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有望在5-10年内实现融合
2020-07-04孟醒储楚王颖菲
孟醒 储楚 王颖菲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模型=服务。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网上大卖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研发类软件和工具,在5-10年内,中国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有望实现融合
研究表明,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GDP增速0.1个百分点左右,其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而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作为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最终将与制造业实现融合。
工业互联网如何应运而生?
中国制造业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工业软件大体上来说,其历史已经超过了50年,但大多都是应用于某一类机器,至多是某一条产线。就整个工业链条来说,只是在打补丁。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各自为政的体系越来越复杂,彼此孤立难以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比如:IT/OT/MT/CT/DT严重脱节、制造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传统工业软件很难提供有效支撐,烟囱式的架构导致信息孤岛,制造业的工业经验、技术、模型、体系等知识无法有效传承发扬。
既然出现了问题,就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去做,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新的平台。这个新的平台是什么?就是一个集聚新技术的平台。现在明确下来就叫做工业互联网。
至于工业互联网能解决什么问题?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思考后总结:工业互联网是原有软件迭代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可以利用新的互联网技术、OT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把传统的问题解决掉。它的PaaS结构就是来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通过微服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工业的知识,工业的经验沉淀下来,去搭建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 数据+模型=服务
整体看,工业互联网可分为四个层次,发挥关键作用的APP、核心层PaaS、支撑层IaaS、基础层数据采集。总结来说,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数据+模型=服务。
“原来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数据产生的价值体现不充分,现在要通过数据加上算法和模型,提供即时服务。核心价值就是释放了沉睡数据的价值。建模方面则是软件定义制造,同时还要实现万物互联,实现人、机器、产品、业务的互联互通。”张启亮如此表述。
PC时代,已经可以连接10亿+的用户数量;互联网时代,又进一步将PC端链接进去,形成30亿+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连接了移动端,40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那么,工业互联网时代,连接的就不仅仅是用户,而是泛链接,连接的是更广泛的人、设备、商品、信息等,更全面、更优质的资源会进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徐工信息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它由八个部分组成:PaaS管理模块、边缘计算层、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工业微服务组件、开发者门户、工业APP、安全体系、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网平台最大的壁垒、瓶颈就是未来数据的安全。所以,Xrea平台是从边缘层到IaaS层、PaaS层,都做了很多加密算法,加强实时监测、通信连接保护与程序稳定性等方面的能力,以保障设备的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
“Xrea平台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任何好的应用、好的解决方案,都可以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输送给客户。这样就发挥了多方面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而不是徐工信息一家的能力。”
不远的将来 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有望在5-10年内实现融合
“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像网上大卖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研发类软件和工具,不论是生产类的,售后服务类的,还是设备管理类的,都应有尽有,不会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好的、适用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张启亮将Xrea定义为多项技术融合的,不受区域与行业限制的跨领域平台。
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就突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疫情发生以来,徐工信息紧急行动,发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为疫情防控、复产复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对于未来如何搭上新基建的快车,抢占风口,破局智能制造等多个问题,张启亮通过深度思考,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新基建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拉动投资,而更在于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多新消费、新制造和新服务等动能。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其通过升级生产模式、强化供应链掌控力、提升融资能力以及共享研发资源等赋能中小企业,助跑中小企业最终实现数字化升级。”
风口到来前,最有分量的竞赛者已站上了新的“起跑线”
徐工是中国最早一批闯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探路者”。
2010年前后,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核心的“两化融合”建设;以智能化为终极使命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尚未进入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实践半径。
但是在欧洲,以德国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发展道路。2010年,德国发布了“德国高技术2020战略”;2011年11月,“工业4.0”被德国政府采纳为“未来计划”之一;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的理念和计划由德国政府正式发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
時不我待。被派去欧洲学习回来的张启亮立即带着团队成立了两个事业部——产业物联和智能制造,目标聚焦于互联网与产业融合,以实现降本增效、优化产业链,建立工业新场景。
不过,究竟如何融合、如何互联?即使对于中国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徐工来说,工业互联网领域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当时我们也不完全清楚应该怎么做,但唯一确定的是不再做ERP、CRM这些传统业务,我们需要自己开设一条新的‘起跑线。”张启亮描述当时的情况。
这个重要决定得到了正在向世界工程机械行业顶尖企业进军的徐工集团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4.0的全球大势下,这个工程机械领域的巨人迅猛转身——在工业互联这个概念还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时候,徐工作为最有“分量”的竞赛者之一,已经站到了这条全新的“起跑线”上。
2014年,徐工信息孵化于徐工,正式成立。这一年也成为徐工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张启亮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和他的团队已然站到了风口之前。
从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内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在各行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徐工信息于2016年自主研发出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已成为国家级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拥有强大的设备连接、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能力。平台对海量工业数据进行汇聚、管理、分析,提供工业机理模型、应用开发和数据可视等应用,能够轻松实现工业APP快速开发,满足各种工业场景的需求,切实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015年,“新基建”开始被政府提及;2019年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第一季度,中央、工信部密集“喊话”加快“新基建”建设,随后,各省陆续发布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新基建”热潮彻底被激发、点燃!
从“铁公基”到“新基建” 工业互联网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传统的基础设施以铁路、公路等为代表,常常被称作“铁公基”,于产业而言是独立的基础设施。如今,以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孕育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论是对产业,还是对企业,都成为链接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对于新基建“突然间”的热潮涌动之因,张启亮分享了他的看法。
首先,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过去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因此,中国必须考虑靠新技术助推来完成工业4.0的升级。“新基建”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
其次,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使数据智能、网络协同等加速推动了中国制造业来到高质量转型的十字路口,而工业互联网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企业去“变”。
再次,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无法复工复产,因此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不能只靠“人”来保证稳定生产,智能化的生产线和“上云”决策可以集成上下游产业链,还能降低风险。
最后,两化融合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张启亮看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需要一个平台来协助承载全产业链的生产要素,否则,不管是决策还是管理都是零散的。而工业互联网正是这个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平台。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下 究竟应该“跨界”还是“深耕”?
与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天然的技术性和前瞻性,决定了它与市场的需求是直接耦合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让政府和市场之手更好地协同发力,鼓励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张启亮如此强调。
在此轮“新基建”中起主导作用的企业,到底该如何设计“新基建”落地之路?
作为最早一批“探路者”的徐工信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每个行业的需求不同,最初我们针对不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效率低不说,做不透也打不通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就会遇到瓶颈。”张启亮表示,后来,徐工信息就把目光从“跨界”收回,聚焦于工业行业垂直领域及其上下游,做深做透,打造生态圈,帮助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植根于徐工,徐工信息已经迈出让行业钦羡的一步。
2019年11月,徐工与中国联通签署了5G(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及物联网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开展工业领域深度融合的技术研究合作,共同建设基于中国联通物联网连接的商业使能平台,融合打造云大物智安等方面的应用,投身5G智慧工厂的建设。
其中,徐工信息在依托长期深耕行业的经验基础上,将发挥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大数据领域的产品优势,与联通共同在平台建设、数据治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引擎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是工业互联网生态合作领域内的强强联合。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徐工信息还与江苏联通签署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工业制造领域,基于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共同对外提供服务,推进端到端方案的研究,打造工业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据了解,在未来,徐工还将与中国联通共同筹备建立5G联合实验室,“汉云+联通5G”将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领域深度融合提供新型应用的“汉云模式”。
中国工业互联网10年或进入世界前列 期间企业将面对“四大难题”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如何不让“新基建”的理念浮于概念、实践浮于表面,一批“务实型”企业已经提出了思考。
张启亮认为,“新基建”的发展可能会遇到“四大难题”。
首先,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家们的思维认知中,“新基建”还属于新鲜事物,应用价值能否体现,还是未知,因此他们大多还处于观望状态中,不想或不知如何“试水”。
其次,数据归属权的划分还比較模糊,国家还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若未来数据会有大面积的链接和共享,就会出现归属权和使用权的纠纷等问题。这样的话,数据作为资产才能发挥巨大效能。
再次,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主推的还是“公有云”的模式,设备相关会连接到数据平台上,因此,数据安全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要保证网络体系的良好运作。
最后,以疫情开年给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的工业企业带来沉重打击,要先考虑“活下去”,然后才能考虑“新基建”,因此很多企业受到资金掣肘时,也不敢进行投资“新基建”投资。
“但是,我们也要始终抱有积极应对的态度,相信‘新基建在未来三年会有初步成效,5G基站在五年间基本上会完全建成。”张启亮预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建设周期可能会长一点,从目前来看应该分两个阶段:2020-2025年,工业互联网初步体系建成并开始逐渐带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025-203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会进入世界前列,彼时,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已经完全融合,就像我们身边的空气和水一样,成为普遍的事情;2040年左右,随着新基建各领域的发展和贯通,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挑战与机遇并存。对此,张启亮用“忘” “聚” “合”三个字总结了未来在智能化社会,企业应遵循的守则:
“忘”即忘却过往的成功,继续创新前进;
“聚”即要聚集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强聚合的生态体系,一强共强;
“合”,将工业企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企业才能生生不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