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及自我效能干预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7-02王宇华程湘琦
王宇华 程湘琦
(1.西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陕西 西安 710021;2.西安市中医医院介入科,陕西 西安 710021)
随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日益加剧与空气环境的不断恶化,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之而来,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1]。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漫长,且症状易反复发作,加上多数老年患者的知识接收能力低下,缺乏足够的疾病认知,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最终影响疗效[2]。因此,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缓解负性情绪意义重大。鉴于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治疗性沟通系统与自我效能干预,引入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3];(2)年龄≥60岁;(3)具备随访要求;(4)对本次研究项目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免疫缺陷等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疾病者;(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存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5)重度营养不良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共有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1±4.8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6例、病毒性肺炎5例、肺部感染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3例、细菌感染性哮喘8例。干预组有男33例,女17例;年龄62~84岁,平均(72.68±4.75)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5例、病毒性肺炎5例、肺部感染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细菌感染性哮喘9例。本次研究工作得到了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临床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组基于常规护理采取治疗性沟通及自我效能干预,首先成立干预小组,由呼吸内科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学历高的5名责任护士组成,对小组成员展开治疗性沟通与自我效能干预的培训,使每位成员掌握相关内容、技巧及具体流程。具体实施:(1)治疗性沟通:①交际性沟通: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讲解病区环境、规章制度、设备设施以及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交流期间始终面带微笑,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②评估性沟通:交际性沟通之后,进行深入交谈,鼓励患者畅所欲言,说出内心的感受与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掌握其发病前后的情绪变化,分析导致不良情绪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③治疗性沟通:与患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交流,可通过开放式提问、讲解健康教育处方、列举相关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使其理性、冷静的分析问题,正视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由于本次患者多为老年人,护理人员可利用共情理论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并及时以理解、接纳的态度予以回应,以减轻患者陷入困境中的孤独感和疏远感,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为其建立个体化心理防御机制,可通过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如暗示、转移、宣泄等,纠正其不良心理。治疗性沟通在每天下午3:30~5:00患者的病房内进行,每次10~45 min,1周为1个疗程。(2)自我效能干预:①亲身体验:向患者传授正确的呼吸锻炼方法,并指导其掌握有效清理呼吸道的方法,鼓励患者建立训练记录卡片以及呼吸疾病日志,进行自我病情监控,即每日详细记录自我管理行为的证实情况,并逐渐调整,发挥自我督导作用,呼吸疾病日志的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日常生活情况、发作诱因与时间、治疗方法及药物、夜间睡眠情况以及自觉症状等,记录每日呼吸训练时间及训练过程中的不适情况。②间接经验:召集疾病类型相同的患者开展每周集会,每次30 min,主要是有请恢复效果满意、沟通能力强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呼吸功能锻炼的经验与心得等。
1.3观察指标 研究者在入院第1天、入院第15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 HADS)以及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GSES)[4-5]、自制的依从性调查表、简易生存质量量表(SF-36)[6]来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间依从性差异及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的差异。
2 结 果
2.1HADS、GSES评分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压力与自我效能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DS较前有所下降、GSES升高,组间对比发现,干预组HADS、G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S、GSES评分变化(n=50,分)
注:t、P值为各组干预前后比较;t1、P1值组内干预前后比较。
2.2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 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n=50,n(%)]
2.3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SF-36 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仅在躯体疼痛上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均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n=50,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 论
目前,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国家公共社会问题,另有研究预测,到2020年呼吸系统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人数的庞大,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负担,全面有效的控制疾病发展需要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而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其自我效能感[7]。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对人们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评价,此评估的结果又反向决定了他们解决特定任务中的问题的能力[8]。
为进一步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改善其负性情绪,本研究尝试将治疗性沟通与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所有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DS较前有所下降、GSES与生存质量水平升高,组间对比发现,干预组HADS、GS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仅在躯体疼痛上较对照组低(P<0.05),其余各维度均比对照组升高,且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性沟通及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考虑其原因可能为:治疗性沟通由交际性沟通、评估性沟通以及治疗性沟通三大因子组成,分别代表了沟通的基础、沟通的重心以及真正的信息互动,其更加注重患者现存负面情绪的干预及管理,强化患者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配合自我效能干预重视患者的参与性,增强患者自信心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达到情绪、生存质量的改善[9]。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及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由于人员及时间限制,所选的样本量较为局限,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建议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适当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延长干预时间,以探索治疗性沟通及自我效能干预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远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