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园林景观改造设计

2020-07-04胡南军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博物馆

胡南军

摘要:景观一词的原意指风景,首先是地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博物馆景观则是指博物馆除去主体建筑物外的所有空间。可以说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对博物馆建筑外部场所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本文以海战博物馆为例,通过海战博物馆景观存在的问题,把握景观特性,遵循和谐、人本、艺术性、生态性设计原则,详细阐述如何对博物馆园林景观进行改造设计。

关键词:博物馆;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海战博物馆建于1998年,坐落在广东东莞虎门,是以鸦片战争古战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旧址为依托,利用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向人们展示当年中国爱国军民抗击英军,纪念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该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280余万人次,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如何更好地将海战博物馆打造出有内涵有故事与室内陈列展览更融合的景观园区,是我们必要思考并着力的问题。

一、景观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部分功能缺失。博物馆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其景观在功能上不仅仅要有休闲游憩功能、改善生态功能,还需要有烘托展示内容、文化教育功能以及博物馆形象特质塑造功能。但是海战博物馆景观在功能上有许多缺失:缺少可供人们休息的凳子;没有配套的为观众服务的商业服务项目,甚至连卫生间只有两座,明显不够;见不到与展示主题相关联的任何有文化内涵的景致。

问题之二,室内室外割裂。海战博物馆馆的基本陈列为《鸦片战争》,2016年12月改造完成,它以全新视角展示鸦片战争这一反映中国历史转折的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了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以及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该展览曾荣获全国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许多观众慕名前来参观。但是在海战博物馆没有任何与之相融合相联结的景观,室内陈列与室外景观完全脱节,空间与空间之间完全割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历史氛围,没有起到过渡与烘托作用。

问题之三,没有文化内涵。博物馆的特色就是文化,遗憾地是海战博物馆景观却没有一丁点文化的印迹,见不到任何鸦片战争有关的文化符号和历史符号,虽然把广场冠之以宣誓广场,但是除了普通的铺砖外,沒有林则徐、关天培等抗英爱国将士雕塑。海战博物馆园林面积虽然有8万平方米,但是它以树阵和疏林草坪为主,除了广场前有南方地域特色的大王椰和大叶榕以外,没有其它树种,比较单一,缺少有引喻作用的植物。

问题之四,主题特色不足。海战博物馆以鸦片战争古炮台为依托,其展览内容也以《鸦片战争》为主,展示特色十分鲜明,但是景观与海战文化历史结合不紧密,不仅没有动态的海战主题景观与项目,就连静态的海战主题景观与项目也没有,个性与特色明显不够。

二、把握景观特性

博物馆景观除了具有一般景观的基本特征外,还需要结合博物馆特色把握好以下特性:

一是过渡性。博物馆是城市细胞,它不能与整个城市或区域的规划与风格相背离,但也需要维持自己的个性与特色,特别在博物馆入口至陈列大楼之间通过景观营造与博物馆主题相一致的氛围,让观众参观做好心理准备。海战博物馆地处珠江口东岸的东莞,旁边即为威远岛炮台遗址群。这些鸦片战争遗址,既是东莞最具特色的文化肌理,也是东莞文化领域中唯一非常具有世界级的水准和潜质的文化资源。该馆背山面海,视界开阔,自然风景秀丽,周边无高大建筑,自然生态保持总体完好。该馆占地20.4万平方米,由大门入口抵到海战博物馆陈列大楼约800余米,有一条约10米宽行车主干道路以及一条约1-3米的游览步道与之联结,路两旁由种植人工种植的榕树和大王椰,园林绿化较好,但景观环境相对单一,既没有厚重的历史景点,又无有轻巧雅趣的艺术造型,空间的分割容易造成观众心理割裂,需要从入口开始设计相关历史符号与景观故事,让观众一进来就感觉到浓郁的鸦片战争氛围。

二是文化性。历史文化容器的博物馆,其外部场域的景观设计一定是将文化作为景观的内核,展现特色文化,通过历史雕塑、园林艺术、文化长廊等有机地组合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天地,显现出具有博物馆特色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要改变海战博物馆陈列大楼外有园林绿化,没文化内涵的现状,就是要充分挖掘鸦片战争历史文化资源与内涵,将室内的《鸦片战争》展览向室外的园林景观延展,让鸦片战争历史文化物化为各种纪念性的文化园地、成为鸦片战争影像的记忆长廊,成为海战历史的艺术公园,让海战博物馆的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

三是参与性。当前,博物馆正逐渐改变静态观赏的传统做法,追求让观众更多参与。在景观设计上要做到参与性,就是要让室内陈列向室外延伸,以园林景观艺术的形式呈现,让观众在参与中学习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海战博物馆室内的《鸦片战争》基本陈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运用了不少科技互动项目,但是在室内没有任何观众可参与的景观项目,多停留在静观或游览上,参与性明显不明。

三、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博物馆的景观是参观者感受博物馆主题氛围的第一印象。博物馆景观设计应依据博物馆主题要求,对景观内容进行设计构思,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突出个性特色,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设计要素巧妙组合,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景观,力求做到建筑、景观、陈列有机融合、和谐统一。

一是和谐原则。博物馆的景观要素主要有地形、水景、植物、广场、雕塑、道路铺装等等。这些要素在博物馆外部空间合理布局、有机结合、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海战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以主展馆为中心,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建筑纪念群体,形成一条垂直于滨海大道的中轴线,各种建筑的组合有其涵义和特定意义。特别是主展馆,从空中府视就似一朵盛开的木棉花,正立面看就像一艘艘起航的战舰,接待室和报告厅的建筑造型也似一艘战舰,象征意义和隐喻作用十分明显。要做到海战博物馆的景观环境与建筑整体性协调,要着重分析其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肌理,使景观环境围绕海战主题在布局、植物选择、小景塑造等方面多做文章,在不破坏建筑的整体基调基础上,体现博物馆与自然环境之间亲密的对话关系,创造出环境优美又具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以期观众能够从中解读出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主题含义。

二是人本原则。人是博物馆参观主体,也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博物馆景观设计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本原则,就要求我们满足人的生理、情感及心理的需要。

首先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人在行进中参观会累,就要考虑入口到陈列楼的“可达性”和环境的舒适度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游览路线的设置不仅仅要考虑如何顺畅地所有景观、公共设施有机的串联起来的问题,更要考虑满足观众观景的功能需求,形成视觉莫穷、往复无尽、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充分利用海战馆内已有的宽10米的环园主干道,连接各个主要景观及出入口,它是观众往来及后勤保障的主要路径,也满足消防要求,另外,还需要设置游览步道和各景观点位内部的微循环观赏园路。而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则要符合人的视觉欣赏习惯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落实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设计,使海战博物馆外部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再次是满足人的心理需要。人从城市进入博物馆需要进行心理调试,而博物馆外部的开放公共空间刚好在可以满足人们的完成心理过渡、行为转换的要求。海战武器、海战将士、海战事迹、海战文化就是人民对海战博物馆的心理需求。我们要将有意义的海战故事通过雕塑、浮雕、小品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是艺术性原则。景观设计既要考虑自然属性,又要考虑社会属性,因为景观必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中,它不仅给人们提供自然的舒适享受,还需通过符合博物馆特色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来表达,而文化符号则是阐释博物馆文化的重要依托。就海战博物馆而言,其海战历史艺术公园的构建:在滨海长堤上,构筑起海战历史长廊,通过浮雕、小品、景墙、瓷版画等艺术形式将鸦片战争重要节点,按时间轴以事件线索和重大海战为顺序,以叙事方式将那段海战历史展示出来,让人们行走其中,感受与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

在海战园区内,则以海战博物馆陈列楼为核心,以海戰博物馆陈列楼、宣誓广场为景观轴线,围绕陈列楼在周边建设多个景观节点,形成景观序列和文化序列,即建设海魂园(表达对无名将士的尊敬)、海畅园(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教育人们珍惜和平)、海志园(主要介绍海战将领事迹,了解海战历史)、海铭园(歌颂海战英勇事迹及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官员的诗词碑林)、海戎园(以雕塑小品等展示海战兵器)、海芳园(以植物种植表达对海战将士的哀思之情)、海舰园(展示海战中的战船)。

四是生态性原则。规划设计注重园区自然、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园区内通过微地形改造,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做到自然生态与建筑完美融合。对海战博物馆的园林进行重新布局与改造,植物景观种植分为五种类型:道路景观种植。以规整统一间距统一品种种植,形成道路整齐划一的景观形象。庭院式种植,在办公管理区及文化创意产业区以庭院式种植为主,营造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规划式种植,博物馆景观轴线附近以规划式种植为主,简洁干净的树林形成庄重肃穆的景观形象,同时起到视线导引作用。自然野趣式种植,在海战艺术文化公园,以自然野趣式种植为主,体现生态自然的景观形象。滨水景观种植,以热带植物树种为主,营造独特海滨风光。

海战博物馆景观改造就是要构建一个以虎门海战为历史背景,以海战历史文化为核心,以历史遗迹为依托,将文化展示、历史呈现、爱国主义教育与休闲、参与、特色展示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景区。通过铭刻于心的文化主题,将以主题植物来烘托,海战文化融入其中,让观众在行径中感受与体验,打造出具有现代历史纪念意义的博物馆景观园区。

(作者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广东 虎门 523900)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博物馆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博物馆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