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学业发展指导“精准滴灌”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7-03齐晶
齐 晶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学业发展指导与传统意义上对学生进行重点教育、补差的学业辅导不同,它是一个可持续、全方位的发展辅导系统,其目的是给予学生全面的综合性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目标对象是全体学生,不仅要指导学业,还要关注影响学业的因素,根据大学各阶段学生学业不同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学业发展指导。
以往的学业指导多倾向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调试和学业问题的矫正,普遍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重说理教育轻人文关怀,缺乏对个性化学业辅导需求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根源探讨研究;第二,重形式轻方法。学业指导队伍专业性欠缺,更没有完善的制度依托;第三,重局部轻整体。偏重于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特殊帮扶工作,面向所有学生的全覆盖性学业指导重视不够。为应对这些问题,二级学院在充分摸清学生特点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精准识别”“精准结对”“精准指导”“精准评价”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学业发展指导“精准滴灌”模式。该模式结构如图1 所示。
一、精准识别
图1 二级学院学业发展指导“精准滴灌”模式
(一)基于不同学业影响因素精准扫描
学业发展问题根源有很多,有的是学习能力问题,有的是经济困难而学习分散精力,有的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和态度导致动力不足,或者是单纯的方法不当影响了学业,也有可能是基于心理问题及自我意志力薄弱等因素。
精准识别就是根据群体类别的视角维度,按照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精准分类。学院在新生入学后建立个人学业档案,通过对学生高中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入学后学习成绩和具体学业表现的追踪,在全体学生范围内进行调研和分析,将学生学业影响因素作为分类依据,共分为经济原因、动力原因、方法原因、心理适应原因、自我管理原因以及个性发展需求的“五因一需”六个方面,据此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在这个分类中单列了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业优秀生,他们需要个性化的学业提升方案。
(二)基于不同学业发展阶段精准分层
按照不同学业阶段特点及学生学业发展的整体路径,将整个学业过程纵向划分为新生适应、学涯规划、学业救助及提升、学业创新发展四个阶段,这个划分使每个学习阶段都有所侧重,契合了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与大学四年的学业重点进行总体上的模糊对应。如大一新生着重开展学业适应性教育;大二着重于学业的总体规划;大三针对部分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积极的学业救助和学业提升;大四学生更需要发展性提升为进入下一人生阶段进行学业准备。
(三)基于不同学困程度精准分级
按照不同学业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业指导需求,学院每学期初组织开展学困生筛查工作,根据学业档案及学业预警严重程度进行横向比较,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业需求划分关注层级,存在1 门及以下不及格者被列为一般关注对象,2~3 门成绩不合格者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3 门及以上成绩不合格者被列为特别关注对象,“一般关注”“重点关注”“特别关注”这三个层级,层级越高,需要关注的程度越大,需要精准帮扶的措施越多。筛查结束后,学院组成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研判组进行研判,并安排精准结对人员,制定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学业帮扶方案,实现“一人一策”。学院还建立了学困生数据库,以学生个案形式录入,数据库根据关注对象的学业变化进行实时更新,因此层级判定也是动态的。
此外,学院层面各年级的学业精准识别也非常关键,学业分析与报告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业分析报告制度囊括每月一次的学情分析、每学期一次的学业分析和四六级成绩分析以及“优良学风班级”和“优良学风宿舍”的成绩分析,它可以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业变化及问题,以此对个人及班级的学业情况进行整体把脉。
二、精准结对
(一)根据不同学业影响因素:“一对一”精准结对
精准识别只是学业发展指导中实现“精准滴灌”的第一步,对象清晰了,下一步就需要确定具体由谁来指导。经济困难、动力不足、方法不当、心理适应不良、自我管理缺乏的“五因生”以及有发展性学业指导需求的学业优异生是学业发展指导的基础性工作,对这类群体,学院采用“一对一”精准结对制度。
“一对一”是指一名帮扶人员和一名“五因一需”生结对,分别为由一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与一名经济困难的同学结对;由一名学生党员与一名动力不足的同学结对;由一名学霸与一名方法不当的同学结对;由一名班级心理委员与心理适应不良的同学结对;由一名主要学生干部或者宿舍长与自我管理缺乏的同学结对;由一名先锋党员与一名学业优异生结对。这种结对方式与“五因一需”的学业影响因素一一对应,有效地将学业指导工作与贫困生资助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宿舍学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
(二)根据不同学业阶段特点:“老带新”精准结对
由于大学四年的阶段性特点,整个学业过程中新生适应、学涯规划、学业救助及提升、学业创新发展四个阶段,结对方式也具有阶段性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学院创建了“老带新”精准结对制度。大一到大三阶段,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朋辈学业辅导员,朋辈学业辅导员由上一级同专业学业优秀的老生担任,这种方式使得低年级的同学既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又可以通过老生获取思想上、生活上的辅导,缓解新生心理上及学业上的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业状态。
(三)根据不同学业发展目标:“多对多”精准结对
大四学业关注的重点为学业创新发展,这时候部分同学面临考研深造的目标,部分同学面临就业的任务,还有的计划投身创业大军。这一阶段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多对多”结对方式,即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目标进行分组,并建立一支校外导师团,学生以小组形式与相关导师结对,采用“多对多”座谈、线上与线下指导相结合等工作方式,这种方式便于导师精细化管理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节省大四学生宝贵的时间,还可以在小组内形成相互交流、督促的学习氛围。
三、精准指导
(一)线上线下“学业导师制”实现全天候精准指导
学院建立“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由每位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可以自愿选择自己的学业导师,导师相应负责各层次学生的学业指导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实施个性化、全天候的学业指导方案,保证学业指导全覆盖和针对性。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兼任学生的考研导师,教师加入学生学业发展指导行列,成为了学生学业成长的引路人。
为方便开展学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学院组建了一支学业咨询师团队,并建立值班咨询师预约咨询制度,学院每天定时发布各时段可以进行预约咨询的教师,学生则通过“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网络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值班教师线下面对面地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学业导师主要开展专业指导、解答专业困惑;辅导员则把日常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心理相结合,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退休教师对学业规划的整体把握更强,可以为学生提供宏观的建议。
(二)学生党建“三个一”工程实现全面化精准指导
学生党员是一支优秀的学业指导队伍,通过党校的学习及专业的提升,可以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业水准引导帮扶对象,同时身为同龄群体的学生党员更易了解帮扶对象,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
学院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结合,将学业帮扶和学业提升作为学生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学院可以成立以学生党员为组长和副组长,入党积极分子为组员的党小组,着力实施学生党小组学业引航“三个一”工程,这项工程包含两层含义,第一针对学生党员的自身建设。明确要求每位党员每学年要参加一次科创项目、组织一次学风宣讲会、成为某一学科优异生,这种方式既可以提升党员队伍的学业水平以及党员帮扶对象的整体形象,又便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业帮扶工作;第二是针对帮扶对象。要求每位党员每学年要对接一个班级、一个学生宿舍和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种做法不但在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之间搭建起了学业交流互动的平台,加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工作,同时还通过对接班级与宿舍,有效助力了优良学风宿舍、优良学风班级的评建工作,推进了党小组内部的学业互助与提升。这些工作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相结合,有利于从点到线到面卓有成效地实施学业提升工作。
(三)心理服务“朋辈学业辅导员制”实现全过程精准指导
有很多同学的学业问题与心理问题密不可分。学院从成绩优异、具有较高学业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大二、大三学生中选拔聘任朋辈学业辅导员,以“老带新”的方式开展学业指导工作,保证每位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全过程都有朋辈辅导员的一对一帮助。朋辈学业辅导员一方面指导和帮扶同学学业,为部分学业困难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服务,同时通过辅导的互动、高层次的培训以及平台搭建,朋辈学业辅导员本身也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身学习,进而进一步提高个人学业水平。
学院还建立了优秀朋辈学业辅导员值班制度,在教学楼设立朋辈学业辅导员值班室,安排优秀的朋辈学业辅导员在无课时间轮流值班,就公共课及专业课面向全院学生答疑,提供相关学习咨询,这种“老带新”跟踪指导的制度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业信息饥渴的问题,填补了专业教师指导覆盖不到的空白,同辈的关系更容易让他们走进学生心灵。
(四)榜样引领“大咖小微课堂”实现全方位精准指导
学院根据学生需要不定期组织“学业大咖小微课堂”。“大咖讲堂”主讲群体是学院聘请的校内外专家、优秀校友,并附加相关网络课程,“大咖”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业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志向,进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小微”课堂的讲师分为两个群体,第一个群体是各专业的学霸,主讲自己擅长的方面,发挥朋辈力量在促进学生学业成长发面的积极作用;第二个群体是在挑战杯、国家奖学金、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等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以及在考研、考编、就业等方面获得不俗表现的学长学姐,主要是分享相关经验,以榜样带学,以比赛促学。小微课堂由学生自发申请开课,根据开课次数和时间,在综合测评中加量化积分,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咖小微课堂”主讲内容丰富,涉及学业的方方面面,旨在通过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学业进行全方位的学业指导。
四、精准评估
(一)诊断性评估
诊断性评估是对个人及班级学业情况的具体诊断。学院依托于“学业发展与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的预约和反馈功能,将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学业指导工作,通过对平均学分绩点、学习成绩优秀率、学习成绩不及格率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数据的系统分析,以量化数据、日常评测、延续措施、营造文化等方式,保障学业诊断工作的动态监测和常态化运行。同时,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全员学情分析,生成个人学情分析报告单,从班级到学院组织各类学业分析报告会,对个人及班级的学业情况进行整体把脉。
(二)导向性评估
导向性评估是从学院层面明确学业工作的导向。学院单列学业评奖评优工作,制定《优良学风班级评选细则》以及《优良学风班评选指标体系》,通过优良学风班级评审、优良学风宿舍创建及“十佳学习标兵”等专门的学业评优活动,明确目标导向,鼓励从学生到宿舍到班级根据量化指标在学业上严格自我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优良学风。
(三)发展性评估
发展性评估是对学生学业情况与未来发展关系的追踪评价。学业评估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用发展的眼光聚焦学生个体的成长变化。因此学业评估除了考虑到客观成绩外,还需要使其具有更深远的内涵。学院制定了“杰出校友计划”,建立校友资源库,成立校友奖学金,分年限追踪学业优异校友的未来发展情况,聘请他们担任学业优异生的结对导师,并邀请他们参与大咖课程,这种做法不仅为在校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业帮助,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在校生的学业追求,而且促进了学业评估的精准化和可持续性。
(四)反馈性评估
反馈性评估是对通过评估获得学业指导工作的反馈。建立学困生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对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追踪和反馈,学困生数据库掌握着不同等级学困生的基本资料,学院在尊重和保护学困生学习隐私的同时将数据库的维护责任到人,通过对学困生学业学情分析、精准帮扶人员、采取的帮扶措施、措施所产生效果的登记,实时监控并动态反馈学困生学业进展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业问题,同时根据学困生的进步程度调整帮扶办法,及时给予鼓励。经过精准结对确定的帮扶人员对学困生的学业反馈每月一次,学困生的关注等级每学期判定一次,使学业问题逐步排除,等级逐步降低,直至撤出学困生数据库。
帮扶人员的精准反馈是学困生数据库有效运行的基础,为此学院一是确立了针对帮扶人员的定量考核办法,随时淘汰不合格的结对同学,二是加大力度奖励帮扶对象取得较大进步的结对同学:对结对服务过程进行追踪反馈、对结对效率进行奖惩。学院成立了以辅导员为组长的帮扶小组,这样不但便于沟通学业导师与学困生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做好帮扶同学的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