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

2020-07-02白世明刘中收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椎旁融合术入路

白世明,刘中收

(驻马店盘龙山医院 骨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易出现腰腿痛、腰椎不稳等临床表现,病情迁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但有关文献指出,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易对患者椎体后方结构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术后腰骶部出现疼痛,影响术后生活质量[1]。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经最长肌间隙入路,切除部分关节,可提高手术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驻马店盘龙山医院接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41例)和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9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9~72岁,平均(59.64±4.17)岁;病程2~7 a,平均(4.38±1.01)a。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0.12±4.03)岁;病程2~7 a,平均(4.53±0.98)a。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腰椎滑脱诊断标准;②腰椎滑脱程度(Meyerding分级)为Ⅰ、Ⅱ度;③符合手术适应证;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性疾病;③合并凝血功能不全;④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效果观察;⑤合并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全麻后取俯卧位,经DG3310C型臂X线机(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确定患者腰椎滑脱位置,并标记在体表处。常规进行消毒、铺巾,沿着标记处做一纵形手术切口,暴露患者腰背处筋膜,并沿着其棘突处纵行切开筋膜,查找最长肌间隙,经手纵向钝性分离,显示横突、关节突外侧,对其剥离后暴露椎弓根。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向患者腰椎滑脱部位植入椎弓根提拉螺钉2根,下位椎体处植入2根支撑螺钉。使用腰椎椎间孔镜暴露椎间盘,摘除后外侧纤维环,取出髓核,刮除软骨板。撑开椎间隙提拉并复位滑脱的椎体。使用磨钻消除骨赘物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脊柱前柱安放碎骨,脊柱中柱处安放椎间融合器,经透视确认椎间融合器安放良好后,恢复患者腰椎的生理性前凸。充分止血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2对照组 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麻醉方式及体位同观察组。经C型臂X线机确定患者腰椎滑脱位置,从后正中入路做一手术切口,直接经筋膜到达棘突、腰背筋膜处,并在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示关节突,剩下手术操作同观察组。

1.4 评价指标(1)术前与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3]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包括10个项目,各项目为5分,最终得分=(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评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ODI指数术前,两组患者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ODI指数对比

注:与同组术前对比,aP<0.05;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2.2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06,P=0.009)。

3 讨论

腰椎滑脱因创伤、劳损、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处发生异常,致使其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出现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现阶段,因腰椎滑脱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临床上主要通过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具有以下优点:(1)经单侧入路,可保留对侧关节突、棘突等部位结构完整,对腰椎生物力学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2)对椎管内的组织无影响,减少对神经根的损伤,防止发生硬膜囊撕裂,且极大地缩短了神经暴露的时间;(3)能够恢复黄韧带及纤维环的形态,进而改善椎管的狭窄程度;(4)可以改善并维持患者腰椎的生理性前凸[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原因可能为,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需要对患者的椎旁肌进行剥离,充分显露手术部位,故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失血量较多。而椎旁肌间隙入路是经最长肌间隙进入,可充分将关节突及横突暴露在施术者视野中,可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降低对椎旁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表明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可提高腰椎功能。分析原因为,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术中需剥离骶棘肌,术后愈合过程中易损坏脊椎正常的生理特性,破坏患者躯干肌肉强度,术后易导致腰背部疼痛,影响功能恢复,而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经钝性分离肌肉间隙,缓慢推开肌纤维,未影响肌纤维的排列,保留了脊椎正常的生理特性。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25.81%,表明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切口渗出等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传统后正中入路方式术中需长时间牵拉患者的腰背肌,致使患者腰背肌易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发生萎缩,对正常功能造成影响。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可避免损伤椎旁肌,降低损伤脊神经的风险,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椎旁融合术入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麻复合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VAS评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