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2020-07-03卢淑芳韩许燕
卢淑芳,杨 伟,韩许燕*
(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上海 201100)
结肠癌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临床常采用手术及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术后化疗会对患者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产生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癌性疲乏现象,不利于化疗的顺利展开及患者恢复,因此需给予护理干预[1-2]。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心理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43-59岁,平均年龄(51.46±6.79)岁。观察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43-59岁,平均年龄(51.52±6.74)岁。比较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护理干预,①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②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化疗及相关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度及家属的护理水平,增加患者信心;③鼓励患者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快走等,提高患者身体素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重拾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向患者介绍负面情绪对治疗的不良影响,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引导患者发泄因化疗产生的恐惧、焦虑及抵触情绪,指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等转移注意力,保持愉悦的心态;嘱咐患者家属安慰及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月。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3]对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进行测定,该量表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疲乏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处理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CF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CF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结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出现腹痛、便血、下肢肿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晚期还会出现腹腔积液、水肿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常采用手术及化疗治疗,可有效清除病灶,提高患者生存期。但身体创伤、疼痛等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抵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展开及患者身体康复[4]。因此,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必要。
表1 两组患者CF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CF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n=40) 6.73±1.15 4.65±1.12 8.195 0.000观察组(n=40) 6.82±1.18 3.27±1.08 14.036 0.000 t 0.346 5.610 P 0.731 0.00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CF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表明结肠癌术后化疗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传统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健康教育及运动指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身体素质,为化疗的顺利展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但其并未考虑到负面情绪对疾病的不良影响。个体化心理护理通过加强沟通,向其讲述成功案例,可极大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通过引导患者发泄出负面情绪,并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方法,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嘱咐患者家属鼓励并安慰患者,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极大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5]。
综上所述,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