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7-04王云
王 云
(宿迁市沭阳同济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600)
隐形骨折是指由于慢性骨小梁损伤,一直持续到局限性软骨下骨折,并累及关节软骨的一系列损伤,临床上极容易出现漏诊现象。膝关节是全身中结构最为复杂、最大,所受杠杆作用力最强,虽然是一个屈戌关节,但是其运动则是三维。膝关节主要是伸屈运动,在屈曲位兼有旋转运动,同时有很小范围的内外翻的被动运动[1]。膝关节包括由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构成的内侧和外侧股骨关节,以及由髌骨和股骨滑车构成的髌股关节。随着影像学及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在临床上应用,让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形骨折,但是,关于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6月—2019年6月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60例,分别采用X 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男32例,女28例,年龄20 ~65岁,平均(40.35±6.65)岁;其中,右膝29例,左膝31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X 线片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2)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外伤膝部疼痛、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痛现象[2];(3)无心脑血管疾病和入院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过骨肿瘤患者[3];(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入院资料不全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X 线片检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拍摄,拍摄膝关节正位和侧位的X 线片。
核磁共振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1.5T 超导核磁共振仪进行扫描,使用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序列为快速SE T1W1,将T R 参数设置为450m s,TE设置为13ms、快速SE序列T2WI,TR 参数设置为3500ms,TE设置为85m s 及频率选择饱和法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成像(FS),PDWI 的TR 设置为3000ms,TE设置为39ms。行膝关节横断、斜矢状面,向内倾斜10 ~15°和冠状面成像,层厚为5m m,矩阵设置为512×512,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评价。比较不同方式影像学的诊断率;分别记录两种不同方式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确准率较高于X 线的准确率(P<0.05),见表。
表 不同方式影像学确诊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核磁共振技术在骨关节系统的运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骨折的存在并进行大量研究,而X 线平片不能够发现实际存在的骨折,且这种骨折不能靠临床确诊,是一种假阴性现象。隐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急性外伤或骨关节慢性损伤,由于各种原因引发骨质疏松或者其他骨病因素 。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核磁共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确准率较高于X 线的确准率(P<0.05),说明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准率。核磁共振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清楚的显示膝关节隐性骨折的病变特点,明确患者的严重程度,且核磁共振检查安全可靠、无辐射,可以作为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首选检查手段,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和参考[4-5]。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在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确准率,是临床上检查的首选方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