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与防范对策
2020-07-01彭丽娟
彭丽娟
摘要: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在充分展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企业的融资问题。 本文将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角度出发,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就融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防范融资风险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融资现状;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风险
据《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性融资的比重约占90.5%,而银行贷款占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2.6%,其他渠道占2.9%,由此可见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渠道。即使许多地区存在着民间借贷行为,这也缓解不了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且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外部市场融资机制,这致使其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筹资风险而不得不放弃有潜力的投资项目,甚至因为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现有发达国家主要存在着两种企业融资模式,即美英模式和日德模式。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则属于后一种模式,内源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较大,一般在50%-70%左右,而在外源融资下,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股权融资只占极小比重[1]。但与日德模式不同的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过于依赖内源融资,这种融资偏好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以下的融资风险。
(一)内源性融资风险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若仍采取内源融资方式融通资金,这将致使企业出现产权混乱的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其次,由于使用内源性融资方式融通资金不能享受政府税收的庇护,必然会丧失税额庇护的利润所得;再次,由于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内源融资发展,很容易使自己规模受到限制,如果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必然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现金流量出现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二)外源性融资风险
目前,虽然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己达60%以上,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己达74%[2],但中小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一直困难重重、无法受到公正的待遇。“贷款难”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障碍,由此可能产生的机会损失风险将对企业的利润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此外,由于企业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时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一旦由于决策或者经营问题,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企业还将面临资产冻结甚至倒闭的风险。
其中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迅速获取资金,向银行贷款无望,而其他融资方式也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很有可能转向融资不稳定、无法律保障以及高息率的民间借贷,这将使企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因素与融资市场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一)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因素
一方面,因为民营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同时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信用观念淡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这使得提供资金的主体难以对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不愿向企业放贷,即使放贷也是建立在更高的贷款利率基础上;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融资的规模结构和期限结构不合理,随着企业负债规模的增大,利息费用支出也会相应增加,因此由于企业收益降低而导致其丧失偿付能力的可能性也会增大。而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
(二)融资市场外部因素
首先,企业负债经营要受资金供给与利率水平的影响,利率水平及其波动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其次,中小民营企业的不规范运作,提高了银行的信息收集成本,为了规避这种风险,银行往往要求更高的风险收益;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中介机构很少。某些地区虽然建立了信用担保机构,但大多比较保守,不善于创新,受政策影响明显。
三、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一)企业自身的努力
首先,企业应当增强自身实力,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积累能力,以此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评估的较高评价,增加自己获得贷款的机会;其次,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实时更新数据,及时修改模型;再次,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和期限结构,调整自己的融资结构,合理搭配长短期负债的比重,综合考虑成本和风险;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 ,为企业外部融资创造条件。
(二)金融机构的支持
银行应该要转变经营观念,做到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一视同仁,杜绝所有制歧视现象;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制定出合理的信贷流程,降低信贷门槛,减少信贷审批时间,针对不同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制定出不同的信贷政策,坚持“效率优先、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于符合国家和产业政策的中小民营企业以及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高的中小民营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银行应该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大力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出面对中小企业的多种金融产品。
(三)政府的有效措施
目前,中小民營企业融资渠道出现阻塞,政府应忠实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和积极提供公共产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保驾护航。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加快建设资信评级市场,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增加社会对资信评级的需求;发展信用担保是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政府应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和扶持,积极扶持在体制上尚不完善、运营风险较大的担保行业。再次,政府应该鼓励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商业性金融机构,完善我国的中小板,建立和完善专门服务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资本市场,防范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拓展多种融资渠道,以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义成.从财务管理环境角度谈我国企业融资 [C].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
[2] 王明亮.“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2768560/14270530.html,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