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翻转课堂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策略
2020-07-02李丽
李 丽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的现状
2006年萨尔曼·可汗创建可汗学院,将微课视频免费发布于YouTube 平台,迈出了翻转课堂的第一步,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课堂上下的任务活动置换一下,希望通过这种在线教学方式为更多人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 “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1]。于是,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蔚然成风。然而,改革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一步到位的。正如中国40年的开放,它是有中国特色的,有选择的,是有中国模式特征的。教育教学改革如果一味追随西方而不结合中国国情,它一样会面临不可预测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察我国大学英语现状,看它是否需要进行翻转课堂改革;同时,还应考虑到在接受了12年传统课堂模式教育后,大学英语课程用户——当代大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翻转课堂。基于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大学英语翻译课为载体,进行了实证调查并做交叉分析,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实证调查
翻转课堂从一发到不可收,迅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几乎各门学科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翻转课堂模式。然而,当翻转课堂具体到某一门课,面对某些具体授课对象时,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授大学英语课为例,就其中的翻译课程部分进行了翻转课堂可行性研究分析。笔者给学生发放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交叉分析,以考察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提出翻转课堂实施的可行性方案。
(一)调查对象、范围和人数
本课程的调查对象为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其中大多数人已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学习动力和动机有待提高,这也往往反映了大多数同类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实行选课制度,学生完全自主自愿选择课程和老师,因此班级规模通常较大,学生也比较复杂,包括了文、理、商、工等各科学生,班级内专业具有多样化的平衡态势[2]。
(二)调查手段和过程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单选和多选问卷形式,并在最后附加一个回答性问题,以期获得学生更加具体的想法。本次问卷调查所授课班级126名学生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度,共收到问卷126份,并进行了交叉分析。虽然分析样本体量不是很大,但分散选课编班有效保障了学生来源丰富,基本覆盖了各个专业,并且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因此保证了调查研究的客观和有效性,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调查结果分析
图1
本次调查采取匿名制,这使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说服力。问卷共设计了18个问题,调查学生的性别、专业、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使用网络的目的、网络学习中是否会被跳出的窗口干扰、平时大学英语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喜欢哪种大学英语课堂形式、你认为大学英语课堂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学习英语的途径、在多大程度上会观看大学英语微课视频、课前是否预习、课前自学的难点是什么、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最能接受的微课形式、喜欢的翻转课堂形式、是否认为翻转课堂会提高成绩、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建议等。通常来说,翻转课堂作为蓬勃发展的新鲜事物,它一定会吸引师生,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不总如此,大多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不确定。当然,依恋旧事物属于一种正常习惯心理[3],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种可能性心理[4],因此学生的这种不确定、可以尝试的态度也就给翻转课堂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可行突破口。
1.客观可行性分析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中一门必修基础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大学英语课面临着重重压力与困难。首先,我国每年有800万左右新生跨入高等院校,加上在校生,大约有1500万左右学生同时在修这门课,这一庞大群体与在职英语教师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给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压力,往往一个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要面对五六十甚至百十个学生,这显然有违语言课程的教学规律,因材施教更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其次,大学英语虽是必修课,但在校内地位却着实不高,往往受到专业课的排挤而减少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课时计划非常困难,而若要另辟课时细讲翻译更是不可能。但我们深知,在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大学英语学生肩负重任,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翻译课十分重要。此外,在“新工科”时代,在中国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际,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参差不齐,大学英语学生英语基础差异也非常之大,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实行了分层教学,但出于各种原因而不能细化,学生对所学大学英语内容有的“吃不饱”,有的“不够吃”,还有的“吃腻了”。这些问题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近似的体会(图2)。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互联网的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教师所录授课视频及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解决问题,从而更加优化利用课堂时间,这不失为一个解决大学英语翻译课现存问题的有效方案。当今大学生对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高使用率也促成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图2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2.主观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种变革模式,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完成知识学习[5]。翻转课堂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课堂主体学生化,因此,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主观反应在该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对此,笔者从课前预习、课堂注意力、课后自学困难等多方面进行了观测。
首先,对课前预习的观测。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或其它资源完成知识的输入学习,即不同层次和要求的预习。但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学生普遍更加重视专业课,对于英语学习不够重视,更不要说预习其中的翻译了。因此,在涉及课前是否会预习时,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会”或者“仅仅偶尔会”,回答“每次预习”或“大多数时候预习”的一共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图3)。然而,在回答“如果把重点内容做成视频,形成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你会喜欢吗?”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可以尝试”或“非常喜欢”。调查发现,那些不预习或仅偶尔预习的学生,也就是大多数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表现出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极大兴趣(图4)。可见,学生主观上对翻转课堂接受程度比较高,翻转课堂将大大提高其预习和学习的热情,也将大大提高其学习效果。
图3
图4
其次,对课堂注意力的观测。笔者了解到,几乎所有学习都反映在课堂上或多或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传统大学英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五重五轻”的现象,即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6],而翻译课更是因受课时限制,课堂通常是教师“一言堂”,理论过多过深,实践甚少,这就导致课下练习或日后学习困难。那么,如果把教师授课内容转变为微课视频或其它形式的材料放在课下,学生可以反复自主观看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回放再学习,课堂上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合理规避风险”呢?学生会不会更喜欢呢?交叉分析表明,90%以上的学生都持肯定态度(图5)。学生可以通过课前或课后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练习,更加优化学习效率。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以期获得解决时,由于其课堂高度参与性,课堂学习效率也必将最优化。
图5
最后,对课后学习困难的观测。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下,学生上完课即完成知识输入过程,课后作业中需要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却苦于不能及时得到解答,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译文是否合理,或者有些在翻译中因无法搜索到某一信息而被迫中断练习,还有些学生无法有效自律或者找不到学习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用“等(上课)、靠(网络)、抄(答案)”等方式来应付检查,这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然而,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将课上知识的传授和课下复习、练习倒置,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同时,给了学生最大的课外帮助。调查分析表明,90%以上的学生会优先选择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与教师沟通以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图6)。
图6
总体来看,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均会遇到各种学习障碍,但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出现给了学生极大的信心,因此他们也有着极大的主观愿望成为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主体受益者。但是,如前所述,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的信心稍显不足,对翻转课堂抱有希望的同时也存有疑虑。显而易见的是,在回答“如果使用翻转课堂,你认为你的成绩是否会提高”时,无论平时课上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前是否预习、是否愿意看视频学习资料,74.6%的学生回答了“很难说”,9.52%的学生回答“不会变化”,甚至还有2.38%的学生认为成绩会倒退,认为成绩会提高的只有13.49%(图7)。如果说在一定会看微课视频资料的学生中,也有47.83%的人表现出信心不足,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持有“很难说”的态度,那么更不用说那些自律性相对较弱的学生了(图8)。
图7
图8
三、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任何调查分析都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学生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有限、课时短、课程受挤压已成不争事实。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不能一味跟风国外做法,而是要有中国特色,有地方特色,甚至是校本特色,有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此,笔者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有完备的课程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纯粹依靠纸笔的教学方法,师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多媒体进行实时互动,可以说多媒体(如今在校园学生主要依靠手机)成了师生感知对方的五官,因此,建立一个具有课程监管、存储信息、发放资料、观看视频、实时互动等特色的教学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平台不是教师个人可以建立的,而是需要教学各部门的支持。同时,对于翻译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之时,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效率,也需要校方基础设施的完备。
第二,有合理的课程管理。我们知道,人总是喜欢避重就轻,下意识地选择简单偷懒的行为,心理学称之为奥卡姆剃刀定律[7]。在这种情况下,人逐渐失去自律,工作失去效率。为了把这种影响降到最小,大学英语翻译课采取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课程的全程监管,通过线上媒体和线下实体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如视频中穿插问题以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翻译理论知识的认真程度,或者通过学生课上讨论翻译习题以检测其学习深度。教师还应细化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和课后练习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其量化,以平时成绩的形式在教学平台显现出来,供学生随时自我监督,使学习绩效看得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处在高中到大学交接之时的大学英语课,学生还无法完全自主学习,教师也不能“大撒把”,而是应该在课堂“翻转”之前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指导,如媒体资源和纸本资料的使用,或者对翻译原文提出具体问题以助学生预习等,使这种“翻转”自如过渡。
第三,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学英语翻译课的学生来源广泛,因而课程资源也应广泛涉猎各个学科,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资料有认同感。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的课程呈现模式可以给相对枯燥的翻译课增添色彩和趣味性,但这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会给教师带来海量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协同工作,共享资源成果。而在课程资料处理上,尤其是视频录制中,由于翻译的主观性和非标准性,教师是否出镜不重要,而讲解得是否清楚非常重要,这也是调查中大多数学生的共识(图9)。
图9
四、结语
图10你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建议想法是什么?
翻转课堂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对传统教学模式“洗牌”,它有利于更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在更广阔范围内实现公平。然而,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更多时候是“跟着老师”或者“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完全的翻转课堂,调查问卷也反映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转课堂是排斥和拒绝的。所幸的是,大多数学生在回答问卷最后一个主观题“你对微课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建议是什么”时,都表现出了对翻转课堂的期待和厚望。笔者通过Python统计,学生更多的是希望能有机会尝试,尽管这个过程中会有诸多不适与困难(见图10)。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育教学方法和受益者之间的纽带,教师需要立足学生认知现状,积极引领学生接受新方法,师生保持多方位多渠道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形成更加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尽可能降低翻转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适,提高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