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护行为的影响
2020-07-02刘晓艳李艳芳张亚茹
刘晓艳 李艳芳 张亚茹
(1.陕西榆林市第二医院骨科,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第二医院骨科医院一病区,陕西 榆林 719000;3.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04)
颈椎骨折患者大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造成不同程度截瘫。康复期间遵医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改善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及预后质量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1-3]。本方案采用延续性护理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符合出院指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37±6.48)岁,致伤原因构成:高处坠落伤11例,交通伤20例,击打伤6例,其它3例。学历水平:初中15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2.21±6.43)岁,致伤原因构成: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伤21例,击打伤8例,其它1例。学历水平:初中16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与对比研究。
1.2治疗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实施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患者符合出院指征后,两组患者均予以骨科患者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再予以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延续性护理为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再予以延续性护理:(1)建立护患联系渠道。(2)患者出院后每日向患者每日推送一条颈椎骨折相关健康信息。(3)每日定时了解患者身体感受,尤其是颈椎骨折相关症状是否出现变化,指导患者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每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康复期间遇到的问题等,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5)每个月上门随访一次,实地了解患者饮食、功能锻炼、日常活动情况、用药情况、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情况,并纠正存在的可能影响康复治疗的问题。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随访。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随访期间对其进行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及自护行为(ASAS-R-C调查表)调查,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者6个月观察期内并发症情况并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率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一周的功能锻炼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依从率比较(n=40)
2.2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护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第一周ASAS-R-C各维度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SAS-R-C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后自护行为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6个月观察期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并发症率比较
3 小 结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四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患者居家康复期间,但由于临床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康复锻炼方面的专业知识,降低手术治疗的效果[4-7]。因此,如何提升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院后遵医进行功能锻炼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
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为病情复杂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康复工作重要补充,逐渐为临床和患者所接受[8]。自从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明确提出了延续性护理的概念为设计一系列行动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间转移后得到延续性的照护[9]。我国人口中众多,医疗资源分布因地区差异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经治疗后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均采用居家康复的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较好地将医院的医护资源与家庭的居住环境相结合,使患者尽可能得到不间断的照护,促进病情康复[10]。本方案采用延续性护理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的出院指导加回院随访的方式,其显著提升了患者居家康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率。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依从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