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卧位在新生儿溢乳和睡眠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4冒映宏
冒映宏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在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新生儿溢乳,同时也是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主要的护理内容。由于胃入口处的贲门括约肌较为松弛,但是出口处的幽门括约肌却较为紧张,当奶汁进入到新生儿胃中后,难以通过幽门而进入到肠道,很容易通过贲门反流到食道而溢入口中,进而造成胃食管出现食物反流现象,在喂奶量过多以及新生儿吸入空气之后,就会发生溢奶情况,从而对新生儿发育造成影响[1]。在新生儿护理中,睡眠护理是重要的一个护理内容,在新生儿睡眠时采取有效、安全的体位,有利于延长其睡眠时间,排出吸入空气,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在新生儿溢乳与睡眠护理中应用倾斜式卧位的应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在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共收治148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组74例。实验1组男39例,女35例,平均胎龄为(39.15±1.27)周;实验2组男40例,女34例,平均胎龄为(39.13±1.25)周。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
1.2 护理方法
实验1组:在睡眠期间,协助新生儿应用常规平卧位,将其头偏向一侧,而产妇则在护理人员指导之下,应用倾斜式卧位,将其床头太高10°至15°。
实验2组: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并结合新生儿特点,将婴幼儿所使用的小棉被折叠成床垫,其中倾斜角度为15°至30°,之后将床垫放在软床垫上,在将一块材质柔软的小浴巾,体积约为90cm×90cm,制作成与母体子宫形状较为类似的一个小鸟巢,将新生儿放在其中,促使其在睡眠时采用倾斜式体位。采用这种方式,既能够避免新生儿出现身体下滑现象,还能够提高新生儿安全感与舒适度,而产妇则在护理人员指导之下,应用倾斜式卧位,将其床头太高10°至15°[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溢乳发生率以及产妇开奶时间。
1.4 统计学
本次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开奶时间
实验2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以及开奶时间明显优于实验1组,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开奶时间(±s,h)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开奶时间(±s,h)
组别 例数 日均睡眠时间 开奶时间实验1组 74 17.15±1.25 27.35±3.69实验2组 74 20.22±1.59 18.49±2.25 T值 13.0575 17.6350 P值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溢乳发生率
实验1组(n=74):溢乳例数为11例,总溢乳率为14.9%;
实验2组(n=74)溢乳例数为2例,总溢乳率为2.7%。
实验2组新生儿溢乳率为2.7%,明显低于实验1组14.9%,其中T值为6.8308,P值为0.0089,P<0.05,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当产妇在分娩之后,其宫腔中会残留大量坏死黏膜组织、粘液以及血液,需要及时将这些物质排出产妇体外,否则会对其子宫收缩带来影响,延缓子宫复旧[3]。故而,在产后调整调整产妇体位处于倾斜式卧位,能够帮助产妇排除恶露,防止恶露堆积在产妇宫腔中,影响到气子宫复旧,促使产妇得到进一步康复。大多数新生儿所使用的床垫是平垫,为了避免出现溢乳现象,在产妇喂奶之后,护理人员会将新生儿托在其肩部,轻轻拍打新生儿背部,促使其进行打嗝,在完成打嗝之后,调整新生儿体位处于仰卧位,然而由于新生儿的胃肠道具有特殊生理特征,若使用卧位会造成新生儿出现不适感,这不仅会提高溢乳发生率,还会对新生儿睡眠质量造成影响。而通过制作倾斜式床垫,促使新生儿在睡眠时能够采用倾斜式卧位,促使其胃处于水平下垂状态,有利于胃内容物进入到肠道中,排出吸入空气,以此来降低溢乳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2组新生儿日均睡眠时间以及开奶时间明显优于实验1组,P<0.05;实验2组新生儿溢乳率为2.7%,明显低于实验1组14.9%,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倾斜式卧位护理应用在新生儿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溢乳发生率,延长其日均睡眠时间,还能缩短产妇开奶时间,有利于新生儿成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