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制订研究

2020-07-04陈志强曹立幸秦有蒋志陈其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3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咨询

陈志强,曹立幸,秦有,蒋志,陈其城

1 引言

胃肠动力恢复是围手术期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1]。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是术后胃肠道功能未能尽早恢复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统称。几乎所有中等及以上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麻醉、液体负荷、止痛药物、炎症等都会对术后胃肠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一般情况下,腹部术后小肠需要12~24 h才恢复蠕动,胃动力恢复时间为24~48 h,而结肠则需3~5 d,即整个胃肠道的运动在术后3~5 d才能恢复[3]。凡超过此时间胃肠功能未恢复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则称之为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4%,远超过感染等其他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差、恶心,严重将引起水、电解质及酸解平衡紊乱、肠粘连、吻合口瘘、肠道菌群失调和营养障碍,从而增加死亡率及住院费用。这是国际上研究热点领域之一[4]。

然而目前行业内缺乏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标准,现有的评价指标零散而不规范[5]。科学地建立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标准,有利于客观评价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以及围手术期临床方案制定、疗效评价、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等工作。因此,本研究应用文献研究、Delphi法、临床评价方法,制订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标准,为术后胃肠功能相关临床、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

2 文献研究

按照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检索词、数据库、检索范围)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证据材料(文献、专著、教材、行业指南等),形成完整的文献数据库;通过证据材料识别、筛选与全文阅读,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文献分析和评价指标的信息提取,提取信息包括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方法、相关指标及评价标准,建立信息数据库,分析和比较不同证据等级下各类评价指标出现频次,以此为依据初步筛选出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构建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初稿。

2.1 确定文献筛选数据库

中文文献检索筛选主要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万方医学网。英文文献检索主要为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2.2 检索年代

中文数据库:1990年~2010年;外文数据库:2000年~2010年

2.3 确定检索式

中文文献检索方式:检索词以“手术、术后、胃肠功能、胃肠动力、胃肠激素、胃电图”在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英文文献检索式:(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or Motilities,Gastrointestinal or Motility,Gastrointesti⁃nal or Intestinal Motility or Intestinal Motilities or Mo⁃tilities)AND(Gastrointestinal hormone)AND(ab⁃dominal surgery ORafter surgery OR operation)。

2.4 获取文献全文

中文文献:CBM数据库中以检索式获得文章题目,直接链接下载原文,不能直接获取原文者在维普或万方数据库中查询检索获得文献;外文文献: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以检索式获得文章题目,浏览文章摘要及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

2.5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相关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综述;②通过内容分析能够提取胃肠功能评价指标的文献。排除标准:①与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无关文献;②摘要无法提及胃肠动力相关指标且不能获取原文者;③重复的文献。

2.6 提取文献相关指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阅读文献相关内容,提取指标评价相关信息,形成Excel数据库,二次筛选文献,剔除重复文献,整理数据库,转录生成SPSS 13.0数据库,进行指标频率分析,整理归纳数据,初步筛选出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构建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见附件1。

3 专家咨询

3.1 第一轮专家咨询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第一轮全国范围行业内专家(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专家为主体)咨询,回收专家咨询问卷,统计分析,进行条目筛选。本阶段研究结果,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制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专家共识;并形成了标准构成的整体框架,由临床评价指标和实验室评价指标组成。

3.2 第二轮专家咨询

针对第一轮专家咨询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将第一轮专家咨询研究结果和重要相关文献资料提供给专家(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员、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等专家为主体),针对标准制订过程的方法和科学性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本阶段明确了本标准制订为系列标准组成;研究过程由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研究组成;第一阶段制订的标准为临床评价标准,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完成;后续通过临床研究完善实验室评价标准。

3.3 第三轮专家咨询

依据前期研究结果,针对临床评价标准的指标构成框架及条目,形成第三轮专家咨询问卷,完成了本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

3.4 第四轮专家咨询

依据前期研究结果,针对临床评价标准的主、客观指标是否恰当,形成第三轮专家咨询问卷,完成了本标准的核心技术内容的调整。

表1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价表

3.5 第五轮专家咨询

针对标准中各条目的科学、合理性、编写细节等问题进行专家咨询。完成本标准内容的确定稿。

4 标准的发布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已由广东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发布,(http://gdstandard.gdqts.gov.cn:8089/gdzj-lsips/standard/showDetail?id=1780ee8 e-7c56-11e9-9ed8-d00d743e9689),并于2015年7月正式实施。

5 讨论

5.1 制定标准过程的科学体会与思路

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6]。医学领域的标准是临床与研究规范化进行的重要保证。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术后胃肠道功能未能尽早恢复带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统称。几乎所有中等及以上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和麻醉都会使术后胃肠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胃肠功能障碍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差、恶心,严重将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肠粘连、吻合口瘘,肠道菌群失调和营养障碍,增加死亡率及住院费用。目前对于术后胃肠功能的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领域之一。

现代医学重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新药研发正在进行[8]。中医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深入系统开展研究。无论从现代医学还是中医学角度,围手术期胃肠动力研究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胃肠动力是胃肠功能恢复的基础[9],科学建立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标准将为术后胃肠功能相关临床、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团队首先充分把握围手术期胃肠功能研究现状,与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性;其次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发挥本团队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组织依托单位的优势;应用文献研究、Delphi法、临床评价研究的方法,制订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标准,为术后胃肠功能相关临床、研究工作提供科学评价的工具。

5.2 对标准内容条目及分值的科学考量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方法进行全面检索和总结分析,确定本标准的条目分为三大类:临床症状类、体征类[10]、辅助检查类。

其次,应用Delphi法将文献研究结果与第一轮调查问卷发放给本行业咨询专家,确定本标准制定分二步进行,第一步制定临床评价标准,第二步制定实验室评价标准;然后针对临床评价标准进行后续专家咨询工作,确定了内涵包括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权重判定;并通过临床试验对本标准进行了评价确定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5.3 对胃肠动力检查[11,12]、胃肠激素[13]等实验室检查评价标准的下一步研究思考

目前,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已经由广东省质监局发布执行,正在部分术科临床应用,和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本标准可供行业内推广应用。在本次标准制定研究过程中,本团队在制定标准过程的科学体会与思路方面,对标准内容条目及分值的科学考量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后续我们将开展胃肠动力检查、胃肠激素等实验室检查评价标准的制定研究,提供围手术期胃肠动力的实验室评价客观数据,进一步形成相应的客观标准。为推动本领域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规范化提供基础。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咨询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