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互联网+扶贫”研究

2020-07-04王俊人朱玉章孔维扬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王俊人 朱玉章 孔维扬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扶贫助农,奔向小康是此阶段的主要任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地区采用将互联网与扶贫工作的结合,以产业扶贫为手段,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但这种有机结合同时存在一定的短板与缺陷,本文将针对这种方案进行优劣势分析,并提出对应策略。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

一、 精准扶贫的推行及“互联网+扶贫”的发展情况

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近40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由于对于部分地区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贫困情况不了解、扶贫效果针对性不强,且存在粗放式扶贫现象,因此我国仍存在数量庞大的贫困村。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行贫困县实地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又将精准扶贫用六个精准概括,“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1、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思维与扶贫工作的结合,可以为农村扶贫脱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扶贫”模式的采取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果,助农直播越来越普遍。但是,总体来说,互联网扶贫方式较为单一,区域较为狭窄,所以互联网扶贫模式仍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通过“互联网+扶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贫困户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精确贫困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扶贫计划,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有效地使互联网与农产品结合,以电商扶贫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第三方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鼓励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村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建立电商扶贫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及时推送,降低了传统产业扶贫中对产品加工、售卖时消耗的成本,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扶贫效率。由于互联网科技的覆盖,使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气候变化预测、降水量可以得到监测,利用科技减少人工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损耗。

二、 当前“互联网+扶贫”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扶贫”新模式的推行中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产业销售链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人员技术问题。

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贫困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很多贫困户对于“互联网+扶贫”的新模式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对其中涉及的各个步骤进行专业的知识普及。除此之外,贫困户独自经营网店成本高,其中涉及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销售、农村消费品的购买、农业相关信息的获取、电子支付、物流运营、网络销售等,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了解,较难形成规模。根据数据表示,我国快递网络在国家级贫困县网点覆盖率虽达92%[3],但是物流的利用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结构。没有完善的计划规划下,盲目摸索电商扶贫的使用途径,反而会浪费扶贫资金,事倍功半。

当今时代消费者在进行农产品选择时,首先关注的目标是产品的来源和品牌认证。能否通过“互联网+扶贫”的新模式取得成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起到了决定性影响,从种苗的选择到肥料的选取,在农民种植经验基础上,还需要科学的农业知识的帮持,农产品的生产力得到提升,才能保证“互联网+扶贫”的有效进行。贫困户种植经营的商品还需要通过农产品品牌认证和绿色农产品认证,认证程序复杂且产生较高的费用,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贫困户,繁琐复杂的操作流程会使他们对“互联网+扶贫”模式的进行起抗拒心理[4]。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企业的出现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许多农村青年更倾向于选择在大城市中发展,导致农村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出现了更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发展更为艰难。而“互联网+扶贫”模式更是互联网运用技术与农产品的结合,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技术的培养和支撑,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情况下,更多的贫困户选择与外部电商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并售卖农产品,导致本地电子商务很难得到发展[5]。

三、 对于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

农村“互联网+扶贫”想要达到切实效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实施计划,得到政府和地方的支持,通过政府支持设立专门的扶贫基金,制定税收政策和财政手段的激励,让贫困地区人民拥有脱贫动力。

(一) 完善设施建设,奠基扶贫基础

基础设施和背景的建设有助于扶贫工作的进行,主要包括网络设施建设和物流资源建设。贫困地区能否达到百分之百的无线网络覆盖是“互联网+扶贫”模式有效进行的基础,对于贫困程度更高的贫困县或贫困户,推迟或减少网络连接费用,能够有效激励该模式进行的可行性,避免因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而影响扶贫脱困的积极性。

对于物流资源情况,通过政府支持,与国内大型物流公司达成扶贫合作,优惠物流运输费用,部分偏远地区本身缺乏运输条件,需要政府提供思路和指导意见,建设合理有效的物资运输方式。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后,优先推出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农村为发展目标,打造扶贫模范村,以当地特有的农作物、农产品和传统手艺制品作为商业基础,以扶贫模范村为示例,打造品牌影响力,发展地方经济。只有树立完善的计划流程,让贫困的农民了解到这个新模式的可行性,让他们看到该模式拥有着切实的利益,才能让贫困户们有效率的参与到“互联网+扶贫”新模式中来。

(二)把控产品品质,建立产品口碑

对于农产品的安全保障,政府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监督,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问题,简化和减少绿色产品认证的流程和费用,确保质量安全。除此之外,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化的信息,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对于网店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选择,首先是通过建立地方扶贫工会或合作社,由村委会和愿意接受经营培训的贫困户经营,由拥有种植经验的农民提供农产品,打造地方品牌。其次是建立贫困村商城,网店经营者通过有效认证加盟到商城中,保证農产品的绿色安全,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对新模式的建立和参与,是贫困农民能够参与进新兴扶贫方式的开展和合作中, 使他们成为新模式中的一份子, 增加农村就业机会, 有利于扶贫脱困工作的进行。

(三) 有效利用人才资源,促进农业发展

“互联网+扶贫”的发展必将为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对农民工而言,这种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为扶贫工作带来积极影响。但对于人才培训和技术利用,可以通过与高校达成合作,有效利用大学生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增加实习经验,同时有利于互联网运用技术的培训。对于农村中的残疾人,无法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能“互联网+扶贫”模式找到工作机会,参与到不需要耗费体力的平台运营中。新模式的产生,成本低,但将产生更多商业机遇,能够吸引城市青年返回农村创业。

四、 结语

“互联网+扶贫”工作中,始终以精准扶贫为主要思想,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的,除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还需要企业和贫困户的积极参与,以互联网为脱贫催化剂,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的扶贫模式,良性互动,激发农村脱贫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磊.全力以赴,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J].中国财政,No.755(06):14-15.

[2]覃志敏.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治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7,000(012):48-50.

[3]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 19(1).

[4]宋芳.电商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商讯,2020,No.196,160-162.

[5]张雅晴.“互联网+”产业扶贫SWOT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No.629,182-183.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

猜你喜欢

电商扶贫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