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请等等孩子
2020-07-04钱爱银
钱爱银
[摘 要]现下,每个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贪多贪快,家长的这种焦虑无意中也会传染给教师。但是低年级古诗教学节奏过快的话,孩子很容易学成“夹生饭”。所以,不妨慢一点,等一等孩子,让孩子慢慢感受古诗的节奏,理解古诗的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
[关键词]古诗教学;感受节奏;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63-02
近期我承担了一节古诗公开课教学活动,我选择了《登鹳雀楼》一课并进行了一次试教。试教中发现,教学节奏过快,孩子们跟不上,学成了“夹生饭”。我对教案进行修改后再进行了第二次执教。在两次执教的对比中,我感受到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慢一点,等等孩子。
一、慢一点,让孩子感受古诗的节奏
【第一次执教】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首古诗有几句话?每句话有几个字?
生:这首古诗有四句话,每句有五个字。
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听老师读一读。
(师范读后画出古诗的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次执教】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古诗?
(生读,字音读得很准确,但是节奏和感情把握不到位)
师:读得真棒!你们愿意跟老师合作读一读吗?
生:愿意!
师:我们一起读题目,然后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合作愉快哦!
(生跃跃欲试,师生一起读)
师: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来一遍?
生:(大声)想!
师:白日——依——山——尽。
(较之上一次,间隔更长,声断气连,节奏明显夸张)
生:黄河——入——海——流。
(生模仿教师的节奏,开始摇头晃脑)
师:很好玩吧。我们再换个方式玩玩?
师:还是这样的合作方式,只是我读的声音低,你们读的声音高,如何?
师:(低声)白日——依——山——尽。
生:(高声)黄河——入——海——流。
……
【反思】
如何让刚剛接触古诗的孩子读出节奏并能爱上这种吟诵方式呢?第一次执教《登鹳雀楼》时,我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出示古诗,画出节奏线,让孩子们练读。这种“投食性”教学,孩子们虽然很快掌握了古诗的节奏,但是缺少了温度,缺少了感悟古诗韵律美的过程。第二次执教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吟诵上句,学生仿照吟诵下句,学生兴致高涨,在反复模仿吟诵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古诗的节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之美。
二、慢一点,让孩子理解古诗的词意
【第一次执教】
师:“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靠着”的意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太阳靠着山……
师:“尽”是没有了,消失了。
生:太阳靠着山消失了。
【第二次执教】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依”这个字呢?
生:“依”,单人旁加“衣”。
师: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穿的衣服和我们的身体贴得怎么样啊?
生:贴得很近。
师:所以“依”有靠着、依靠的意思。猜猜看,古诗中“白日依山尽”是谁靠着谁呢?
生:太阳靠着山。
师:谁来画一画太阳。
(生在黑板群山简笔画旁添画太阳)
【反思】
二年级孩子知识积累很少,如何让他们理解古诗中的字意呢?大部分教师会直接告诉孩子们字的意思,再根据字意组合成句意。第一次执教时我也是这样操作的,但发现孩子们对古诗的理解不甚了了。第二次执教时,我将字意的教学巧妙渗透在生字教学中,先出示“依”,让孩子们说一说识记方法,他们很容易用单人旁加“衣”的方法记住了该字;我又顺势让他们观察身体和衣服的贴近度,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使他们明白了“依”含有靠着、依靠的意思;然后,我让孩子们到黑板上动手画一画太阳应该在山的什么位置,他们画得很贴近山脉。一看二画,慢一点,活学活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字意且印象深刻。
三、慢一点,让孩子感悟古诗的意境
【第一次执教】
师:我来说意思,你们来猜诗句。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里的水流入了大海。
生:黄河入海流。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呢?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第二次执教】
师:现在你们观察书中插图,看看图上的景物,再用诗歌中的词语在旁边写一写。
(生观察图画,写词语,教师巡视)
师:你们都写了哪些词语呢?
生1:黄河、白日、山。
生2:山、白日、一层楼。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呢?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生3:夕阳靠着远处的山落下去了。
师:太阳怎样落下去的,最后怎么样了?
(出示落日图,生观察画面)
生4:太阳慢慢落下去了,最后消失了。
生5:还留下了一件红袍在天边。
师:说得真美,猜猜哪一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
生6:白日依山尽。
师:这句诗写得太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想想画面,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7: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
【反思】
第一次执教时我采用了我说意思学生猜诗句的游戏教学法,学生凭着感觉基本能把意思和诗句对应起来,然而,古诗的意境也被破坏掉了。第二次执教,我先让学生看精美的落日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把图和对应的诗句结合起来,借助图画理解古诗的意思,在画面的支撑下,学生读出古诗的美便水到渠成了;最后,我再一次吟诵诗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并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美美地描述出来。这样,由画入诗,由诗悟画,循环往复,慢一点,把学生带入了诗境。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