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舞蹈表演的“内外兼修”

2020-07-04周青鲁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鸣哲学

【摘要】优秀的舞蹈表演作品不仅需要舞者外在的形式美,还需要舞者以自身为载体,传达出作品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心灵感受之美,从而与观众产生由外而内的审美上的共鸣。罗彬心说过:“每个人都必须有哲学的思维、宗教的情节、艺术的丰富性,艺术是血肉、哲学是骨架、宗教是灵魂,三者缺一不可。”在“骨架”的引领下,有“血肉”、有“灵魂”,做到表演的“内外兼修”,提升艺术境界,将舞蹈的内外在美相互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与观众产生共鸣,使舞者与观众同时达到愉悦、如痴如醉、催人奋进、柔肠寸断等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关键词】内心思想;舞蹈美感;共鸣;哲学;内外兼修;艺之境界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舞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一个舞蹈作品,可以充分地表现社会活动和种种生活形态,可以说,舞蹈就是通过舞蹈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以肢体形象反映生活。舞蹈表演通过动作表达行动意义,通过抒情释放内心情感,通过节奏渲染规定情境,通过造型展现人物形象,舞蹈的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综合性以表达内心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

“内外兼修”是舞蹈表演的一项重要修行,使舞者不单单只是表现外在,也不是简单地通过其内心表达舞蹈作品的意义,这里的“内”,是内造,将自身、内心与第二自我结合,达到“身心合一”,做到“现身说法”,展现思想价值。

一、舞蹈表演的内心思想

舞蹈作品,必将表达一种生活意义,其中包含情绪、情感、状态、行动、而这些元素全都离不开内心的思想性。只有做到“内修”,才能将作品的内容表达完整,起到展现内在意义的作用。

(一)情绪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达,除了技术手段的辅助之外,主要是舞者的内心。内心思想的领悟不是单纯地理解其意境,将其由内而外地表达,那样只能起到“表现”作用。而“内外兼修”起到的是“展现”作用,这需要的不是舞者对作品产生的思想,而是舞者自身的内心思想去看待作品,以自身的情绪为基点,“吸收”舞蹈作品的思想情绪,从而以“本我”为载体,充分表达情绪。

(二)情感

情感产生的前提,必须是人发出的,而充分的情感,必须是完整的人产生的。如果将“第一自我”削弱或丢弃,融入到作品的“第二自我”中,就会产生不完整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是不纯粹甚至不合理的。舞者的“内修”,即是修炼自身融会贯通的能力,将自身的素养和境界提升,以达到驾驭、把握作品的能力,从而完整地表达作品情感,展现其内心思想。

(三)状态与行动

人的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本我”的自然状态,一种是“非本我”的模仿状态。若不“内修”,只表现其外在,就会出现模仿状态,产生僵硬、做作的虚假行动,但在这个环节之前,外功的练习也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成为一个“自我主义”的自我秀,脱离作品内容甚至偏离艺术本质。所以“内外兼修”尤为重要。以内心思想的提升,融合外在的形式,充分表现内心思想,实现完整的展现。

二、“内外兼修”所产生的舞蹈美感与共鸣

精彩的舞蹈表演离不开美感,而产生的美感并不是在那短暂的片刻,更是引人永久的回味和深思。至于共鸣,并不只是观众对作品的共鸣,也是演员与观众同时达到的、具有思想感受同时效应的深刻共鸣。

(一)自然而成的天然美感

舞者通过“内外兼修”,将“本我”的境界提升,产生天然美感。这里需要的是,并不是通过舞蹈提升个人美感,那属于是“外修”,产生的美感只是艺术美,不是天然美。而“内修”的意义是首先提升个人的美感,包括丰富自己的美学观、提升内在美、提升内在审美能力,以个人的境界去领悟、表演舞蹈作品,这样产生的既是“天然”,又存在美感。

(二)舞者与观众同在情境中

演员创造作品、观众欣赏作品,这就产生了一个共有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演员与观众共同享有的,就是这个作品。如果舞者只是单纯的“外修”,被作品所牵制,为舞蹈作品服务,那么就会产生观众与作品共同享有演员,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鸣,这样的演员就会存在“枷锁”,无法达到自然。

三、舞蹈表演“内外兼修”的哲学意义

“内外兼修”本是哲学成语,“修内”即“修心”,内在的道德修养、文化内涵,对外在的举止表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外兼修”真正的意义就是达到“表里如一”,完成自身修养与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

(一)自律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内外兼修”哲学中讲究自律,强调发挥人道德的主体能动性,把行善去恶变为一种自由的内心情感。试想,人若受规则的限制和外在压力的逼迫而无奈安分守己,那么此“善良”则是不纯粹的。若是主观的自由则是真正内心的善良。舞蹈表演也是如此,受技术层面和外在表现的束缚,使自身牵强地表现出的舞蹈作品,就是虚假、非真实的。只有发挥自身的“善”和“美”,以内心的美好去调动自由表现力,才是真正通过“内修”完整地展现作品的境界。

(二)生死论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哲学中将善恶与生命长短结合,为善而生,为恶则死。在舞蹈艺术表现当中,藝术生命观也是尤为重要的。如果自身对艺术的内在领悟被自己“内修”不足所限制,那就走了“死”路,这样的路会导致艺术水平永远的停滞不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规则的限制,真正的“内修”并不是打破规则,而是从生活、生命以及哲学的意义中提升自我内心修养,再去融入艺术规则当中,从而达到“内外兼修”,所以,要做到首先跳出规则之外,看清本质,再进入艺术创作,则是走了“生”路。

四、舞蹈表演“内外兼修”的艺术境界

艺术即修行、艺境问题,是艺术表现的“灵魂”,也是最为重要的,人作为艺术表现的唯一载体,其特性就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通过“内外兼修”达到的艺术境界,大凡有三大步骤:

(一)渐境

这个过程是入门的过程,也是纯粹的“外修”,舞蹈表演的基本功,如压腿、踢腿、各类组合的训练,等到整个身体都练习得很灵活和平稳了,速度和力度都能随意控制了,对于各种套路都能随意地拆开和组合,感觉身体能够柔软如绵、坚硬如钢,这个步骤也算走完了。

这个环节是基础,也是最苦的阶段,是为以后的艺术修行打下根基,一般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只能是吃苦、付出,这个过程中会有门槛,但不会有瓶颈,“瓶颈”是在“内修”中才会产生的,越过门槛,就会进入到舞蹈这个领域当中,算是真正入门了。

(二)真境

真境的意思就是真我境,指能在舞蹈表現中,真实地表达自我,没有做作、造作的痕迹,一切自然流露。

其实真我境界的修行,就是情感自然的还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任何目的、掩饰,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纯净、干脆,这就是真。随着人的成长,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会变得复杂,不再那么纯真,那么真我境的修行就是一个回归的过程。

每个人的性格秉性都不一样,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差异,所以达到真境后,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表达真实的自我,多多少少都会与前人风格有所不同,所以会有所建树,能够流传。而后人基本都会模仿前人的风格,但如果永远只是一味模仿前人的风格,那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境。

(三)化境

真境是人在艺术中的极限,但修行者除外,懂得艺修的修行人,可以突破真境,而达到第三层境界——化境。

达到化境的人,都是修行人。化境中的作品,完全流承下来的很少很少,几乎找不到,因为自古这些修行人大都是世外高人,厌倦了人世,所以他们的作品一般不会让人知道,更不大会流传人间。

那什么是化境?化境是无我之境,即自然之境,达到了自然造化的境界,能随心而化,皆是自然。

怎样达到化境?那就得在艺中不断修行,提升自我的境界,慢慢地在艺中忘我,我即自然。

人有各种执著心和七情六欲,人的一生就是为这些而活着的,这就是私我。要达到化境,就得慢慢舍去各种人的执著、私心杂念,慢慢看淡,这样才能在艺术中,打开全身的窍穴和脉络与自然相通,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我即自然的境界,在艺修中达到了这个境界,即为化境。

《路史》中说到:“手舞足蹈,此天地之自动这也。”这里说的就是人即自然,就是化境。进入化境,就永远脱俗突破真境,浑然天成。

五、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提升内在修养,达到“内外兼修”的训练效果,是内在的舞蹈表演方式。保证自我不被削弱,发挥自身特点,才能达到与观众真正共鸣的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隆萌培,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周青鲁(1989-),女,山东省烟台市,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共鸣哲学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