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机器人冲击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析
2020-07-04李春燕
李春燕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与应用,财务机器人相继上市,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形成巨大冲击,要求高职院校全方位思考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出适应财务机器人坏境下的新型会计人才。本文主要就财务机器人推行环境下,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财务机器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2017年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需求有所改变,而高职院校作为财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点,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实践教学模式等做出调整,培养出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新型会计人才。
1 财务机器人概述
财务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2017年各大会计事务所陆续应用财务机器人,机器人自动化服务流程逐渐被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但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财务机器人所具有的编码程序以及相应的软件,使大量重复的财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财会机器人能够对重复的指令任务进行执行,以此来完成相应的动作。整体上来讲,财务机器人具有以下特征:财会机器人主要对标准化、重复性的会计工作执行高度自动化处理,操作出错率低、效率高;在明确的规则系统支持下,财会机器人被外挂在客户的财务系统上,对用户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模拟,被解放出来的财务人员可以有更多精力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2 财务机器人与会计人员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不是会计人才的简单替代,只是对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基础岗位的财务工作进行取代,而对深层次的职业判断、分析预测以及会计制度制定等还需要会计人员执行。会计人员根据财务机器人处理完的大量数據,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解读,从而为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建议。这也就意味着,财务机器人和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各自的优劣势,相互合理分工配合,才能更高效的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以实现企业财务资源配置最优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财务机器人给会计人员带来的冲击,使得高职院校保持一种危机感,及时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3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在财务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会计岗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核算型会计岗位需求减少,财会管理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目前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停留在传统会计人才的培养,重基础财务核算,轻财务管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毕业后的学生主要输送到中小型企业从事传统会计工作岗位,很少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决策。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能够代替传统的会计人员进行凭证填制与审核、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并自动完成纳税等流程性工作。由此可见,如果不及时调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将会与社会脱节。
3.2课程设置偏重核算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基本都开设基础性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不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大同小异。课程设置强调课证融合,与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科目相挂钩,知识体系重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等基础性核算能力,对管理能力、分析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不够重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会计基础核算性的工作逐渐被财务机器人等智能会计所代替。若是高职院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程去展开教学,学生知识面狭窄,职业发展能力差,必然会导致很难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变化。
3.3实训内容单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依然是处在手工账务处理环节,不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实训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停留在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方面,基本不涉及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内容。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努力通过一些高度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校内分岗实训,虚拟体验的仍然是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方面的职业场景,内容局限在重复性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学生去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的也是高频的、标准的账务处理,很少接触企业非常规的业务处理或更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决策,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工作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财会专业知识。但是相关调查显示,学生校内外实训的这些会计岗位可以由速度更快、准确程度更高的财务机器人或智能财务软件代替人工完成。所以,如果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依然选择这些重复性强的工作,那么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难以适应新型的会计岗位。
4 财务机器人冲击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4.1重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毕业时的专业核算能力,也要注重会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重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转变为培养管理型、复合型的会计人才,比如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以及对财务数据的专业分析能力和对投融资的决策能力等。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在本专业进行深造,继续攻读本科和研究生等,最终学生能够储备一些与财务机器人相关的知识,提升财会专业知识储备的先进性。
4.2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时,适当弱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核算性课程,强化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等管理分析型课程,提高培养学生分析决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课程权重,开设培养学生管理分析能力、数据预测能力、风险控制意识、制度设计能力等综合决策能力的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同时将与机器人、大数据技术相关的课程内容引入到教学课程体系当中,从而让学生快速适应新型会计岗位需求。
4.3拓展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在实训环节,应当积极引进除基础会计核算之外的其他实训平台。首先采购部分智能财务软件和管理会计实战分析的软件,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在压力的促使下努力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各种管理知识,并通过管理会计相关的软件实训进行实战演练。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办企业的形式积极引入财务机器人,借助云平台让机器人来完成自动化的操作流程,比如对企业的发票进行整理、对凭证进行填写等等,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的先进技术相接触,积极参与到企业组织的财务机器人培训过程中,接受面对面的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财务机器人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将来就业时能够更好的面对财务职能时代的到来。
5结束语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以及运用使得财务人员从重复性较高的基础会计核算当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时间分析财务数据,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领导进行经营决策,实现财务信息价值最大化。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地点,应当在财务机器人等智能财务未广泛应用到中小企业之前,积极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和拓宽实训项目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学校之后能够随时适应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兰君.财务机器人推行环境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析[J].纳税,2019,13(30):140.
[2]陈汉成.财务机器人“革命”下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时代金融,2018(33):337,340.
[3]周霞.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44):97,99.
[4]徐丽姬.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析[J].经贸实践,2018(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