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0-07-04叶清清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辅导员

叶清清

摘要:

“互联网+”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我国新的经济业态,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互联网+”、大数据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新思维,构建就业资源数据库,利用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精准度,搭建全过程指导工作体系,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辅导员;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2014年11月20日,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并作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重要主题的政府工作报告[1]。“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催生了我国新的经济业态,促使经济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与此同时,新一代青年大学生逐渐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主要力量。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攀升,新一代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应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互联网就业思维,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一、 “互聯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1.1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95后早已投身职场,如今最早一批的00后也开始加入求职大军。95后、0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100%的学生都是网民。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95后、00后具有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互联网应用能力强的特点。新华网2017年发表的《95后的谜之就业观,你看懂了吗?》一文中显示,95后以“我高兴”为择业标准,更关注个人发展。在他们当中“慢就业”、“间隔年”就业现象普遍。哈尔滨工业大学刁莹、徐宝贵[2]针对95本科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 95后的学生就业意向在下降,考研意向逐渐增强,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择业标准务实,但自我意识提高,趋于功利化;在自我认知方面,95后认识不够全面,但择业方式多样,善于运用多种网络途径进行求职。这些都表明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给高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1.2就业创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我国新的经济业态,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一方面,“互联网 +”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补充了传统行业的短板,使得传统产业和企业升级转型,快速发展,并衍生出许多新兴行业,例如电商行业迅速兴起,并以迅猛的势头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互联网行业岗位剧增,产生了许多诸如网络工程师、数据运营师、产品设计师、游戏开发师、网店职业经理人、视觉设计师、网店培训师、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网络模特等多种新型职业[3]。另一方面,“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也给全社会创造了难得的创业机遇,降低了创业的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运而生并在政府报告提出,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创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然而,面对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高校毕业生自身能力并未能很好的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创业素质和能力也比较欠缺。就业创业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因时而变,因时而新。

1.3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求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网+”时代拓宽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渠道,也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丰富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渠道,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许多便利。各大高校基本都是建立了专门用于发布招聘信息、求职技能的就业指导网站,此外QQ、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也被高校广泛应用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需要善于利用各类新媒体、网络平台实时为高校毕业生解疑答惑。此外,互联网经济从业人口众多,但互联网经济复杂多变,给高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造成了许多困难,这就要求辅导员有足够的互联网经济重视,提高职业素养[4]。

二、“互联网+”视阈下辅导员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策略

1.树立“互联网+”、大数据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新思维

95后、0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对互联网技术接受能力强。此外,大数据平台能作为就业指导新工具,优化高校毕业生于企业的资源匹配,两者均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性,主动树立互联网+就业指导思维,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发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职业优势,通过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择业观、就业意向、专业特长、心理状况等信息,形成大学生就业数据资源库。其次,要深入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企业招聘需求、招聘偏好、发展潜力及实际条件等,建立企业及职业岗位资源库,通过专业教师、校友、企业导师等人脉资源优势为学生争取优势的就业机会。最后,将两者的需求进行匹配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与企业精准对接。

2.构建就业资源数据库,利用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精准度。

“互联网 + ”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可以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相关的平台,实现对就业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对学生开展全面统计和汇总,构建并不断完善和更新毕业大学生就业资源数据库。确保就业信息资源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发挥就业资源数据库对就业工作的指导作用;此外还要通过逐年积累,建设并定期维护企业、校友、家长等资源数据库。其次,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新型数据提取模式,高效使用和管理信息资源库,分析学生、企业供需双方的需求趋势。最后,为各方资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校友资源为帮助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门路,通过学生家长创办的企业或所在的公司为学生推荐就业,实现企业、学校、毕业生的多方共赢。通过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推送,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精准性。

3. 搭建全过程指导工作体系

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时,不应该只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这一环节,应该搭建一个从入学到毕业、从大一到大四、从课堂到课外的纵向发展、横向联动、多维度、多层次的工作体系,使就业创业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例如,从入学到毕业,针对大一到大四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就业创业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竞赛、讲座、网络课程学习、模拟就业演练、企业走访等形式,编织一个纵横交叉、相互交融的工作体系,将学生日常与就业相关的活动与表现记录到就业资源数据库中,形成一个全程跟踪的数据库,实现辅导员就业创业工作的过程指导。另外,还要打造特色项目、品牌工作,使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现年级与年级中间的衔接,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延续和积累,形成工作案例。

“互联网+”时代促使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以及高校创业指导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迎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因时而变,因时而新,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就业创业需求,才能掌握就业创业工作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二厚.促进互联网共享共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N].人民日报,2014-11-21(001).

[2]刁莹,徐宝贵.95后本科毕业生择业价值观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1):156-160.

[3]殷莺.“互联网+”时代学生就业指导创新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123-124.

[4]郭红禹.“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73-76.

[5]张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蚌埠学院学报,2018,7(03):89-92.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