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 126例儿童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分析

2020-07-02侯丽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特异性牛奶阳性率

侯丽英

天津市儿童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400

食物不耐受是由IgG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摄入某种不耐受食物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不耐受食物的IgG抗体,引起临床上多种症状的表现形式,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系统等[1]。近年来,儿童食物不耐受越来越引起重视,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于成人,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且儿童自我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临床诊断较为困难[2]。目前检测食物不耐受的方法主要是食物激发试验和检测血清中相应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而食物激发试验对于儿童的饮食控制难于管理,过程烦琐,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上有局限性,检测血清中相应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3]。本研究选取10 126例来本院就诊的患儿进行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探讨本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以及与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治过敏性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儿共10 126例,均为疑似患过敏性疾病,年龄0~14岁,其中男6 137例,女3 989例,男女比例1.54∶1。按儿童生长阶段分为4个年龄段,分别为婴儿期(0~1岁)4 642例,幼儿期(>1~3岁)1 952例,学龄前期(>3~6岁)2 276例,以及学龄期(>6~14岁)1 256例。

1.2仪器与试剂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由北京斯德润医疗诊断用品有限公司提供,定性检测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仪器包括Thermo离心机、雷杜Blotray-866自动蛋白印迹仪、佳能扫描仪。

1.3方法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步骤进行。将患儿血清与稀释液1∶100稀释后取15 μL加入有抗原膜条的槽内,室温轻微晃动孵育30 min,弃去孵育槽内液体重复洗涤2次,每槽加入1.5 mL酶结合物(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人IgG),室温轻微晃动孵育30 min。弃去孵育槽内液体重复洗涤2次,每槽加入1.5 mL底物液(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室温轻微晃动孵育10 min。弃去孵育槽内液体,每槽加入1.5 mL纯化水,室温轻微晃动1 min,重复洗涤2次。在抗原包被的地方产生可见的蓝紫色条带。在判读结果时,将结果判读卡的标示带与膜条上的相应条带对齐,比对检测条带位置,最后通过扫描膜条显色程度将结果判读为阴性和阳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儿童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情况 在10 126例患儿血清中,有9 332例食物特异性IgG阳性,阳性率为92.2%。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鸡蛋(74.2%)、牛奶(68.1%)、小麦(55.0%)、西红柿(49.1%)、大米(30.2%)、大豆(30.2%)、螃蟹(16.0%)、虾(12.4%)、鸡肉(12.3%)、牛肉(12.0%)、玉米(10.6%)、鳕鱼(9.5%)、猪肉(7.1%)、蘑菇(4.5%)。其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患儿为1 260例(12.4%),对2种食物不耐受患儿为1 537例(15.2%),比例最高,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儿例数呈下降趋势,对10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儿174例,见图1。

2.2不同年龄组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分析 4个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85.5%(3 970/4 642)、98.4%(1 921/1 952)、97.7%(2 224/2 276)和96.9%(1 217/1 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67,P<0.05),具体分析14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牛肉和螃蟹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鳕鱼和蘑菇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玉米和虾则是幼儿期阳性率较高,猪肉阳性率为学龄前期最高,鸡肉、鸡蛋、牛奶、大米、大豆、西红柿和小麦则是幼儿期和学龄前期阳性率较高。婴儿期阳性率较高前3位分别是牛奶、鸡蛋和小麦,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阳性率较高前3位分别是鸡蛋、牛奶和小麦,见表1。

图1 10 126例儿童食物不耐受IgG抗体种类

2.3不同性别间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 从总体阳性率看,男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2.5%(5 676/6 137),女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1.7%(3 656/3 989),男童略高于女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P>0.05)。独立分析男童、女童间每一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发现男童牛奶阳性率[69.5%(4 265/6 137)]略高于女童阳性率[65.9%(2 629/3 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P<0.05)。此外,男童对小麦不耐受的阳性率[56.1%(3 443/6 137)]略高于女童[53.4%(2 130/3 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P<0.05)。其余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不同季节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 对不同季节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进行分析,春季阳性率为94.5%(2 268/2 401),夏季阳性率为93.2%(2 407/2 582),秋季阳性率为88.7%(2 648/2 986),冬季阳性率为93.1%(2 009/2 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5,P<0.05)。分析14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季节之间有无差异,结果发现除西红柿外,其他13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其次是鸡蛋,而夏季、秋季和冬季阳性率最高的都是鸡蛋,其次是牛奶。见表2。

表2 不同季节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n(%)]

3 讨 论

食物不耐受是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其主要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引起的长期慢性症状。据英国过敏协会统计,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高于成人[4]。研究表明,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可遍及全身各系统,国内外报道较多的临床症状包括肠易激综合征[5]、哮喘[6]、湿疹[7]、支原体肺炎[8]、抑郁症[9]等,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儿童食物不耐受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来本院就诊的10 126例儿童进行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通过对大样本统计分析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达92.2%,与北京地区童红莉等[10]报道的92.22%较一致,而比上海地区郑岚等[11]报道的79.1%高,说明食物不耐受与地域、饮食习惯等有一定关系。阳性率最高的是鸡蛋和牛奶,与国内报道较一致,可能因为儿童添加辅食最早接触的是鸡蛋和牛奶。鸡蛋和牛奶属于高蛋白食物,免疫原性强,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引发食物不耐受。9 332例食物不耐受阳性患儿中,检出对1种食物不耐受的有1 260例(12.4%),对2种食物不耐受的有1 537例(15.2%),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儿例数呈下降趋势,大部分患儿对1种以上食物不耐受,同时对2、3、4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有87.6%的儿童同时对2种及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因为儿童消化系统缺乏相应的酶类而不能完全消化某些食物,而是以多肽形式进入肠道,在胃黏膜淋巴组织被机体识别为外来物质,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12]。

本研究结果显示,14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娟等[13]报道较一致,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4个年龄组阳性率较高的以鸡蛋、牛奶、小麦和西红柿多见,说明儿童无论年龄大小,不耐受食物种类大致相同。牛肉和螃蟹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鳕鱼和蘑菇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是随年龄增长饮食中添加鱼类和菌类越来越多,导致阳性率增高。这就提示家长在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时,要了解儿童机体免疫状态,不要盲目添加,避免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对于食物不耐受患儿可进行长期追踪随访,进而动态监测食物不耐受在各年龄段的变化情况。

对不同性别间分析发现,男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92.5%)略高于女童(91.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性别不是影响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因素,与邓辉等[1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14种食物不耐受在性别之间有无差异发现,12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性别间没有差异,而男童对小麦和牛奶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傅锦芳等[15]等报道的某些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人群和机体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发现,季节是影响儿童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在阳性率的表现上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与赵娟等[16]报道一致。14种食物中除西红柿外,其他食物一年四季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牛肉、牛奶、大米、虾和大豆的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而冬季鸡肉、玉米、蘑菇和猪肉的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可能与饮食习惯、气候或者环境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儿童食物不耐受发病率较高,鸡蛋、牛奶和小麦是天津地区主要的不耐受食物。儿童食物不耐受与遗传、环境、地域、年龄、性别和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定期检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临床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对患儿膳食进行科学调整,并结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和中西医治疗[3],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特异性牛奶阳性率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送牛奶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炫彩牛奶画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