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应用实践
2020-07-04康莉萍
康莉萍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将难懂的内容形象化,是一种脑力潜能开发的工具,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引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应用实践分析,发现了思维导图在幼儿角色游戏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总结了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扮演、想象转化和角色的关系和互动性的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 幼儿 角色游戏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課题“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8—43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19-02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意义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他从小就思考着为什么有人会事半功倍的问题,在大量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的雏形,也被称为“心智图”。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将幼儿的思维过程外化,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水平,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幼儿的游戏。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应用
笔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加入了思维导图,下面就以中班《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为例,具体探讨思维导图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应用。笔者在开始游戏之前,准备了关于《娃娃家》游戏的思维导图框架(图1),并与幼儿一起完成思维导图。以下是活动中的一些片段。
图1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玩娃娃家的游戏,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家里都有哪些人?
幼儿:有爸爸、妈妈和宝宝。
教师:很好,哪位小朋友可以选择图片来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来呢?
教师:这些小朋友都做的很好,那么我们现在来想一下,妈妈在家中都需要做哪些事儿呢?
幼儿:做饭、洗衣服。
教师:真棒,那妈妈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幼儿:收拾家。
教师:哪位小朋友来选择图片贴到相应位置上来呢?
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在游戏前完成了关于娃娃家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使用让幼儿在游戏前充分的调动大脑右脑的图像、 色彩和空间等功能, 把大脑的想法“画”下来,引导幼儿将思维可视化,更好的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联系能力。
三、思维导图对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提高
在与幼儿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后,笔者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进行了观察,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整理和与之前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水平。
(一)有利于提高角色扮演水平
引入思维导图后,幼儿的角色扮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思维导图,幼儿明确了在娃娃家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并对角色的分工有了明确的认识,知道妈妈的主要工作是洗衣服、做饭、收拾家,爸爸的主要工作是上班、修理工具等。明确了角色和角色分工后,幼儿的角色行为也突破了单一性,表现更加丰富。
(二)有利于提高想象的转换
在引入思维导图前,幼儿以模拟实物动作为主,想象转化水平较低(案例1)。在引入思维导图后,由于思维导图是以图画的形象展现,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更多的独创性,可以使用代替物,通过想象进行自主创作,想象的转换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案例1:引入思维导图前,在角色扮演中,月月只是简单的将盘子放到桌子上,表示饭做好了。
(三)有利于提高角色之间的互动
在引入思维导图后,因为明确各角色的分工和内容后,幼儿的角色关系之间的互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角色之间有了较多的语言和行为的互动,出现了合作行为,所有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来,他们对角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好的理解,在游戏时可以很好的把握角色关系,从而一起合作完成角色扮演的游戏(案例2)。
案例2:在引入思维导图后,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有了很大的变化,扮演妈妈的涵涵在做饭中发现煤气出了问题,会喊扮演爸爸的小明来修理煤气;妈妈在做晚饭后,会喊全家人一起坐到餐桌前吃饭,吃完饭后,爸爸和妈妈会出现一起辅导宝宝作业的行为。各角色之间有较多的语言和行为的互动。
结语
思维导图的运用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笔者在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实践,验证了思维导图引入幼儿角色扮演游戏中是可行的,思维导图既可以使幼儿更加明确游戏的内容,也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是提高了幼儿角色扮演游戏的水平。因此幼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TonyBuzan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3]李林英,李翠白.思维导图与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