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视角下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0-07-04张梦楠刘伊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目标管理民办高校

张梦楠 刘伊

摘要: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是系统化过程,内容涵盖班级制度、思想、学风、文化等多维度建设。目前民办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着忽视班级和学生特征分析,建设目标不明确、缺乏有效计划、实施方法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班级建设水平。本文基于目标管理视角,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征分析,提出以班级建设目标为导向,制定有效实施计划,探究以目标引导和激励,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干部管理系统等途径,为提高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管理;民办高校;班级建设

一、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是系统化过程,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高校学子学习生活品质。目前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班级干部队伍甄选形式单一,班级文化特色不突出,班级制度不完善,班级建设过程缺乏监督与指导,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班级制度建设形式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建设的基本保障,它规范、引导和保障班级建设全过程,班级制度作为班级成员的行为准则,有利于规范和引导成员行为,提高集体意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现今民办高校班级制度制定大多直搬学生行为准则或借鉴优秀案例,未考虑民办高校班级和成员特点,制定过程成员参与度低,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班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化。

(二)班级凝聚力不足

班级凝聚力有赖于班级文化的高度认同和频繁积极的活动互动。民办高校班级部分成员热衷于自我娱乐与休闲,漠视班级集体任务的完成,参加校园和班级活动积极性弱,对班级荣誉漠不关心,不愿意或较少参与班级荣誉的建设和优化班级建设活动中来,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

(三)班级干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班级干部是班级建设者与管理者,其管理素质与能力至关重要。目前民办高校班级干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差异大,管理方式手段不科学,忽视合作,缺乏服务与大局意识。阻碍了班级建设优化进程。

(四)忽视班级干部培养与开发

班级干部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大多以民主选举方式选拔,承担着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任务。然而部分干部功利思想严重,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基础不扎实,威性不高,服务方式与手段不得当,工作效率不高,干部队伍涣散,执行力不强。民办高校班级建设过程中,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缺乏必要的周期性培养与开发,以帮助挖掘其潜能,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五)班级活动成员参与度低

班级活动有利于加强成员情感交流和增强凝聚力,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但部分班级活动效果不佳,有些成员认为活动占用个人时间,具有抵触情绪,参与意愿不高,这也直接影响着班级干部策划活动的热情。即便全员参与的班级活动,有时也会受到“小圈子”“小团体”互动的消极影响,有悖于班级活动开展的初衷。

(六)班级建设缺乏监督与指导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主体主要为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由于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班级建设过程缺乏动态监督、实时指导与支持,及时反馈与改进等环节。致使班级建设难以达到预期。

二、目标管理视角下民办高校班级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忽视班级建设目标及实施计划制定

班级建设目标是为高校班级建设提供方向,但许多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目标简单定位于成为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建设模式固化,建设目标过于宽泛,指引性和激励性弱。未考虑班级和成员个性化特征,制定过程缺乏沟通,群众参与率低、目标知晓和反馈程度不足。使得班级建设目标形同虚设。

实施计划为目标实现提供行动指南。但实践中,很少有将班级建设目标层层分解,制定详细的目标实施计划及责任分工。缺少具体指标和措施,出现目标与行为脱轨,导致班级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二)班级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班级建设管理制度是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当前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制度内容主要涉及班级日常管理、干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管理等。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学风班风建设,考勤和纪律。制度建设中班级干部管理重考核轻培养,奖惩制度不明确。忽视监督反馈制度,竞争机制,应急响应制度和突发事件预防制度等的建设,各类管理制度缺少试运行阶段和群众参与制定、监督、反馈及评价等环节,班级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缺乏完善的班级干部管理系统

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班级干部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班级建设的效率。然而目前存在着干部选拔程序不规范、培养机制不健全、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班级干部队伍涣散,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薄弱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现阶段部分民办高校班级活动开展不丰富、成员互动不充分,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主要原因来源于学风建设欠佳、班级活动缺乏吸引力和班级成员参与率低等问题。

(五)班級管理者本位思想较重

辅导员和班干部作为主要的班级管理者,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缺乏服务意识。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更多的是上传下达信息,召开班会数量少之又少,辅导员的经验主义和固化管理使得班级建设水平难以提高。部分辅导员以培养干部工作能力为由,将各项本职工作交由班级干部完成,缺少对班级建设应有的关注。同时部分班级干部功利思想严重,为自身谋私利,漠视班级责任,这些都制约着班级建设的发展。

三、目标管理视角下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一)确立具体的班级建设目标及实施计划

目标管理视角下,为形成良好的民办高校班级建设成果,以具体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为指引,制定符合班级和成员特点的班级建设目标,目标层层分解,注重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制定完整的目标实施计划,提高班级成员参与度,加强目标知晓度和满意度。将目标量化和责任分工,不断规范和激励班级成员行为以达成目标。

(二)完善班级建设管理制度

班级建设管理制度应与目标相匹配,以促进、引导和规范目标实现。切实加强监督反馈制度、竞争制度、应急响应制度以及突发事件预防制度等制度建立,突破传统班级管理制度范围,建立全面的班级管理制度。

(三)优化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班级干部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组建一批能力与责任心兼具的干部队伍,优化班级干部选拔指标和过程,制定培养计划,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强监督与反馈,不断提高班级干部工作胜任力。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班级建设中应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注重培养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培养和谐适度竞争的班级文化氛围;组织多元特色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五)强化班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

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班级工作的指导者以及班级干部的监督者,应不断加强对班级建设的关注。例如对班级干部的有意识培养。同时干部也应注重自身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班级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实施与监督,沟通与协调、评价和反馈等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六)充分发挥教师监督与指导作用

班级建设不仅依靠辅导员和班级成员,各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加入各系班级建设,加强课堂内外对学生的了解,掌握班级建设发展动态,提供实时指导与支持,辅导员自身准确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班级建设的指导、培养与监督作用,

(七)完善高校班级建设成果考核机制

民办高校应不断完善班级建设成果考核制度,激励与奖励班级建设行为。依据学校、班级和学生特点,结合考评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标准、权重、考核主体、考核周期、考核方式等,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多维度对班级建设成果考核,同时建立成果沟通与反馈平台,不断改进与发展,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班级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清宇. 人力资源管理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研究[J]. 高等教育.2017,(7).

[2]王旭东,罗少杰.高校班级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探索[J].改革與开放. 2019,(10).

[3]王云飞.高校本科班级凝聚力提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4]刘玉.论提升高校班级建设实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5]王长冉.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里管理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17,(05).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目标管理民办高校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