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袋料栽培黑木耳不同配方筛选试验
2020-07-03黄家进
黄家进
(那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百色市 533900)
黑木耳(Auriculaia auricmlae)在我国生产栽培历史悠久,传统普遍采用杂木林段木栽培技术,生物转化率不高,产量很低,每年消耗很多的杂木林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虽然经过栽培技术改造,采用段木切片粉碎代料栽培,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了杂木林源的使用量,但每年还要消耗大量的杂木林源,比如:2017 年全国黑木耳总产量为638.84 万t,按照转化率60%计算,需要杂木林源1065万t以上[1],对环境生态保护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2017年,那坡县桑园投产面积约2333hm2,年产鲜桑技3 万t,可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资源丰富。桑枝中含量有较多的粗蛋白、木质素、多戊糖、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是种植药用菌与食用菌的天然基质材料[2]。但每年利用栽培黑木耳只有50 万棒,利用桑枝0.05万t,利用率只有1.67%,同时,在由于未完全掌握最佳配方技术,平均产量只有6.52t/hm2,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本研究于2018年秋季进行了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试验,探索利用桑枝屑作为主料、麦麸作为辅料在栽培生产黑木耳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黑木耳生产提供适合栽培基质配方。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栽培品种 黑木耳AP01
1.1.2 试验栽培材料 主料:桑枝;辅料:麦麸;添加料:石灰、石膏、过磷酸钙。
1.1.3 试验栽培袋规格 16.2cm×35cm的聚乙烯料袋
1.2 试验配方
母种由生产供应商培养好后提供,原种为常规培养基:各处理配方见表1。
表1 桑枝袋料栽培黑木耳试验配方表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在那坡县者兵桑蚕专业合作社进行,设计7个处理和1个对照,设置三个重复。接种后移入培菌室,每个100袋(5m2)为一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多余菌袋作保护行,不计产。统一菌种,统一主料及辅料种类,统一培养,统一进棚时间,统一放置在大棚同一层。
1.4 试验场地概况[3,4]
栽培场地选择在水源充足、通风向阳区域,并在栽培场地建设有符合无菌生产环境的消毒室、接菌室、培养室,栽培棚多以铁架水泥地板为主,为防止动物破坏,需在网围栏,同时避免场地过于干燥,建议四周围有遮阳网等降温物品。
1.5 栽培管理[2]
1.5.1 原料预处理 桑枝采购回来后,及时进行粉碎和晒干备用,装袋及灭菌前按试验处理设计配方所需的桑枝、麦麸、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等原材料,进行过秤收取在干净地板用人工充分混合。
1.5.2 装袋及灭菌 选规格为17cm×33cm的聚乙烯料袋,机器装袋、每袋干料净重0.6kg。高压(1kg/cm2)灭菌2h,冷却后接种。
1.5.3 接种 待培养料袋内的温度降至25℃以下时,放入经药物灭菌好的接种箱内,在无菌操作下,每个处理各接500袋。将接好种的培养料袋放入黑暗通风良好经消毒处理的培菌室内进行菌丝培养。
1.5.4 暗室培养菌包 接种后7d 内室温需要控制在27~28℃,菌丝迅速成活定植,7d后室温可调低温度,可控制在24~25℃[3]。为减少二次感染导致感染率提高,前期建议不要翻袋。一般40~45d 后,菌丝可走满袋。
1.5.5 出耳管理 当菌丝走满菌筒时,将菌筒搬入棚内,排上培养架,让菌丝恢复2~3d 后开穴。穴间距5~6cm。开穴时用锋利刀片将薄膜割约1cm 的“/”型刀口。一般每袋开2到4穴,开穴后喷水盖薄膜保湿催蕾,应避免高温时开穴催蕾。
1.5.6 采收与采后管理 耳片充分展开,变软,腹面出现白粉层(孢子粉)时停水1~2d 后采收。采收时要留下少量耳芽,以利第2 潮出耳,一般可收3~4潮。
1.5.7 生产记录及产量统计 木耳接种后,从进入培养室开始,各处理随机抽取10 袋定期,进行生长情况观测及记录,观测及记录内容:菌丝洁白情况(浓白、较白或灰白),粗壮程度(粗、较粗、细),菌丝萌动吃料期,菌丝满袋期,第一潮菇开始采收时间,第一潮出菇时各处理所占包数及产量,最后一潮开始采收时间,最后一潮出菇时各处理所占包数及产量,各处理每潮菇的产量,各处理的总产,平均生物转化率,单个菌包平均产量等。产量统计:在采收时按各处理采收到的鲜木耳过秤重量记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
发菌阶段各处理菌丝长势见表2。
表2 各处理配方菌丝生长情况及鲜耳产量
从表2看出,从菌丝生长情况看,A、B、C、D处理菌丝长势良好,速度较快,洁白,粗壮浓密,生长整齐均匀,满袋天数为37d,与对照相比快8d,E处理菌丝虽然洁白,但长势一般,满袋天数为40 d,比对照快5d,F处理菌丝较白,长势一般,满袋天数为42 d,比对照快3d,H 处理菌丝灰白,长势比较差,满袋天数为44d,比对照快1d。可见,利用桑枝作为主料,麦麸作为辅料,添加石灰、石膏、过磷酸钙作为调剂料配制的木耳栽培料,以桑枝占78%~87%、麦麸占10%~19%、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各占1%的配方比较适合,这可能是桑枝和麦麸各占的比例比较适合,其基质坚固性好、颗粒粗长,装袋后透气性好、利于菌丝蔓延,黑木耳菌丝生长良好。
2.2 不同处理对木耳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桑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天然生物碱、多酚、多糖和黄酮类等物质,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麦麸含一定淀粉对桑枝栽培木耳基质固性形成有良好的配合作用。
从表3 看出,各处理中以A、B、C、D 为好,各处理平均鲜耳产量分别为37.06kg、37.94kg、39.17kg、40.63kg,比 对 照 产 量 分 别 高23.5kg、24.38kg、25.61kg、27.07kg,生物转化率达61.7%~67.2%,以桑枝和麦麸为主要原料栽培木耳,利用麦麸中含有的一定淀粉,其基质坚固性好、颗粒粗长,利用麦麸中的麦皮,装袋后透气性好、利于菌丝蔓延,黑木耳菌丝生长良好。处理E、F、H,平均鲜耳产量分别为31.96kg、26.3kg、16.6kg,只 比 对 照 产 量 分 别 高18.4kg、12.74 kg、3.04 kg,生物转化率低于53.27%。可能以桑枝和麦麸为主要原料栽培木耳,桑枝比例过大,麦麸比例过低,利用麦麸中含有的一定淀粉使其基质坚固性不好、颗粒松散,难以固形,不利菌丝萌发定植和生长。
表3 桑枝袋料栽培木耳不同配方处理产量对比表
3 栽培生产上推广采用配方建议
那坡县桑枝栽培食用菌资源丰富,成本比较低,在利用桑枝作为主料栽培黑木耳生产上,以桑枝粉占78%~87%、麦麸占10%~19%的、石灰、石膏、过磷酸钙各占1%的配方比较适合,经济效益比较高。如果麦麸占的比例在20%以上,由于南方麦麸本地货源少,大部分必须从北方调入,加上运费等相关费用价格比较高,将增加栽培料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不显著[4];同时麦麸中含有一定的淀粉,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高容易变质霉烂,也不利黑木耳的正常生长。
4 结语
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作为农业产业开发,对增培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保护种桑养蚕地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