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研究
2020-07-03白天昊
白天昊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作为国家不断输出和贡献人才的大学,在武术的传承和发扬中成为最能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播发扬武术中,构成高校主体的成为了主力军。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高校对开设武术课程政策的改变,也影响着武术的推广。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和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1]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感受都存在差异性与复杂性,所以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到大学生在主观上是如何看待武术,在液态上对武术知识和文化的认知的掌握程度。武术课受到教学内容,场地设备等客观因素的原因,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从而使武术在继承上受到限制,推广上受到制约。高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武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大学生学习武术技能,更要学习有关武术的理论知识。[2]
本研究将对东北林业大学武术选修课大学生进行样本抽取,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参加武术选修课的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剖析参加武术选修课的大学生对武术产生错误理解的原因,找到影响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的因素,并尝试探索出如何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并能顺利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武术运动的普及程度,为大学教学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通过武术教学课,激发热爱武术的内生动力,[3]使大学生从武术锻炼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满足感、获得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武术选修课。对武术选修课学生211人进行武术认知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了解各高校对武术课程发展状况,出现问题,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等资料进行整理与剖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专家咨询法
询问授课老师,咨询东北林业大学武术课程政策,武术课程开展情况,以及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等问题。
1.2.3 问卷调查法
表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统计
本研究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出“东北林业大学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研究调查问卷”。向东北林业大学参加武术选修课的大学生发放。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发放问卷进行回收和统计。
1.2.5 逻辑分析法
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具体手段,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和走访时获得的各类讯息进行分析,并认真的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图研究成果的进行梳理,从而提出能够具有实践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北林业大学武术教师对武术课程开展现状及学生情况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的各类选修课及选修课程的内容都是大学生通过网上自主选择。体育课目前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教学内容以球类为主。武术课程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开课情况处于低水平运行。2015年之前招收武术一级、武术二级运动员,2015年后停止招生武术高水平运动员。武术课程分为4个时间段,每班30名学生参加,授课内容主要以武术套路为主,其次是散打和太极拳。
绝大多数选修武术课的大学生考入大学前普遍以学习为主,缺乏体育锻炼。速度、耐力等基础运动能力偏低,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等技巧能力偏弱。武术基础空白,学习武术动作乏力。他们喜欢参与课堂活动,但动作稍有难度又容易退却。挫折感强,经受几次失败后就容易失去对学习武术的兴趣。主动选修武术课的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是源自对武术痴迷,例如武术协会会员。另一类是受武侠文学的影响,追求“侠之大义”,圆内心世界的“武侠梦”。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在网上选体育课时没选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不得才已选择武术课。影响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主要表现在场地不足,学生运动能力差,接受武术训练能力不足。大学生对于武术概念还停留在武侠电影和小说中,对武术套路基本为零认知。对于传统武术文化只是通过一些媒体网站了解点“皮毛”。在大学之前的体育课上,大学生从来就没有了解过武术套路,在选择武术选修课后,作为中华文化“国宝”级的中华武术和他们头脑中“飞檐走壁”式的武术存在距离和差异。
2.2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认知武术的方法途径
2.2.1 大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概况
表2 大学生最早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武术的(N=211多选)
如表2中所示88.63%的大学生是通过武侠影视作品来了解武术的;有33.18%的大学生通过上武术课的方式来了解武术的;22.75%的大学生是通过参加武术群体活动的方式来了解武术;有51.18%的学生是通过看武侠小说的方式来了解武术;最后有30.33%的学生是通过观看武术比赛来了解武术。可以归纳出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武侠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的方式来了解武术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是直接参与到武术活动中去,这就说明大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程度不全面,对武术不了解。
2.2.2 对武术起源的认识
关于武术的起源问题。目前说法不一,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武术起源说”。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武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出于本能必须与自然界和禽兽搏斗,不断积累攻防搏斗技能,并逐渐自觉地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武术源于古代的战争,武术起先用于人与人斗争的自卫搏斗技术,在古代各氏族时期以及封建社会的战争实践中逐步演变而来,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各诸侯争霸,各朝代更迭,使用武力成为了掠夺土地和资源的主要手段。[4]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武术的起源学说。
表3 武术起源于哪里一览表(N=211多选)
如表3调查显示,学生对武术起源问题缺乏精准的认知。可以看出有51名学生选择生产劳动,56名学生选择军事武艺;59名学生选择民间艺术,虽然被选择的数量最多,但认为武术源于民间艺术的认知是不正确的;有4名学生不清楚武术来源于哪里,显然是缺乏武术概念。
2.2.3 对武术具有的价值认识
表4 武术具有哪些价值一览表(N=211多选)
武术在中国流传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没有被历史淘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武术仍然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在不同时期对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武术共有五个价值,分别是武术的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5]
由表4可看出76人选择了健身价值;52人选择了技击价值;59人选择观赏价值;50人选择教育价值;54人选择了实用价值。说明学生对武术的健身价值有着相对较深的认知。68.25%的人选择实用价值,武术不具有实用价值,部分学生把“实用”与“功能”的概念产生了混淆,既说明武术选修课的内容对学生产生误导,又说明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偏低。
2.2.4 对选择武术功能的认识
武术按照功能分类,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表5 武术的功能分为哪几类(N=211多选)
由表5可知74人选择竞技武术,70人选择健身武术,21人选择学校武术,56人选择实用武术。分析得知,在武术的四大分类中学校武术仅占27.01%,可见学生对于武术在学校武术这一分类的认知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2.2.5 影响大学生认识武术的因素
表6 影响因素调查表(N=211多选)
通过表6可知,66.82%的大学生认为器材场地短缺,66.35%的大学生认为练习的时间不足,41.71%的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44.55%的大学生认为教学水平方法不当,32.7%的大学生认为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4.74%的大学生有其他想法。其中场地器材设施短缺和练习内容不足所占比重加大,说明缺少良好的习武氛围,从而影响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应该拓展学校武术教学的新思路,再造武术交流新平台,充实武术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完善武术教学的评价新机制。
2.3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对武术选修课认知分析
2.3.1 大学生选择武术选修课程的理由
表7 大学生选择武术选修课理由情况分析(N=211多选)
如表7所示,62.56%的大学生选择武术选修课的主因是要继承传统文化,有60.56%的大学生选择武术选修课的内动力是被武术魅力所吸引,有86.26%的大学生选择武术选修课的首要思路是锻炼身体,18.48%的大学生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择武术选修课,仅3.32%的大学生是盲目选择。由此可见选择武术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是想要锻炼身体,其次都是对武术感兴趣,只有很少比例的大学生是仅仅获得学分而已。
2.3.2 大学生对武术选修课教学内容认知分析
表8 大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认知一览表(N=211多选)
表8所示,可知有12.32%的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拳绣腿,有 41.71%的学生认为武术是实战演练,有2.84%的学生认为武术只是虚张声势,有92.42%的同学认为武术是强身健体,有87.68%的学生认为武术可以继承传承,有5.21%的同学认为武术是恃强凌弱,有54.03%的学生认为武术是维护正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认为武术是强身健体,继承传统,维护正义的同学最多,可见大学生有正直的道德品质,对于武术的看法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武术是虚张声势和恃强凌弱的,应该加强他们对武术的认知。
2.3.3 大学生对武术选修课教学效果分析
表9 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武术选修课程目的的原因(N=211多选)
通过表9能看出,有83.4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开设武术选修课原因是要继承传统,有13.27%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以后就业能提供新的道路,有87.2%的大学生认为开设武术选修课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有79.62%的大学生认为开设武术选修课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有43.1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开设武术选修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53.55%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由此看出大学生的想法多样,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丰富了课余生活与强身健体。只有少部分学生想要以后通过武术找到工作的出路。
2.3.4 大学生对武术选修课教学方法手段分析
图10所示,有77.73%的学生认为武术本身魅力巨大,有70.62%的学生认为武术的健身效果明显,有20.3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技术水平高,有33.1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心强,有38.8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非常有吸引力。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喜爱上武术课的源于武术的巨大魅力和武术的健身明显成效。同时,教师授课也要补短板,提质量,增强增强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表10 大学生对武术选修课教学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生对武术理论整体认知程度总体呈现浅、旧、低的特点,不能准确的呈现武术内涵。
大学生了解武术的有效途径少,很多学生在上大学选修武术课之前并未接参加过具有真正意义的武术活动。
大学既是武术传播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大学生德育的主战场。既要满足当代大学生增强体质,掌握防身技能,丰富大学生活的需求,还要“寓教于武”“练武先养德”,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武术教学中。
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程度凸显当前高校武术传播与发展现状。武术选修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武术选修课的软硬件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场地器械充足程度等,在今后还需要多加改善。
通过调查得知,武术文化不仅有益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有效的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完整人格。大学生能否对武术本身形成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认知,是关系着高校武术开展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就大学生本体而言,要潜心研习武术,全面掌握武术知识,在习武中养成中华文化的“浩然正气”。东北林业大学武术选修课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还停留在“喜欢”的感性认识上,还缺乏理性的认知。
3.2 建议
强化武术文化课教育,使大学生深入解武术文化,丰富知识储备。强化武术意识,注重武术传承,丰富大学生活,培养爱国主义,树立文化自信。
努力在东北林业大学营造一个健康的武术生态环境,配齐相关的训练器材,配备良好的武术教学专用场地,组织多层次多样化有差异性的武术活动。[6]
以大学生的学习武术合理要求为导向,对武术课程进行资源再造,编写武术教学新教材,完善武术教学新内容,拓宽武术教学的新评价体系。从实际出发,牢固树立“以德树人”的教学观,提升大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度、兴趣度、参与度,激发学生们对武术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