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等待艺术
2020-07-04许玲玲
许玲玲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要有热闹的气氛,更要有静心学习思考的时间。而要静心学习思考,等待的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在学前等待、读中等待、答前等待和答中等待,让学生有充裕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沉入文本,静思默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等待艺术;高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36-02
现在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往往追求课堂的“热闹”。课堂上,教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在问答之间又穿插了PPT、音视频等。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累。由于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反而欠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学会运用等待的艺术,在等待中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一、学前等待,让学生提出高效问题
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会学前等待,让学生依据单元学习提示、课前导语或课文的题目等,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寻找学习抓手,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积极的,而且也是充满兴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必然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必定是高效的。
如,统编教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是一篇童话,讲的是一座活了一百多年的老屋,正准备倒下去的时候,各种小动物纷纷前来请求帮助,于是它就一直站立着为大家服务。教学时,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并没有急于抛出问题,而是让学生抓住题目,用心思考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一段耐心的等待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老屋?它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这不仅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两个问题,同时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老屋”太老了,倒下是必然的规律;然而,老屋却“总也倒不了”,它是在为各种小动物提供庇护场所。正是在这看似矛盾的对比中,突出了老屋为大家服务的善良本质,体现出了文本爱的主题。
在教学中,学会学前等待,给学生以充裕思考的时间,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高效的问题,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读中等待,让学生能够静心阅读
目前的语文课堂,往往是读有余而思不足。在课堂上,师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接力读、示范读……可以说,整堂课除去师生的问答外,基本都在读。虽然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互动频繁,可是学生根本没有静下心来阅读,造成了学习的低效。因此,教师要学会读中等待,让学生静心读、全心读,这样的阅读和教学才是高效的。
如,教学统编教材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师先让学生依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是谁在评价什么?”自由读课文;然后,追问:“为什么同一首诗,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极端评价呢?”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细品味课文。虽然有的学生在问题刚提出时就举手要回答,但教师认为这种没有经过品味文本而得出的答案虽然可能正确,但不会深刻。因此,教师并没有让他们马上回答,而是要求他们继续用心品读課文,以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读中等待,让学生得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文本,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
学会读中等待,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阅读文本、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答前等待,让学生能够用心思考
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互动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存在急躁的问题。有的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仓促回答,造成了答案的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等。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学会答前等待,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一些提醒或暗示,不过要适当、适时。否则,会打扰学生的思考,甚至因为教师的“诱导”而让学生的思考戴上“镣铐”。
如,统编教材的《穷人》一文,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表现的是沙俄统治下穷人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矛盾的心理活动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心在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学生马上就举手回答:“桑娜害怕因为自己没有同渔夫商量就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而被打,但是为了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又愿意接受丈夫的惩罚。”回答基本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但深度还是不够。教师没有给予十分地肯定,但也没有轻易地否定。只是提示学生品读全文之后,再进行回答。经过耐心地等待,学生终于发现了桑娜这样做的原因:善良的品质。正是答前等待,让学生用心思考,使学生的回答深刻了起来。
答前等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这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答中等待,让学生进行充分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受对问题思考的成熟度、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回答往往并不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往往为了教学进度而进行催促、引导,甚至代替学生回答,或干脆让学生坐下。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为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不顺畅时,教师应耐心地等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与表达。这既是在给回答问题的学生创造机会,也是给全班所有学生一个思考与纠错的机会。
如,统编教材的《丁香结》一文,是现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从形态、色彩和香味三个方面娓娓道出丁香给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文章由物及理,告诉我们要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结”。题目“丁香结”的 “结”字,既是题眼,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更是解开文章主题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说说‘丁香结,谈谈‘生活结”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在回答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文本中的“结”理解不准确,教师就让他慢慢地思考,结合文本找出答案;有的学生不理解生活中的“结”有哪些,教师就给予恰当说明后让他再次思考。这表面上是等待回答问题学生,其实是给了所有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推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回答遇到困难时,教师运用答中等待,让学生理顺思路,深入思考,这种学习气氛既是紧张的又是高效的,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等待,是一门艺术。等待,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