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老年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7-02王凯斌王志斌贺伯伟白国栋刘娟妮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王凯斌,王志斌,贺伯伟,白国栋,刘娟妮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肿瘤科,陕西咸阳 712009

在肺癌患者中约有80%为非小细胞肺癌,好发于老年患者,且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1]。目前临床对于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癌的主流术式[2]。但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衰退,并发症增多,对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但能否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保护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尚鲜有相关的临床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单孔和三孔胸腔镜在老年肺癌患者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5~78岁,平均(71.25±2.14)岁;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1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77岁,平均(70.89±2.07)岁;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4];(2)年龄≥65岁;(3)肿瘤分期为Ⅰ~Ⅱ期;(4)预计术后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有其他恶性肿瘤史者;(2)合并免疫功能、凝血机制等异常者;(3)术前经放化疗治疗者;(4)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健侧卧位,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健侧通气。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做一长3.0 cm的切口为主操作孔,腋中线第7或8肋间做一长1.5 cm的切口为观察孔,腋后线第8肋间做一长1.5 cm的切口为辅助操作孔。于观察孔置入胸腔镜,探查病灶大小、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行肺叶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观察孔和操作孔置胸腔引流管。观察组给予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体位、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方式同对照组,于腋前线和中线间第4或5肋间做一长约3.0 cm的切口,切口置保护套,于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1.4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引流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2)疼痛相关指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3)免疫相关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 d取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的CD3+、CD4+和CD8+水平,并计算CD4+/CD8+值。(4)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肺癌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NE、5-HT和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术后3 d,对照组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情感状态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相比,#P<0.05。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术后3 d相比,#P<0.05。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相比,*P<0.05。

3 讨 论

有研究显示,手术创伤程度、术后疼痛、术中出血均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的因素,而免疫抑制可增加术后肿瘤转移和感染的风险[2]。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项功能的退化,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免疫力较低,更需要有效保护其免疫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5-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致。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单孔胸腔镜手术只切开一个肋间,不仅降低了肋间神经受损率,还降低了手术器械对肋骨骨膜的损伤,同时切口保护套的使用避免了对肋间神经及骨膜的压迫,有助于增强患者咳嗽能力,可促进肺复张以尽早消除胸腔残腔,进而缩短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引流量和出血量[7]。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疼痛是手术后患者的一种主要感受,在肺癌根治术中由于胸壁的创伤,以及肺和周围组织的牵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8]。NE、5-HT和DA属于神经递质[9],但有研究显示,创伤后患者的循环血中NE、5-HT和DA水平均显著升高,可通过刺激钙离子、环核苷酸等第二信使产生疼痛[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NE、5-HT和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这与该术式只有一个操作孔,不会增加术中自制牵拉等因素有关。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中心。其中CD4+为辅助性T细胞,CD8+为抑制性T细胞,机体中CD4+和CD8+保持平衡来协调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状态[11]。本研究发现,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上述指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这可能与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的应激反应轻,术中出血量少等因素有关。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状态、情感状态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其可减少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创伤有关。

综上所述,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情况下,可减少疼痛,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适合老年患者。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