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思维的创造性复述策略浅谈

2020-07-04郑爱芬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7期

郑爱芬

[摘 要]创造性复述是一种高阶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中探寻符合学生内在认知的知识点,借助情境创设、搭设阶梯和复原记忆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留白处、发展的逻辑点等进行创造性理解,使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整体思维;创造复述;搭建支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41-02

著名阅读心理研究者鲁姆哈特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相互作用模式”。他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时的信息汇总一般分为认知处理和视觉处理两种模式,两者之间相互融通,就能产生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高年级的创造性复述是一种高阶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必要的内化,然后带着自身的内心体悟和思维进行创造性表达。那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呢?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探寻文本留白,设置创造性复述的基点

民间故事具有情节生动、人物鲜明、通俗易懂的特点,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文化财富。正因为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所以民间故事一般篇幅都相对较长,而且有的情节写得相对简单,这就给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抓手。因此,教师要从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空白点入手,选择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情节以及空白点展开教学。

如,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一文,由于篇幅较长,编者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分两课呈现。尽管这样,整个故事还有不少省略的内容。这就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抓手。比如,《牛郎织女(一)》中“牛郎常常将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的情节,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从牛郎当时的生活来看,你觉得牛郎会向老牛讲述哪些看见、听见的故事呢?牛郎在告诉老牛这些故事时,内心会是怎样的呢?你觉得老牛会听懂牛郎说的话吗?老牛在聆听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些问题与整个故事的情境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为展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埋下了伏笔。

在一篇故事中,这样的抓手源自故事的空白点,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教师正是利用这一兴趣生发点,创设了一个鲜活而可感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想象意识,让学生对故事的细节进行补充。这样的想象创造源自于学生阅读故事、解构故事的一种认知性需要,促进了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与理解,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自主构建。

二、紧扣发展逻辑,扣准创造性复述的方向

创造性复述不能停留在对文本情节留白处进行补充的维度上,要站立在文本的整个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故事进行大胆地想象和拓展。拓展的故事不仅要与原本的故事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且也要与表达的中心形成一脉相承之势,为整个故事增加较为合理的情节。

如,《牛郎织女(一)》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写得较为简单的情节说具体,并和同学一起演一演。还是以上文所提到的“牛郎常常将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这一情节为例。怎样才能把这个原本简单的情节说具体呢?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过:教师要提出与学生当下认知经验、能力形成冲突和矛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为此,教师要唤醒学生内在认知矛盾,以推动学生思维地不断发展,激活他们原始认知结构中的有用成分,并利用已经形成的召唤性结构来激发学生的全新体验。基于此,教师设置这样的教学流程。一是借助牛郎与老牛相处的过程,体悟两者之间的深厚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储备和经历出发,通过自己与好朋友相处的细节,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故事背景,深入想象补充牛郎讲故事的情境;三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利用图标范例,帮助学生拓展认知思路,开展创造性的复述;四是为学生设置创造性的复述支架,让学生将自己想象出来的情节与整个故事融通起来进行复述,做到生动、完整。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固有的方向上,而是利用情节发展的内在方向,设置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复述,为学生口头表达和言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多维解构文本,筑牢创造性复述的支架

统编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低年级教材设置了借图片、关键词、示意图和表格进行复述的方式,这为进行创造性复述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搭建认知复述的框架,为学生学会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

如,教学《猎人海力布》一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以及课文的故事内容,设置了这样的创造性复述支架。第一,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发生的脉络,绘制故事发展的“情节山”,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为几个核心板块,感知民间故事的发展变化;第二,根据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心境,关注人物的情感,并形成以“心情”为线索的创造性复述的抓手;第三,借助故事发展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情境,设置创造性复述的情境框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进行阅读感知中,教师设置这样的情境框架:“在海力布竭力劝说乡亲们离开这里时,可是谁都不相信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此时,海力布内心充满了矛盾:告诉他们实情吧,                          ,不告诉他们实情吧,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海力布                     ……”

上述三个支架,是学生认知和复述的阶梯,都源自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更是对细节进行体悟与思考的载体。正是紧扣这些认知支架,不断向着文本的内核发展推进,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才充分关注了文本情节和语言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点燃创新意识,丰富创造性复述的维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的思维始终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容易在同一认知水平中徘徊,得不到发展。因此,编者在教材中设置了“交流平台”,这显得匠心独运。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较为深入地进行了创造性复述的訓练,“交流平台”又及时提出变换视角进行复述,这使创造性复述的幅度更大。这样的复述要求更高,更能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牛郎织女》一文,教师引导学生以牛郎与织女首次会面的情节为抓手,变换角度进行复述。为此,教师鼓励学生激活自己的创新意识,打开思路,拓展思维,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展开复述。有的学生开始转换复述的视角,改传统的第三人称视角为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展开复述;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尝试运用剧本的方式进行复述,对人物对话进行了补充再现。这样,使学生更立体、全面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共同想象、创造和演绎的过程中,学生“情动而辞发”,展开创造性复述。

总之,创造性复述是基于理解文本、体悟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表达训练。这不仅丰富了教材文本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要激活学生多样化的认知体验,使学生积极内化文本的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