力,积极学习网络技术,运用正确方法使用网络媒体;最后,大学生要具有网络媒体道德素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规范,从自身做起,净化网络环境。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勇敢应对挑战,要将大学生自身、社会、高校与国家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联合起来,为网络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道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Z].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
[2]张伟.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研究[J].专家论坛,2012(3):60.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责任编辑:赵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