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20-07-01孙艺杰何莹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孙艺杰 何莹晖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研究组则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0.8)次/d、(4.5±0.6)min, 均优于对照组的(3.3±1.1)次/d、(8.4±1.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40.62±2.71)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20.93±2.76)U/L、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为(1.03±0.07)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0.23±0.06)U/L, 均低于对照组的(44.57±3.55)、(24.85±3.41)、(1.26±0.11)、(0.47±0.09)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含量(TC)(4.16±0.38)mmol/L、甘油三酯(TG)为(1.58±0.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6±0.37)mmol/L 低于对照组的(4.95±0.31)、(1.69±0.16)、(3.04±0.25)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29±0.17)mmol/L高于对照组(1.21±0.12)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例)低于对照组的17.78%(8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47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冠心病, 此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 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已有研究显示[2], 氯吡格雷可以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更佳。本文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其中女49例, 男41例;年龄50~72岁, 平均年龄(64.28±4.73)岁;发病时间2~7年, 平均发病时间(3.56±1.1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5例。纳入标准: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没有药物过敏史;患者知情同意接受本研究。排除标准:并发原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年龄<50岁或>80岁者;肿瘤疾病患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氧气吸入、心肌供血与降低心肌氧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口服100 mg/d, 连续口服30 d。研究组则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 连续口服

30 d。

1. 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 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肌酶学指标变化, 心肌酶学指标包括AST、Ck-MB、cTnI、cTnT。治疗前及治疗后,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及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 血脂指标包括TC、TG、LDL-C、HDL-C。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0.8)次/d、(4.5±0.6)min, 均优于对照组的(3.3±1.1)次/d、(8.4±1.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心肌酶学指标AST、Ck-MB、cTnI、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AST、

Ck-MB、cTnI、cTnT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TC、TG、LDL-C、H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 HDL-C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研究组恶心1例, 呕吐1例;对照组消化道出血1例, 恶心4例, 呕吐3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例)低于对照组的17.78%(8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往往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 而血小板在破裂出产生血栓[4]。因此,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氯吡格雷属于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 可通过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的不可逆结合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实施抑制作用[5]。一般来说, 在血小板整个生命周期中, 氯吡格雷都可对血小板实施阻断作用[6]。阿司匹林能够通过阻断血栓素的生成来达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抗血栓的效果。然而有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情况, 也就是剂量比较大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效果[7]。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